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协用工是随着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用工形式,主要包括劳务派遣用工、工程项目承包用工两种形式.外协工的大量使用,简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节约了成本,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其安全管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外协用工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外协工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通过分析外协用工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外协用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企业用工制造改革后,外用工越来越多,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叙述了对外用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外协用工服务。但是,外协用工人数越多,企业安全管理难度越大,外协用工安全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中铝中州分公司和中远船务两家企业各具特色的管理,为外协用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资源市场的开发开放,各行业用工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外用工”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外用工”群体本身的一些特点和企业管理环境问题,“外用工”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外用工事故多发,重大安全事故中外用工事故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外用工”成为安全管理中的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和深化,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用工体系已经形成,给企业固有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全面实施,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赋予了更多的内容。针对韶钢外委项日实际情况,论述了外委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外协用工是指企业通过劳务派遣或者工程项目承包用工方式使用外协工协助本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用工形式,目前在我国众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但这种用工方式在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涉及外协用工方面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分析企业外协用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活力日益加强,同时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一方面企业为解决生产急需而招收大量临时工,另一方面又由于企业对临时工的安全管理跟不上形势,临时工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差等原因而导致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特种设备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远超过同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增长速度,人机总量比例失衡差距逐渐拉大,各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新增人数日渐减少,企业用工矛盾突出,社会用工刚需压力增大,对企业发展进程、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因素日益显现。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利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信息平台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渠道等建议,旨在缓解当前企业用工矛盾及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外协用工目前已在我国众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这种用工方式在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企业会有意无意地在保障外协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方面出现"法律问题"。而一旦出现"法律问题",不仅会导致外协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无法保障,也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经委对外用工安全管理做出硬性规定天津市经委针对工业系统民工伤亡事故上升的严峻形势,对加强企业外用工安全管理做出如下规定:一、企业领导要对外用工、外包工程给予应有的重视,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落实责任、严格把关,杜绝私招乱雇、只包不管...  相似文献   

11.
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为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投入高效性,有必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结构进行优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65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筛选出主要安全投入要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安全投入结构优化模型.并且,根据调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行企业安全生产年审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体制改革后 ,政府转变职能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企业与政府脱钩 ,政府放权予企业 ,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企业成为独立核算的法人。按照权、责统一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企业的安全生产从企业与政府共同管理转移到自主管理 ,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从管理向监督转变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由隶属关系变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益完善 ,安全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是当前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针对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行企业安全生产年审制的建议 ,认为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年审制是切合当前实际的安全对策 ,并对如何实施这一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管理内在动力激发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安全管理学相关知识,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指出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管理的内部动力,即经济利益、自我实现、品牌形象及社会责任四种动力,提出中小民营企业应克服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发挥内在动力,克服安全管理阻力,建立起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管理内在动力策略和长效机制,形成一种创新的安全管理力量源泉,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简述企业精益化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以南方电网公司基层A单位为实例,分析了超高压输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精益化管理要求的差距。对应解决A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流程中存在的业务运转不顺畅,岗位职责不清晰等问题,通过整合系统资源,优化建立了本单位双闭环管理的“面向设备”和“面向管理”的主业务流程体系为主要特种的输电企业精益化管理模式,并建立了与此对应的输电精益化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践检验取得成效,同时展望提出了下一步精益化管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企业更规范、更有效、更安全地进行生产。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所以,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大势所趋。分析了当前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对如何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全文化建设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对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估,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结合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特点,建立了符合供电企业实际的全面客观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数学模型对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利用EXCEL,SPSS和MATLAB等软件,结合具体实例,可以方便直观的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督促供电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强化安全管理 改进安全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深化,企业的规模也相应的扩大了.然而,在钢铁企业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就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作简要论述,并对改进安全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不同群体行为安全整体协同发展,应用协同理论、自适应性管理及行为安全等方法,架构了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强调安全文化整体提升需要外部推动力(企业例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内部自驱力(员工安全文化自律提升)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由外部推动力向内部自驱力的转化。将构建的技术体系引入试点矿进行有效性验证,并运行2个周期。运行评估结果表明,试点矿不同群体对安全文化意识均呈整体提升,增长幅度比较大的是高层管理者(55.13%),其次是中层管理者(4.74%),一线员工层(4.48%)、培训层(3.69%)。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电力企业新业务新业态现有安全管理模式匹配性不足问题,以国内某电力企业为例,从业务、所有制、组织模式及地域4个维度分析公司新业务新业态风险及责任,提出4项安全管理策略,完善新业务新业态安全责任清单,制定分类分级管理规范.提出适用于电力企业新业务新业态的"4411"安全管理模式,形成闭环安全管理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分布特点和产业市场集中程度,基于生产企业统计数据,估算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市场集中度;对比2017年和2010年数据,统计分析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的区域、产品种类、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和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分布和变化,分析总结了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提出了加快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发展的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市场结构尚属于低集中竞争型;各区域生产企业数量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顺序依次递减,东部生产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总数的65%以上;一半以上企业的注册资金均大于1 000万元;以从业人员数量看,80%以上企业属于小型企业规模;与2010年相比,2017年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6.67%,企业从业人员规模分布变化不明显,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已由约7成企业在500万元以下转变为近7成超过500万元,产品种类增加了40%。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和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