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简介 张某,1995年8月参加工作,于2006年4月11日与某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自2006年4月1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月工资标准为2200元。期限届满之后双方未办理续订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张某工作至2008年7月15日,因个人原因向某物业管理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关系。2008年1月1日至4月15日张某工作期间,未向某物业管理公司提出过年休假的申请。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10,(9):47-51
案情简介 张某于2006年7月3日进入某酒店担任保安工作,双方签订的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为2007年7月3日至2008年7月2日。2008年,酒店恰逢经营管理调整,管理人员频繁更迭,张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张某仍在酒店工作,酒店仍按原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2009年8月4日,酒店发现张某的劳动合同早已在一年前到期,马上书面通知张某续签2年期劳动合同,张某于2009年8月5日回复酒店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5日上午10时,在科威特某工地上,中国公民张某,江苏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木工,此时正在场地上指挥同伴吊模,突然间,脚下被地下杂物绊倒,后脑着地不起。现场工友见状,赶忙拾送张某就近到科威特胸腔医院救治。半个月后,张某出院,出院诊断结论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突发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15日,张某进入某电子科技公司,从事生产管理计划员工作,双方于8月17日签订了一份聘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自即日起至2003年8月17日,约定试用期为2001年7月15日至8月25日。同时双方还约定:“如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缴纳违约金800元,并100%赔偿对方的损失。”2002年11月26日,张某又与公司签订了一份有效期为3年的“签约人员合同附加条约”,作为补充协议。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职工张某于2010年6月进公司工作,并与公司连续签订了两次各为1年期的劳动合同。2012年5月15日,公司书面通知张某:第二期合同即将届满,公司愿与其再次续签合同,新合同为3年期;其工作岗位为车间主管(原合同为班长);工资为3500元(原合同为1310元);其他不变。并要求尽早答复和签订新合同。张某收到通知后一直未予置复。2012年7月19日,张某离职,同年8月5日,公司以张某无意与公司续签合同为由,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27日,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市人才市场招聘施工管理人员和具有大专以上工民建专业毕业学历的工程设计人员。5月15日,张某经人才市场推荐来公司应聘。应聘时张某向公司提供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推荐表,但以其为应届生即将毕业,毕业证书7月份学期结束时才能发放为由未能提供。公司经考虑和研究决定暂录用张某,张某于2004年5月17日进入公司工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2005年1月16日至2007年1月15日,双方另订立聘用协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10,(2):43-45
申诉人张某于2003年6月与被申请人福建省某学院签订了聘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2006年7月,在合同期限届满前,双方又续签合同,将合同期限延至2009年5月51日。同时约定:“聘用合同期满并办理了终止手续的、甲方被撤销、乙方退休、死亡,聘用合同即行终止。”2008年4月,因申诉人年满60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学院在未征得张某同意的情况下,对于尚处在休病假期间的张某作出“张某退休并终止聘用合同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张某于2003年3月进上海某电器公司,担任技术人员,劳动合同期限自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2005年5月20日,张某与同事发生冲突,停止了研发工作。5月25日,公司董事会开会决定以严重违纪为由辞退张某。5月26日,总经理向张某送达了书面《辞退决定书》,告知了辞退事宜,并要求张某当日作好主要的交接工作,次日起可不再上班。由于考虑到研发工作的延续性,为方便接替工作人员熟悉项目进程及一些细节,公司希望张某能在6月底前配合接替人员的咨询,同时考虑到张某需要重新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公司表示工资会支付到6月底。张某收到书面《辞退决定书》后即离开公司,未再上班。6月10日,公司在张某的银行工资卡内汇入5月份全额工资,7月6日汇入6月份全额工资,张某的社会保险费缴纳至5月份。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直至6月15日才到当地职业介绍所办理了退工手续,次日经电话通知,张某到公司领取了退工单。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07,(8):53-55
案情简介 张某自1985年起在某厂工作。双方于1995年12月25日签订了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2004年2月2日,张某经某医院诊断患有颈椎病,该医院自当日医嘱其病休两周,此后每两周为他出具需病休的证明,直至7月,张某因此未到厂工作并将2月2日至5月8日的病休证明交到该厂,但5月8日到6月5日的病休证明未交予该厂,也未与该厂办理相应的请假手续。张某于6月10日收到企业以张某违反该厂有关规章制度为由向其发出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  相似文献   

10.
张某为应届毕业大学生,于20]0年7月1日入职深圳某公司,2013年6月30日劳动合同期满被公司终止合同,由于公司没有依法支付张某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张某在职期间没有休过年休假),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14天年休假的双倍工资(其中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5天,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2天,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天,2015年1刖日至6月30E12天)。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护》2007,(8):116-116
我单位一职工张某于7月5日骑电动车下班回家。途中不慎摔倒,他打120电话叫来急救车,去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小腿骨折并给予相应治疗。现张某向我单位提出工伤申请。  相似文献   

12.
施倚 《劳动保护》2008,(8):112-112
编辑同志:2008年4月23日15时,我单位职工闫某邀请同事去他家吃饭。此时尚未下班,闫某就和同事3人叫上司机张某,未向单位请假,私自驾驶单位车辆外出吃饭。饭后约20点,4人返回施工工地。22时10分,缺乏驾驶经验的张某超速行驶,撞上同方向因故障停靠路边的一辆半挂车,造成车辆报废,车上4人中2人受伤,2人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这起事故由司机张某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20日至2010年4月15日张某在某单位工作。直到张某离职,单位也没有与张某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2010年8月,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单位支付2008年6月20日至2009年5月19日期间,未订立书面劳劝合同的二倍工资。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劳动争议案例说起。张某于2007年2月15日向某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张某述称:本人于2000年1月1日进某机电公司工作,2007年2月15日被公司无故辞退。为此,要求公司按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共计10010元。张某还提供了一份由用人单位出具落款时间为2007年2月15日并载有“合同解除”的“退工单”。对此,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张某于2010年12月21日申请劳动仲裁,称2005年7月进入某纺织公司工作,任仓库管理员。2010年4月,公司宣布因经营发生困难,需要精简人员,将与一部分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2010年4月12日,双方签订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该协议约定公司于2010年5月1日前向张某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但之后张某多次向公司索要,公司均以各种理由推辞。故张某要求公司支付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并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加付50%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6.
有问有答     
问:2008年8月2日,张某应聘进入一家超市工作。8月15日,超市人事部门向张某提供了即将签订的劳动合同样本以及员工手册等,并书面通知张某在7个工作日内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给出书面答复。由于张某对劳动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有不同意见,直至8月2;5日仍未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8月24日,公司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并拒绝支付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的工资。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张某于2009年3月11日入职某街道办事处,担任社区专职工作者。双方签订有《社区工作者范围协议书》,该协议中约定协议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自2009年3月11日至2010年7月止,合同到期后双方未续签。2011年12月31日,某街道办事处以张某失职致使国家计生专项奖励款没有正常发放到居民手中,  相似文献   

18.
案情简介 2007年3月,某市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通过招投标取得某高速公路施工项目。3月17日,该公司项目部将其中的一个标段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赵某,签订了转包协议。后赵某又将该标段桥梁部分承包给张某,赵某与张某签订了工程劳务承包合同,合同中规定施工17个月,即2007年3月25日至2008年8月25日。3月25日,张某带领施工队进入工地,3月至5月做了桩基钢筋笼加工、桩基开挖、房屋建设、台座和龙门吊安装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于2008年7月、2009年6月成立,股东相同,两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实际经营地址也为同一场所。张某于2010年1月至甲公司从事电脑销售工作,月薪3000元。后在法定代表人的主动安排下,张某于201O年7月被调至乙公司从事电脑销售工作,月薪同样3000元。在两公司处工作期间,张某曾多次催促两公司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两公司—直未与其签订。  相似文献   

20.
张某与某公司订立了期限自2010年6月28日起至2015年6月50日止的劳动合同。2011年9月15日,张某以“家庭原因”为由向公司书面申请辞职,并与公司约定最后的工作日为2011年11月50日,离职的生效日为2011年12月1日。10月30日,申请人在家中意外受伤,经医院诊断为“腰部外伤”,医生建议张某休养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