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库塌岸是影响水电站库区移民工程的重要地质灾害问题,研究其塌岸模式、预测方法并预测最终塌岸宽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某水电站库区重点库段塌岸进行调查分析,该水电站库区塌岸模式以冲蚀磨蚀型和坍塌型为主;分析几种常用的塌岸预测方法,确定采用修正后的两段法预测该库区塌岸最终宽度;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法、工程类比法等手段确定了库区塌岸预测参数,并对该水电站库区塌岸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库区塌岸总长30.5km,塌岸预测最终宽度为5~50m。该研究可为库区移民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质和水环境容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拟从位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 ,研究采用一维圣维南非恒定流方程和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模拟预测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总体水质状况 ,对多年平均流量条件下汉江中下游的现状水环境容量及调水工程实施后的水环境容量损失进行了预测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加高蓄水后,水体流动性变差,水体营养盐容易累积,造成局部区域水华暴发风险加剧。该文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实测数据和文献调研,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1)丹江口水库采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0.06×10~6~11.9×10~6cells/L之间,汉库和丹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不大,但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浮游植物种类季节性差别较大,夏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值是5.57×10~6cells/L,浮游植物种类变化由春季的蓝藻、隐藻和金藻,向夏、秋季的蓝藻和绿藻,以及冬季的蓝藻、隐藻和硅藻转变;(2)建库至今,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由适应河流的固着型硅藻,经过硅藻-绿藻-蓝藻型逐渐发展为硅藻-隐藻-蓝藻-绿藻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有增加的趋势;(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常运行后(2018-2019年),与2014-2015年运行初期相比,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增加幅度升高,但浮游植物种类有降低的趋势。从消落带营养盐释放、污染物累积、水动力条件改变3个方面初步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对丹江口水库水华防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并用于岷江紫坪铺水库工程移民实际,对库区环境容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及其入库支流水体中微塑料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潘雄  林莉  张胜  翟文亮  陶晶祥  李丹文 《环境科学》2021,42(3):1372-1379
微塑料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关注的研究热点.为探究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丹江口水库中微塑料的赋存状况,以水库及其入库支流表层水体为对象,于2019年丰水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研究该区域的微塑料丰度、形状和类型,并结合丹江口水库的水文水动力条件揭示其微塑料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体中微塑料颜色各异,主要形状有颗粒、碎片、薄膜以及纤维类这4类,其中碎片类占比为84.2%,棕色和透明微塑料最为常见,而不同形状微塑料丰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丰水期,水库库区微塑料平均丰度7248 n·m-3,丹库的微塑料含量显著高于汉库;库区与支流中微塑料粒径大小主要在75~4703 μm之间,微塑料丰度随粒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73.4%的微塑料粒径在500 μm以下;就微塑料材质而言,尼龙在丹江口水库中最普遍,数量比例为36.4%;其次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预警,运用耦合DPSR模型和时差分析方法构建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构建了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控制图法确定了监测预警指标阈值,解决了水环境系统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问题,最终实现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效评价和预警。结果表明:1)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在2012-2015年处于较弱承载状态,在2016,2017年处于中等承载状态,现状评价等级由Ⅳ级(橙色警灯)转变为Ⅲ级(黄色警灯);2)在现状发展趋势下,2018-2035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自2026年以后流域水环境整体呈恶化状态,水环境承载力逐渐从中等承载(黄色警灯)向较弱承载(橙色警灯)和弱承载状态(红色警灯)转变;3)未来区域人口的增长和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会给白洋淀流域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可加大区域水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基于空间单元的精细化环境管控方案,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促进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良性发展,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十堰市入库总氮对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贡献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年湖北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对库区及主要支流常规监测结果和主要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估算了十堰市入库总氮对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贡献。结果表明,2005年十堰市主要人为污染源贡献占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的31%;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水土流失,占59%,其次是城镇生活和重点企业,占24%。  相似文献   

8.
府环境管理目标;(2)科学进步;(3)计算机及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结合三要素就建立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框架进行了讨论。参16X32 20(办阅1 10湖泊水环境预测的原理与方法/周勇(农业部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一1999,8(3)一305一311环图X一122 论述了湖泊水环境预测常用方法,主要有输人输出模型、扩散模型,富营养化水质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属于因果关系的短期和瞬时预测,并且将灰色动态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祸合,能预测湖泊水环境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变化,将提高预测效率;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22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首先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提出的电磁影响预测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验证。运用验证后的预测模型,以220 kV东枣线为例,对其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220 kV东枣线距离线路中心越远,其电磁环境影响越小;(2)220 kV输电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将边导线外6.5 m以内区域设置为电磁环境影响安全防护范围;在经过居民区时,将边导线外5 m以内区域设置为电磁环境影响安全防护距离。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减缓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库区水源地保护是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这几年内丹江口水库湖北水源地TN和TP超标,尚达不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有水体富营养化风险。TN和TP超标主要是由于农田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物、农村生活废物废水、水土流失等原因引起的。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势在必行。分析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地的自然状况,建议通过加强面源污染监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政策扶持及技术支持、安全监管的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立法管理等措施,杜绝水质污染,确保缺水地区人民喝上优质、洁净的丹江水。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辖淮河流域河流水质趋势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灰色系统模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水质预测中。山东省辖淮河流域包括南四湖流域和沂沭河流域,流域区域内的河流水质不仅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互联系,而且也影响着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质。因此,依据2000-2009年流域内河流的国控断面高锰酸钾指数、NH3-N的监测数据资料,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文章利用灰色GM(1,1)模型结合新陈代谢原理预测河流水质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大多数河流水质呈好转的趋势,但河流水环境变好趋势较缓慢,特别是沭河高峰头断面的水质呈变差趋势。河流水质的变化趋势应值得高度重视,为区域水环境保护和制定水环境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门市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水环境受到农业、生物、生活、工业等方面的污染,影响了农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农民居住环境质量的改善。采取开发水产养殖、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推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等措施,沟河环境得到标本兼治,农民群众收入增加,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中水回用水平较低,提高污水回用水平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常州市为例,全面分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不同中水回用情景,比较不同情景对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水环境状况和社会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维持现状中水回用规模不变,常州市未来将出现供水短缺,至2020年缺水量达到2.49亿m3,同时污水排放量达到14.97亿m3;如果中水回用率逐步提高到20%和40%,用水和排污总量将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会持续增长;如果202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60%,常州市的用水和排水规模将维持不变,实现供排水的总量平衡。三种提高回用率的控制方案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均低于0.1%,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常州市未来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水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观点,认为:①人们以往只注意强化地表水控制,削弱了天然地下水库的调节作用;②只注意农田用水,忽视了绿洲生态用水;⑧目前采用的落后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决策方案,建立多目标管理决策模型,把该流域划分为16个管理亚区,以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和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为决策变量,对经济发展、开发水资源投资、生态环填改善等方面的9个目标作综合考虑。通过模型的模拟运转,展示了该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水的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不仅影响、制约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成为本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世界上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济南市是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文章将国际上前沿的水资源足迹的计算方法引入到济南市的水资源系统中,利用CROPWAT软件定量测度了济南市主要农贸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通过济南市水足迹的计算及分析,得出济南市为虚拟水净出口地区,直接危及济南市的水资源安全,建议在济南市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创新水资源管理思路,实施虚拟水战略,充分利用虚拟水贸易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京津冀地区丰水年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平水年以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即使降水偏丰年份,京津地区依然供不应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承载人口数”方法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不同生活水平、不同水平年下水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研究表明:在平水年(p=50%)以上,按温饱标准,水资源承载能力高于现状人口,但是按小康标准,水资源支撑的经济指标无法实现;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可以通过降低福利标准提升水资源承载力,但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福利标准已经很低,可能会出现水危机。南水北调实施以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有所提升,但由于人口的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解决京津冀水资源短缺问题,不能只谈调水和节水,还需防止人口过度膨胀,否则,南水北调成果有可能被过度的人口所吞噬。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孙才志  姜坤  赵良仕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2):1999-2011
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对传统水资源效率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界定了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概念与内涵。基于数据包络技术,进行水资源绿色效率测度,将其与传统的水资源经济效率、环境效率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ESDA方法进行空间格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社会维度效应对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3种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水资源环境效率波动最大,水资源绿色效率次之,水资源经济效率稳定性最好;水资源绿色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绿色效率高,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资源绿色效率也高,水资源经济效率和水资源环境效率高值地区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不明显,并且集聚程度逐渐减弱;2000—2014年水资源绿色效率在研究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逐渐扩大;不考虑社会维度效应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水资源真实利用情况产生偏差估计,误导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8.
吉林西部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西部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修复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已往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该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即保证植物正常、健康生长,同时能够抑制土地沙化、碱化,乃至荒漠化发展所需的最小水资源量.采用统计年鉴资料,并利用TM卫星影像解译数据进行修正,计算出了农田、草地和林地面积.分别采用面积定额法、水量平衡法、潜在蒸散量法求得农田、草地和林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60.698亿,42.942亿和32.852亿m3.通过供需水平衡分析,得出该区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36.492亿m3,尚缺水19.25亿m3.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双转移"的实施,围底河流域下游或将面临大规模开发.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华南地区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应当引起重视.水环境容量是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对围底河水环境容量的探讨有利于指导周边地区的开发.研究结果表明,围底河("罗定船步"至"郁南六雪"段)水环境容量可满足双东环保工业园的排污需要,在满足双东环保工业园的排污需求后,COD尚有一定的剩余容量,但氨氮所剩容量已不多.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绿洲演变及生态平衡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按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其与绿洲演变和生态平衡的关系为:原始阶段---生态自然平衡,古绿洲分布在河流下游;初级阶段---生态平衡失调,旧绿洲移向山前平原;低效阶段---生态环境恶化,新绿洲多分布在旧绿洲外围;合理阶段---生态恢复改善,绿洲由外延转向内部挖潜;高效阶段---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绿洲面积稳定生产力显著提高。现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仅为低效阶段,必须加速水利建设,尽快实现合理、高效利用,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