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5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重要的水资源,对该区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修订后的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现有冰川22523条,面积25516.80 km2,冰储量约2592.85 km3,分别占我国冰川相应总量的46.37%、49.22%和57.39%,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川储量最为丰富,共计2366.25 km3。(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以面积<0.5 km2的冰川数量最多,共计15519条,占冰川总数量的68.90%;面积则以介于1~5 km2冰川为主,共计6833.71 km2,占冰川总面积的26.78%;各山系的冰川退缩海拔高度不同,面积减少速度在各个高度带均有差异。(3)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面积共减少4527.43 km2,变化百分比为-20.88%,有3114条冰川消失,冰川冰储量损失约419.35 km3。(4)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整体呈现自西向东加快趋势,减少速率整体上有自西南向东北加快趋势;冰川朝北消失数量大于朝南消失数量,东北方向面积减少最多,东南方向面积减少最快。(5)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有暖湿化趋势,冬季气温升高速率大于夏季且降水增加幅度小于夏季的气候组合模式,不利于冰川的积累从而导致冰川退缩;冰川发育规模对冰川退缩也有一定影响,但各山系冰川变化驱动力具有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2009/2010年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平衡线高度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平衡线高度变化分为正常波动、缓慢下降、迅速上升三个阶段,变化范围介于3 948~4 484 m,多年平均为4 067 m,总体呈普遍上升趋势,总计上升了90 m,且在2009/2010年超过了冰川的上界,意味着该年度冰川全部处于消融状态。积累区比率作为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一时期内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了约17%。物质平衡与平衡线高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物质平衡减小100 mm,平衡线高度将上升17 m。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平衡线高度,即零平衡高度ELA0为4 018 m。平衡线高度随纯消融量的增加而升高,纯消融量增加10×104m3,平衡线高度上升14 m。平衡线高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如果夏季平均气温升高1℃,则平衡线高度将上升约82 m,如果年降水量增加100 mm,则平衡线高度将下降约41 m,且夏季气温是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3.
长江黄河源区冰川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和黄河源区的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为例,利用两期遥感影像资料(长江源为1969年和2000年,黄河源为1966年和2000年),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研究区典型冰川作用区小冰期(LIA)、1969年(1966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变化、冰川进退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由点到面的研究方法,外推整个长江和黄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的冰川变化情况,并以沱沱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1969~2000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1.7%,而黄河源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面积减少是长江源区的10倍,同期,长江源区冰川末端的最大退缩速率为每年41.5m,而黄河源区每年为57.4m,与黄河源区相比,长江源区冰川退缩速度不是太大,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且有前进冰川存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江河源区冰川虽呈长期退缩的总趋势,但也出现过明显的前进,长江源区在1969年~1995年,黄河源区在1966年至1981年,大多数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或稳定。长江源区冰川转入退缩阶段的时间要比黄河源区晚约10a左右。冰川退缩使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年均各自损失冰川水资源约0.7×108m3。由于长江源区冰川变化幅度小,虽冰川退缩使冰川融水径流量有所增加,但对径流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种方法对欧洲北极地区典型中等尺度景观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概述.首先是进行野外调查和观测.由于南角地的大部分地区由冰川覆盖,且随着20世纪气候的变暖,该区冰川发生急剧的退缩,因此冰川在南角地地区的景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冰川退缩对景观的影响非常强烈,这反映在区域的第四纪沉积地貌、水体、动物、植被和土壤等.20世纪最重要的景观变化表现在:冰川平衡线海拔高度升高了100~200m;冰川表面的大规模退缩和冰储量的急剧减少;入海冰川的退缩引起的陆地面积显著的减少;海岸线的变长尤其海岸冰崖的增多;陆地水网的发育和冰川退缩区内植被演替的开始.小冰期以来,南角地地区并未发生均衡抬升.  相似文献   

5.
冰川与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保护等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前人测得的嘎尔琼沟冰碛物10Be暴露年龄,以及冰川塑性流动理论重建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以来12次冰进期古冰川表面高程和厚度分布,并分别运用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ccumulation area ratio,AAR)和面积-高程平衡率法(area altitude balance ratio,AABR)重新估算各期冰川作用的平衡线高程(equilibrium-line altitude,ELA)。结果显示:(1)该冰川面积从MIS3时期的18 km2减少为现在的7.5 km2,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以来锐减;(2)冰川体积从MIS3时期的1.909 km3减少为现在的0.703 km3,缩减1.206 km3;(3)ELA自MIS3以来上升296 m或227 m,MIS2早期以来上升220 m或178 m,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LGM)以来上升206 m或169 m,早全新世以来上升169 m或144 m,新冰期以来上升113 m或108 m,LIA以来上升79 m或85 m。通过区域对比发现,从30 ka BP开始,青藏高原总体上趋向干旱化,嘎尔琼沟冰进规模逐次减小是对干旱化气候背景的响应。新冰期研究区冰川萎缩速度加快,可能与青藏高原季风在同时期的显著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最新冰川编目成果和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结果,对中国阿尔泰山冰川近50 a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至2009年期间,中国阿尔泰山地区冰川普遍退缩,冰川数量、面积与冰储量分别减少116条、104.61 km2和6.19 km3。与中国其他山系冰川变化相比,阿尔泰山冰川面积年平均减少率最大,是冰川退缩最强烈的地区。阿尔泰山冰川在各个朝向均呈退缩趋势,其中朝北向冰川条数与面积减少大于其他朝向,朝西向冰川变化最小。2 400~2 600 m、2 600~2 800 m和3 000~3 200 m三个海拔区间冰川条数和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其中2 600~2 800 m冰川退缩最为显著。冰川变化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布尔津河流域冰川数量和面积减少最多,但在其他流域冰川条数减少与面积减少并没有保持一致性,小冰川大规模退缩(或消失)是导致阿尔泰山地区冰川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阿尔泰山地区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对研究区4个气象台站5-9月平均气温和10-4月降水变化分析表明,自1960年代以来,阿尔泰山地区5-9月平均气温显著上升,气温上升导致的冰川消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固态降水增加对冰川的补给。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球上的冰川迅速消融,我国的山地冰川也发生了剧烈变化。山地冰川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对山地冰川的变化进行监测至关重要。各拉丹东冰川的伸缩变化非常明显地揭示了当地乃至青藏高原和全球气候的变迁,极具科研价值。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采用多达5 个时相的陆地资源卫星以及中国冰川目录等有效资料,利用冰雪指数和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冰川信息,对提取的冰川范围利用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统计分析1973—1986、1986—1992、1992—2004、2004—2009 年4 个时间段以及1973—2009 年整个36 a 间的冰川前进及后退信息,并计算冰川进退变化速率, 对其中5 条变化较大的冰川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从1973 年至2009 年近40 a 时间里,各拉丹冬地区既有退缩冰川也有前进冰川, 其中冰川退缩面积为118.64 km2, 前进面积为62.66 km2,冰川总体面积持续退缩。根据相关资料,近40 a 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是导致各拉丹冬冰川总体面积持续退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统计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及其周围214条现代冰川朝向、面积、长度和坡度等地形学特征,发现N、NW和NE朝向冰川数量多、以长度小于1 km小型冰川为主,长度5 km以上冰川仅占4.6%。E、SE和S朝向冰川数量少,但长度较大,且坡度相对平缓,冰川面积也较大。SW和W朝向冰川发育则受山脊走向和局地地形影响。利用TRAM、THAR和AAR三种方法计算各坡向长度1.65 km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结果显示:N和NE朝向冰川ELA平均值明显低于其它坡向;茫崖、小灶火、若羌和且末气象站2011—2015年最大风速的风向和降水统计资料显示木孜塔格地区可能受来自东北方向气流的影响。据此推断,木孜塔格地区偏西北坡冰川发育可能受西风气流影响,而偏北坡和偏东坡冰川发育则可能受来自东北方向气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山乌鲁木齐河中上游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提供天山乌鲁木齐河中上游水化学基本资料和对其时空变化的某些规律进行探讨。 一、自然地理概述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北天山天格尔山脊北坡,流向北东,全长150余公里。该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内外营力的作用,隆起剧烈,山势陡峻,深切沟谷发育。古生代花岗岩和变质岩为其主要岩系。由于海拔较高,河源区气候冷湿(年平均气温约-5.3℃,年平均降水量约432.1mm),在海拔3500m以上发育有12条现代冰川,朝向以北向为主,末端高度多在3600—3700m之间,总面积约12.54km~2。主要取样点设在海拔3693m一  相似文献   

10.
冰川高程变化是冰川形态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能为推算冰川体积变化及物质平衡提供基本参数。利用Sentinel-1A雷达数据,与SRTM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得到2000—2018年哈尔里克山冰川高程变化结果。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以裸地区域的高程变化量作为系统误差修正值,对冰川高程变化结果进行第一次优化。由于差分干涉结果受地形影响较大,为降低地形因素对高程变化的影响,分析地形因子与高程变化标准差之间的关系,去除标准差过大的冰川区域,提高冰川高程变化可靠性,对冰川高程变化结果进行第二次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过去18年来,哈尔里克山冰川高程平均下降(8.74±0.14) m;分析冰川高程变化的空间差异性,发现西北部冰川高程减少程度较东南部小;分析冰川高程变化与海拔的关系,发现总体上冰川高程下降程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环境》2012,(2):62-66
企业社会责任(CSR)管理 富士施乐通过深化交流促进人类社会相互理解,并以帮助各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和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正在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CSR管理框架 富士施乐将CSR活动的评价与反馈融入管理流程中,为了让CSR更加深入人心,公司重视在"沟通"与"监控"两方面的努力,并正在构建相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几乎同时出现在世界舞台表明国际事务的架构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这两个占世界人口40%的巨人,其人口相当于位居其后的20个人口最多国家的人口总和.在十九和二十世纪,这两个巨人长期在主宰国际事务的欧洲、日本和美国的阴影之下沉睡.  相似文献   

13.
14.
15.
Natural surface coating samples (NSCSs) from the surface of shingles and surficial sediments (SSs) in the Songhua River, China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SCSs and SSs in fractions of heavy metals (Fe, Mn, Zn, Cu, Pb, and Cd) using the modified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MSE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SCSs and SSs in Fe fi'actions were insignificant and Fe was dominantly present as residual phase (76.22% for NSCSs and 80.88% for SSs) and Fe-oxides phase (20.33% for NSCSs and 16.15% for SSs).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Mn distribution patterns between NSCSs and SSs was observed with Mn in NSCSs mainly present in Mn-oxides phase (48.27%) and that in SSs present as residual phase (45.44%). Zn, Cu, Pb and Cd were found dominantly in residual fractions (〉48%), and next in solid oxides/hydroxides for Zn, Pb and Cd and in easily oxidizable solids/compounds form for Cu, respectively. The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mplied that Fe/Mn oxides both in NSCSs and SSs were more important sinks for binding and adsorption of Zn, Pb and Cd than organic matter (OM), and inversely, higher affinity of Cu to OM than Fe/Mn oxides in NSCSs and SSs was obtained. Meanwhi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NSCSs and SSs we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and the pseudo-total concentrations of Zn, Cu, Pb and Cd in NSCS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SSs, highlighting the more importance for NSCSs than SSs in controlling behaviours of heavy metal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6.
一万 《世界环境》2015,(1):18-19
<正>位于利马气候大会会场F区附近的一片草坪上,人们常常能看到很多中国人的面孔。每天中午1点多的时候,中国代表团的团员们会陆陆续续来到这里领取盒饭,稀里哗啦地吃完之后,坐在塑料椅子上稍微休息一会儿。12月的利马炎热异常,草坪上的树荫下稍微凉快一点,比帐篷和板房搭起来的办公室要好多了。所以,大会没开始几天,中国角的媒体吹风会就改到了这片草坪上,几张拼起来的折叠桌和一圈塑料椅子就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pplies several well-known decision criteria to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The policy process is represented by a simple game against nature with two possible choices: abate or no action. The outcome is considered a compound lottery, with one representing emissions and another representing damages. Assuming that costs exceed benefits of abatement for the participant, the paper analyzes how different decision criteria affect the decision to abate. The role of expert opinion and quality of information in climate change decisions are also considered. The complexity of global warming makes it impossible to completely overlook the consequences of alternative choic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use of less information demanding alternatives to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is indicated. It concludes that the choice of criterion is a political question, and that those in favor of abatement policies might be using one of the alternatives as basis for their advice, and suggests that if the possibility of making irreversible mistakes is of great concern, then the minimax regret criterion might have increased relevance.  相似文献   

18.
19.
20.
邕江南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和HPLC-MS/MS分析方法对邕江南宁市区段沉积物典型抗生素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甲氧苄氨嘧啶10种抗生素中共检出9种,抗生素总浓度范围为1.08~30.84ng/g(均值5.84ng/g).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检出率达100%,为邕江的主要抗生素污染物,平均含量为1.14ng/g,分布上呈现邕江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磺胺和甲氧苄氨嘧啶类抗生素检出率为43%.其中磺胺类抗生素平均含量低于0.06ng/g,甲氧苄氨嘧啶(TMP)平均含量为1.00ng/g,分布上则为上游>下游>中游.来源分析表明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的排放是下游沉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而畜禽和水产养殖则是上游磺胺和甲氧苄氨嘧啶污染的主要来源.总体来说,与国内外河流相比,邕江抗生素含量尚处于较低水平,但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