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函数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1995-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0658增加到0.7773,绩效水平经历了“低级水平-中级水平一良好水平”的演变历程;②投入水平和利用程度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利用效益和利用可持续性提高幅度较大;③投入水平和利用程度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4.83%和15.37%的速度增加,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首要因素;④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地均从业人数、人均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建成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因此,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2.
3.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使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并对我国东北地区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省际间空间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东中西地区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增的趋势;单个城市间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石油城市>冶金城市>煤炭城市>森工城市的特征.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针对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对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较高;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较大,可划分成3种类型区;经济因素和人口流动因素是信息熵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200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土地利用的现状与问题,揭示了各业用地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2000年该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案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1998年、2004年、2010年时间截面,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辽宁省的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通过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图,揭示了辽宁省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辽宁省城市金融竞争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中部突出,两翼凹陷”的特点,在南北方向上,沈阳和大连两极突出;在东西方向上,辽东优于辽西,且辽西呈现出“北弱南强”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根据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运用GIS与指标模型等方法,对2000和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生产功能自东向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平原较高,西部山区较低,平原与山区中间的过渡区居中;生态功能也近似阶梯状分布,但自东部平原向西部山区的变化是逐级升高;非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是以郑州和洛阳市区为核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明显增强,生态功能有所减弱,但在主体功能区和县级单元尺度上各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存在空间差异;(3)河南省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相对协同,但它们快速发展对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抑制效应。近20年来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调整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各项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许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借助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未来许昌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案,力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扩大和调整,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城市成为国家和区域间竞争的主要载体和平台。重视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是有效推进城市化和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关键所在,它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区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运用定量方法,比较分析了铜陵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企业、开放、科技、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城市环境等8个方面区域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铜陵市具有良好的区位竞争优势,在皖江城镇带中具有较高的区域竞争力水平,产业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总量规模小、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是阻碍其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旅游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际利用中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旅游景点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规划不协调,旅游用地中的景观设计的人为性,旅游用地资源环境污染和破坏,旅游用地中的产权关系混乱,以及打生态旅游牌搞房地产开发等。研究提出了加强旅游用地立法,做好土地规划与旅游规划,对旅游用地进行估价,实行用地来源的多途径化与统一管理等对策。它是一项探索式研究,具有开创性,旨在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醴陵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醴陵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醴陵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战略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韩德军  朱道林  姜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5):543-547,553,641
研究目的是解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后生态功能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优化问题。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东部和西部同纬度的福建南平市与贵州毕节市为实证区域,采用对比分析法、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比两城市土地利用历史、现状和潜力的基础上,结合两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空间布局的相似性和差异,分析了两城市土地利用的异同点,提出两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在土地利用历史进程方面,南平市和毕节市都经历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阶段;2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面,南平市土地利用程度整体高于毕节市,但两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不同,南平市社会经济产出相对较高,而毕节市土地资源禀赋相对较好;3在土地利用潜力方面,两城市尤其是南平市土地强度均高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说明潜力有限。此外,两城市结构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认为,南平市属于高密度集中型土地利用模式,而毕节市属于集中型土地利用模式。两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空间布局以及土地利用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城市所处的空间区位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区域发展中所定位的土地开发性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内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够反映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以唐山市乐亭县为例,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内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新区高于旧区、中心区高于城市边缘区的集约特性,区域问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巨大,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已建成区土地的挖潜改造上,走内涵集约式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结构熵值变化和持续利用——以广西北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运用信息熵方法,计算分析1995-2007年广西北流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出北流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广西北流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巨儒 《青海环境》2007,17(4):182-183,194
面对新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双重挑战,城市环境问题显现出压缩性、复合性、分异性的特点,面对城市发展的形势,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也要进行相对调整。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始终是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多方面综合分析了合肥市工业化进程,在概括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择20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判合肥市1996—2005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并进行了定量"障碍度"分析,最后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是由包括规模指标、结构指标、效益指标、软硬环境指标等丰富内涵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与协调状况。根据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连等19个城市的4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根据计算结果,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发展与投资环境三方面对19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对大连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和扩张强度指数,结合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从国家和区域尺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扩张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城市土地扩张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②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面积增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强度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③城市土地面积扩张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新疆、重庆、云南等省份,年均城市面积增长倍数超过0.2;城市土地强度扩张增长区域分布在北京、广东、辽宁等省份,年均增长超过0.04。④全国尺度上,产业非农化对推动城市土地扩张最为显著;区域尺度上,人口城市化对不同地区城市土地面积扩张影响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阐述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无机物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为目标,兼顾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利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向农村的过渡带。由于其独特的经济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带的土地资源呈现出协同效应活跃、恢复原状机会少、抗干扰能力低、边界变化速度快等生态脆弱性特征。由于人们长期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了结合部内土地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污染严重、投入减少、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变异。迫使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日趋严重的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