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把环境经济学中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引入工业污染源监测工作中。详细介绍了产品物料投入—转化—产出全平衡模型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业污染源工艺剖析和有关计算,确定出工业污染源监测点位的布设和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2.
3.
基于SSM的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区内的产业结构正在积极进行调整。以辽宁省为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SM)对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2000—2009年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研究沈阳经济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海洋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角度对我国海洋12个产业部门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较突出的产业资源利用矛盾阻碍了海洋经济发展速度;2"本位主义"发展理念导致区内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同构的问题较突出;3海洋产业处在一个高位增长的黄金发展期,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洋经济亟须寻找和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揭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扩大就业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促进就业结构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12个产业指标,运用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度了西安市各产业的区位优势及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分析了转型期西安市产业结构的演进.结果显示,西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组合仍需升级优化;在各行业演进中,科技、金融和房地产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此外,通过对各产业发展的相似性测度得出2003年之前就业人员在第一、二产业之间的2-3个产业部门游移,之后从业人员开始在第三产业的一般性服务业(5-7个部门)游移,这显示出第三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我国经济与环境耦合系统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曼菲  关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880-882,879
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其组合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从产业结构视角研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可从根本上阐释经济—环境—资源的矛盾。从产业结构的角度阐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含义,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以1996年以来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整体处于较低层次。产业结构发展程度与资源环境利用的有效性存在密切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为例,利用《云南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滇中城市群的区位特色,在分析经济发展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滇中3市1州的产业结构与区位条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滇中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效用可分为四种类型,昆明属于产业因素推动型,曲靖和楚雄属于区位因素推动型,玉溪属于增长滞后型,滇中没有城市属于快速增长型.最后提出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巩固硬件加强软件环境建设、把握区位发展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措施,以提高滇中产业经济增长效用.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偏离-份额及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以及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收入与国际旅游总收入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优化增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巢湖流域产业结构与水污染之间的关系,查找分析对巢湖水质影响较大的行业,以期为巢湖水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通过分析2001-2006年合肥市和巢湖市产业结构,表明合肥市在工业方面的电力、食品、冶金等行业对水污染影响较大;巢湖市对水污染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牧业、渔业.因此,巢湖流域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保护流域内水资源环境,促进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16个市州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云南省各市州的RD强度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桥头堡"建设大背景下各市州在研发投入力度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省如何在加大RD强度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以"桥头堡"战略的产业转移来提高研发利用效率,以期为云南省制定科学的研发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污染治理投入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4年全国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1.9%,其中,11个省市、自治区(占比36.6%)出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19个省市、自治区(占比63.3%)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省市为上海市;从分解指数来看,技术效率指数增长4%,技术进步指数下降2.3%,即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的不足;从区域角度来看,东、中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别为0.960、0.961和1.025,受规模低的影响,东、中部地区的工业污染治理效率低于西部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除2008—2011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外,其他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明显,尤其是2011年以来,受技术进步不足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降。基于实证分析,本文从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污染治理技术创新、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施一同促进工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投入、鼓励企业采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式治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2002—2007年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较好,但总体竞争力不强。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中的优势部门、增长部门和劣势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经费投入既应注重量的提升,又应关注科技经费投入结构的优化,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优化投入结构是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科技经费投入的"来源—执行"结构角度测算了我国八大经济区的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并从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效应、结构效应、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反映出区域科技经费投入发展的速度、动力机制和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企业创新能力的投入结构,可为企业创新活动内部路径的研究提供基础。从组织层、资源层、知识层构建企业创新能力的投入模型,并据此提出企业创新能力转化结构,为剖析企业创新能力内部结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以1999—2009年为考察期,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在产业结构与区位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的组合情况,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定位,有助于调整各城市的产业结构,缩小城市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对2003-2012年陕西省各县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在时间上采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了各县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在空间上,除了分析R变化外,从R(2)和R(3)方面揭示不同产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关联反映;按照第二、三产业响应强度的组合方式,将陕西省83个县划分为一致响应型、偏响应型R(2)、响应型偏R(3)三类.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对探索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向量夹角法,结合耦合协调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广东省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大致呈“W”型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总体持续上升,两者增减趋势存在相似性;(2)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跨度较大,大部分城市处于良好协调状态,随时间推进有明显提升;(3)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水平差异呈现为粤东>珠三角>粤西>粤北,地区间差异正在缩小,珠三角和粤西地区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粤东和粤北地区的内部差异缩小;(4)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集聚——随机”趋势,空间聚集现象逐渐减弱,并且冷、热点区域影响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林业人均产值将湖南、福建、重庆、湖北、山东分为第一组,陕西、贵州、新疆、山西分为第二组,进行林产工业企业RD效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省份效率均值均未达到有效。第一组纯技术效率偏低,投入冗余率偏高;第二组规模效率偏低,规模报酬的提升空间大。湖南、重庆、湖北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效率悖论"问题,RD人员与资金投入的冗余率均较高;陕西资金冗余率高达92.23%。建议企业摆脱依靠高投入刺激高产出的观念,着重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和适当规模化,加强科研资金运营管控,为RD活动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切入,对云南省8个边境旅游目的地投入—产出效率与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各边境旅游目的地投入—产出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规模等级层次明显;各边境旅游目的地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同样差异较明显,竞争力水平分化显著,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各占比50%,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一般。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全域一体化、区域差异化"发展;凸显旅游主题特色,激发旅游创新动能;加强基础供给,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政府引导,建立稳定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促进边境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