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之一是水资源危机,如何在迅速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水资源安全迫在眉睫.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使水资源更加紧张,实际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各个地区有所不同.通过计算与比较中部河南省、西部甘肃省典型地区2006-2012年城镇各收入群体虚拟水消费量,分析了地区间虚拟水消费的特征与差异性,并通过收入群组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与虚拟消费掠夺现象分析,初步揭示了通过调整消费模式,实施地区内部与区域间虚拟水战略,实现趋向可持续性消费模式的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的计算,探讨了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及其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50%左右;对比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枯水年最高,平水年次之,丰水年最低;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空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3.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运用虚拟水理论探讨其粮食生产与消费,可为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粮食贸易及居民膳食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在对东北三省1998—201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和消费的虚拟水量核算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自给率、虚拟水盈亏量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东北三省整体上看,1998—2013年玉米、水稻、大豆生产的虚拟水量均高于消费的虚拟水量,在保证居民消费的基础上可输出;而小麦生产的虚拟水量则低于消费的虚拟水量,需要大量输入以满足居民需求。从省域角度来看,黑龙江省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年均虚拟水量均高于其他两省;而从地级市的空间分异来看,粮食作物虚拟水盈余量呈"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公式对内蒙古自治区2007—2012年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内蒙古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并在过度消耗地下水资源。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CROPWAT软件计算内蒙古2011年主要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发现内蒙古的支柱产业都是虚拟水消耗较大的产品,农牧产品贸易也随着大量的虚拟水流出。基于内蒙古虚拟水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单位产值虚拟水消耗的概念,从经济和虚拟水的整体出发寻找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合理方法,实现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资料为基础,基于水足迹理论对该省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耗水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构成,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①在年际变化方面,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总体呈递减趋势,其中郑州、开封和信阳3市的降幅最大;夏玉米生产水足迹随着年际间降水量丰枯而波动较大。②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高值区和低值区分别形成显著的集聚区,夏玉米表现为集聚性不显著。③在作物生产耗水构成方面,河南省冬小麦蓝水足迹占生产水足迹的比值高于夏玉米,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夏玉米绿水足迹占生产水足迹的比值高于冬小麦,表明时空分布不均的降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程度,应加强对农业生产主要供水来源——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印发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的通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将有利于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规划》范围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6省(区)27个地区(市、州)179个县(市、区、行委),  相似文献   

7.
矿山开采和冶炼可对矿区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了明确吉林省镍矿区耕地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规律,在吉林省镍矿区采集了27个区域的土壤和玉米植株样品。结果表明,吉林省镍矿区土壤p H为5.00~6.82,有机质的含量为2.79%~7.93%,部分采样点的Cd和Pb超出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大部分采样点的Cu和Ni超出吉林省土壤背景值,所有采样点的Zn超出吉林省土壤背景值。玉米籽粒中Cd和Pb未检出,玉米茎中Cd未检出,27个采样点中有23个采样点的玉米籽粒Ni含量超过我国粮食及制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NY 861-2004),而仅有4个采样点的籽粒Zn含量超过我国限量标准,所有采样点的籽粒Cu含量明显低于我国限量标准。随土壤重金属全量增加,玉米根Cd,Cu,Ni,Pb和Z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根Cd,Cu,Ni含量与土壤重金属Cd,Cu,Ni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根Pb和Zn含量与土壤重金属Pb和Zn全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汉江中游典型断面——襄阳水文站1968~1998年水文情势资料,分析和说明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后丹江口水库下游区襄樊段水文情势变化及原因,并结合近期(2010年水平年)推荐从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m^3的方案,预测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运营对供水区-汉江水文情势的影响,为科学地分析和正确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近期运营对汉江襄樊段乃至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和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围 《环境教育》2008,(12):37-38
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器 2008年,生态县、市以及生态示范区榜单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创建工作一直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2008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生态县(市、省)建设,环保部组织修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2008年3月7日,命名了2个“国家生态市(区)”和69个“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命名了第一批生态村,创建成功的地区需要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正在创建中的地区则集全民之智,努力达到创建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选育方法包括:选育自交系,调节播期,播种密度和人工辅助授粉措施,利用自交系丹598为母本,自交系9046为父本配制而成玉米杂交种丹2100。本方法的优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而且突出表现抗病、抗倒,活秆成熟,适宜辽宁省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吉林省南部以及河北春玉米区种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尺度分析了我国2008年粮食生产、消费中的虚拟耕地含量及虚拟耕地平衡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为:①2008年粮食生产虚拟耕地北方比南方多32396.8×107m2,人均粮食生产虚拟耕地量北方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南方,因粮食生产形成较为典型的虚拟耕地“北土南调”现象.②2008年粮食消费虚拟耕地北方比南方多6851.62×107m2.③从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虚拟耕地平衡空间分布规律来看,2008年虚拟耕地调出区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5省(区)组成的我国北方边境沿线地带,二是由河南、安徽组成的中部区;调入区则集中在由东部沿海地区、中部省份和西部内陆省份组成的环状地带.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水足迹方法,根据2000—2008年的统计资料,对湖南省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和城乡居民用水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省总水足迹和人均水足迹均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多样性指数值高于农村,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更为合理;虚拟水消费结构多样性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化;社会水资源稀缺指数不高,水资源利用还有较大空间,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粮食增产趋势及增产原因是国家制定宏观农业政策和措施的依据。科技进步增产理论是指:气候是波动的,科技是持续进步的,它是粮食多年持续增产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增产预测模型是多年平均单产移动的回归方程。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增产潜力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单产加速时间最早的是辽宁省,最晚的是黑龙江省;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最高。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进步增产理论科学、模型实用、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历史文化遗存类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旅游是以游览为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集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旅游活动.从吉林省的历史文化遗存出发,分重点城市和专项两个方面探讨了吉林省历史文化遗存的科普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平原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村庄空心化聚落形态具有特殊性。以村落空心化为特征的乡村衰落是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阻碍。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吉林省平原区空心村的时空扩展和空心化特征,结果发现:吉林省平原区村落空心化起始晚,但发展快;人口和宅基地空心化严重,耕地质量具有"空心化"趋势。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议:在村庄整治中,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机制,中心村实心化发展与零散空心化村落治理相结合,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中心村落职能结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点发展农牧业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2010~2019年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范龙  王彬洁  石锦  胡鑫 《四川环境》2021,(2):204-207
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但环境风险形势依然严峻,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对2010~2019年四川省10年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浅析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的规律特点,以期为四川省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多发高发态势,6~8月为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是主要事件类型;成都市和广元市是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区域;油类污染物和酸碱类污染物是主要污染物类型;跨界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应从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环境应急物质储备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等方面加强四川省环境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西部草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原是吉林省西部最重要的植被类型,是区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掠夺式开发利用,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环境恶化,成为本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摆脱吉林省西部生态灾难,大兴草业是最佳的战略选择。应用草地农业生态学原理,实施草业工程,通过草地畜牧业,饲料业,草坪业,草原旅游业的系统开发,是实现吉林省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威  尚金城 《四川环境》2010,29(6):92-97
本文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和与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划,提出了在进行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时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和建立方法以及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通过对吉林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类型,并建立了吉林省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选指标集。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指标框架,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指标和能源指标等4种类型。同时本文指出在指标确定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充分体现地域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玉米和花生农民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经济产量及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探寻提高广西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施肥量,在坡耕地,观测降雨过程的养分径流流失,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甘蔗、玉米、花生作物的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对照处理的玉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851.42kg·667m-2 3640.4kg·667m-2.68.40%;比玉米(常规施肥)高100.62kg·667m-2.485.98kg·667m-2 7.5%;花生对照的粗脂肪比其常规施肥高了45g·kg-1;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总量最高的均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玉米对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于对照。玉米对照的养分径流流失总量最少;花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玉米比花生更适合在广西肥沃的坡耕地中种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规定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了黑龙江省2002-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运用Kaya分解法,预测了黑龙江省2011—2020年在不同情境下的人均碳排放量。研究表明,2002-2010年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人均碳排量年均增长率为8.18%。在四种经济增长情境下,黑龙江省2011—2020年人均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长率均远远低于2002-2010年,但人均碳排放量仍逐年增长,且GDP增长速度越快,人均碳排放量增长也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