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西宁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宁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获得各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得分,结合协调度模型来定量西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7年,西宁市10年间城市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在西宁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虽有波动型的变化特征,总体也呈现上升的趋势。从协调度分析可知,2008~2012年,协调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协调度值都在0.4以下,呈现中度失调状态; 2013~2017年,协调度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总的来看,西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熵值法、综合水平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2007—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2010—2014年呈小幅度的下降趋势,2014—2016年又再次呈现上升趋势。综合水平指数和协调发展程度基本呈正相关。2007—2014年协调发展度呈一种严重失调状态,2015年呈中度失调状态,2016年呈轻度失调状态,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越来越重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沈阳市2009—2018年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诊断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8年沈阳市三大子系统评价值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09—2018年沈阳市三大子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濒临失调逐步转化为良好协调;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国际旅游收入、第三产业比重、人均供水量是影响沈阳市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价值巨大,深刻了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对青海省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有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文章基于2000~2014年《青海省统计年鉴》及《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通过构建青海省经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了青海省2000~2014年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度及协调类型。结果表明:青海省2000~2014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三种耦合协调类别:2000~2006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2007~2009年为初级协调发展类;2010~2014年为中级协调类,耦合协调类别等级不断提升。耦合协调类型方面:2000~2009年为经济损益型,2010~2014年发展成生态滞后型。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旅游经济、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江西省2005—2014年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稳步提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耦合协调类别经历了由极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化历程,虽然耦合协调度所有改善,但协调等级处于较低水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衡量土地健康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压力—状态—响应框架(PSR)来判断武汉市2000—2010年的土地健康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并运用动态耦合度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武汉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以30%的年增长率增长,土地健康利用综合指数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土地健康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经历了不协调发展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整个协调发展系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土地健康利用危机正进入潜伏期,应注重整合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安徽省16个省辖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安徽省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均逐年提升;但其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皖江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优,皖南地区次之,皖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0—2014年甘肃省民勤县人口、农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县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民勤县的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度C为0.372—0.696,经历了颉颃耦合和磨合耦合两个阶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D为0.325—0.639,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化,虽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耦合协调程度较低。根据这一发展态势,结合民勤县特殊的自然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0—2014年甘肃省民勤县人口、农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县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民勤县的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度C为0.372—0.696,经历了颉颃耦合和磨合耦合两个阶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D为0.325—0.639,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化,虽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耦合协调程度较低。根据这一发展态势,结合民勤县特殊的自然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发展受生态环境约束明显。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工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00—2010年新疆工业发展指数和资源环境指数:2000—2010年新疆工业发展指数从0.0424上升到0.8808,资源环境指数从0.6453下降到0.3576,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新疆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效应为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模型,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水市1995—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6年天水市土地状况处于敏感状态,2007年、2009年为较安全状态,2013—2015年为较安全状态,2010—2012年处于敏感状态,2008年为敏感状态。从各因子层来看,城市化水平驱动力、农药和地膜使用压力、第三产业影响及工业废水排放响应对天水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作用较大,城市生态环境及工业废水的污染是土地质量存在危险的重要原因。天水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为较安全状态,土地质量状况良好;政府应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环境的压力,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利用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年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内蒙古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波动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演化周期经历了失调衰退、基本协调发展、协调发展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庆阳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测度模型,定量测算了2000—2015年庆阳市及其各区县的系统内部协调度、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综合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庆阳市经济、社会、资源系统的内部协调度明显提升,但环境系统内部协调度波动较大;庆阳市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县区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波动变化较明显,部分县区甚至出现了下降;庆阳市整体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不显著,且波动变化明显;庆阳市及各区县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度属于基本协调以上类型,综合协调发展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珠海市2000-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计算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其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评价.总体上,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从2010-2012年的数据来看,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从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变化来看,近年来珠海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有所好转.目前,虽然珠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处于稍好状态,但也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山东省邹平市为研究对象,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分别对邹平市2011—2020年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和发展速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邹平市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而后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自然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前者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后者;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323 6增长至0.596 6,反映了该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不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协调发展;剪刀差呈平缓波动上升趋势,说明二者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研究结果为当地制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是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13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以上城市2000~2018年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测度,借助核密度估计曲线、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脱钩指数动态衡量两者的相对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水平大多处于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且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格局分布以高高值聚集、低低值聚集为主,邻近同伴效应显著。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程度表现为效率滞后与城市化滞后交替出现,主要类型呈现出效率滞后型向城市化滞后型转变的趋势。最后提出,政府应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制定优化路径,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知识创新能力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2000-2011年2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指数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进行测算,并利用协调度模型综合分析评价了知识创新能力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结果显示:①知识创新能力与城市化整体协调度优于其与工业化的协调度;②知识创新能力与城市化协调度逐步磨合到相对理想状态;③知识创新能力与工业化协调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较大波动性.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延边州红旗村为案例研究地,构建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14—2018年的指标数据计算了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红旗村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存在耦合关系,处于中等强度耦合阶段;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连年上升趋势,但后者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前者;红旗村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低度协调、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阶段,并向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模型研究了2006—2016年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重心迁移、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向好态势,但总体协调度不高,仍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协调度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不均衡性,且呈逐步扩大态势,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失调状态;2006—2016年协调度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并逐步向西南方向迁移;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显示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空间集聚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00—2015年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关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甘南州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处于较高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城镇化滞后型发展为优质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今后的发展中要注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单个系统内部的均衡发展,以推动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