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盆景式石林为研究对象,用遮蔽指数、侧蔽指数、偏率和侧视指数4个指标对盆景式石林的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其生态成因.结果表明,其总体特征是树冠冠幅面积大于石柱底面积,sh约为1.49;si约为0.36,石柱上部1/4部分生物的生化作用最强烈;树冠形态具有不对称性美,ti约为1.5,sl约为0.48.其形态特征与华蓥山地质基础、小气候环境植物与石柱的生长发育阶段和人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分别应用高差、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的比值作为指标来衡量贵州省的地形起伏度,并基于此来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地形起伏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的控制性较强,各种用地不能形成规模,彼此交叉分布,空间上垂直分异明显;受地形起伏影响,贵州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结构混乱,土地利用困难、利用率低,土地整理工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RS和GIS的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MOD13Q1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近年青海湖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度与气象因子、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呈中部高、西北低的态势,中高覆盖度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60%以上;近10年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NDVI在年际尺度上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总体趋势较为相似;植被覆盖度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3500—4000m、坡度2°—6°的缓平地上;阳坡的植被覆盖度大于阴坡,而平地最小。  相似文献   

4.
绿洲外围一定范围内,因开发过程中滥用资源,导致此区植被衰退,并危及绿洲存在基础。通过对界外区不同距离的植被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在不同距离,短命植物的种类组成,干鲜比,灌木的盖度、密度、冠幅,株距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并呈一定的规律性,有助于了解此区植被现象,退化程度与原因。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市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的开采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论文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攀枝花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信息进行提取,对该区域2000~2010年10年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该区域因矿山开采造成其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面积变化信息以及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豫西山区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略有上升,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相对稳定,退化概率较低;低海拔区域植被退化和恢复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坡度小的区域植被退化和修复的概率都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植被轻微退化概率增大,坡度越大,植被覆盖修复的概率越低;南坡和北坡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东坡和西坡植被覆盖度较低;西南坡向的植被退化相对严重,东南坡向植被退化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选取长沙市不同植被覆盖度的3个小区,分析植被覆盖度对居民区环境温度的影响与两者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与周边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居民区的树冠遮蔽处、阳光直射处、构筑物阴影处也存在类似关系;(2)当居民区植被覆盖度超过40.22%时,植被调节能力有所下降;(3)秋季长沙市居民区内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温度调节能力约0.2℃,植被对居民区内高温、低温均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15年的MODIS NDVI数据计算了青岛市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分析了2009—2015年的植被覆盖指数与区域年降水总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青岛市植被覆盖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青岛市8个评价单元中,市内3区植被覆盖指数最低,平度市最高;除崂山区外,植被覆盖指数与区域年降水总量整体呈指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达0.90。  相似文献   

9.
利用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计算特定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而定量分析其植被覆盖情况。以"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下载了相应区域2009年和2015年的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经过辐射定标、图像校准等预处理后,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对植被覆盖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2015年植被覆盖度比2009年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膨胀,大量热源集中排放,产生了城市内部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特殊城市气候现象,即“热岛效应”.以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区域,采用GIS叠加分析方法、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地表辐射亮温与土地覆盖类型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辐射亮温与地表类型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建筑与辐射亮温的相关系数为0.87,植被、水体与辐射亮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8.人工建筑因素是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大植被、水体在城市土地用地中的比重,是控制城市热岛效应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利用辐射亮温图可很好地指示城市土地覆盖类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典型山区县域城市——沂源县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通过获取Landsat8_OLI数据计算NDVI指数,进一步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实现对地表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结果表明:(1) NDVI能够有效准确地获取地表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状况;(2)将求取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实际数据通过统计描述特征进行相互验证,总体精度约为80%,验证了像元二分模型的可行性;(3)沂源县植被覆盖度呈现东高西低的总体趋势,植被覆盖度与人类活动成整体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准噶尔盆地艾比湖流域属典型的风沙地貌聚集区,近50年来由于湖域面积不断减少,植被逐渐衰亡,在阿拉山口大风的作用下,艾比湖流域已经成为新疆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综合治理刻不容缓。流域水量逐年减少、植被大面积衰亡和阿拉山口的大风是导致艾比湖流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利用风力布水,辅以植物纤维网覆盖为核心的生物综合治理方案,其可行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逐步恢复艾比湖流域的生态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推广至湿地恢复和沙漠化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植被恢复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塔里木河应急输水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应急输水前后主要断面植被恢复状况,分析了应急输水后植被恢复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植被恢复效果、扩大植被恢复面积及有效保护植被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温雪灾后莽山保护区森林植被恢复遥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1月的低温雪灾为背景,选择反映植被长势的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以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少、最能体现植被自然恢复的莽山保护区为研究区,以像元二分模型为基础,通过计算样区植被遥感直方图的拐点来确定NDYI(soil)和NDVI(veg),通过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来衡量低温雨雪后森林植被的恢复状况,并对不同地形条件下、不同林龄和树种的森林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整个莽山乃至南方受灾地区的受灾程度评价提供方法支持,为灾后重建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沙是江苏省中部近岸浅海区辐射状沙脊群中规模和面积最大的沙洲。南北长约90km,零米以上等深线面积693.73km~2,约占整个辐射沙洲面积的1/3,最大高程5.8m,高地野生植被茂密。东沙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水产养殖条件优越。据初步统计,东沙有海生生物1200种,其中鱼类400种、甲壳类50种、贝类40种、鸟类210种、爬行类4种、海生哺乳动物15种、海生植物约300种。如鱼类珍品有鲥鱼、黄鱼、凤尾鱼等,贝类有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北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河北省2010年省级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归一化系数,并对各县市的归一化系数进行分析和研究,绘制2010年河北省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等级图,清晰反映出全省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河北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林  张世熔  李婷  余琼  李怡 《四川环境》2007,26(1):27-32
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ASTER卫星图像,建立波段亮度值与植被碳密度间的回归方程,对横断山区西北部的雀儿山西南坡四种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灌木、草)的植被碳贮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雀儿山西南坡365.85km2范围内,植被碳贮量共计2.05×106t。区内植被碳密度总体上呈团块状分布,其高值区(125~250t/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北部的俄产至春龙段和南部的金沙江沿岸的格乌、折松渡等地区;中等区域(60~125t/hm2)从北部的俄产至南部的岗托沿色曲河均有分布;而低值区(1~60t/hm2)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北部的贡布堆、上压吧和更庆以南的色曲河河谷内,并在南部的岗托至申龙达段金沙江沿岸形成一个狭长区域。在其影响因素上,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密度差异较大,而海拔、坡向和坡度对研究区内北部高山亚高山地区植被碳密度影响较南部干旱河谷地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修正过的土壤流失方程(USLE),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确定了淮北地区的降雨因子、土壤侵蚀因子、植被覆盖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和坡度坡长因子,估算了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模数,评价了区域内土壤侵蚀分布特征,以期为本区水土保持布局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指标体系的建设是生态模型的开发和相关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作者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长输管道建设的特点,选择气候、地表植被、土壤、地形、建设参数五大类指标建立了"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介绍了指标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分析及其计算机动态实现,对我国西北地区管道生态保护模型体系和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猪粪和奶牛粪自然高温堆肥发酵,分别在15、25、35、50 d取样,获得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产物,分别进行了小白菜和香瓜种子发芽与田间应用试验,以期获得不同腐熟堆肥在蔬菜上施用的农学效应,旨在从堆肥农田施用的农学效应角度,为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牛粪堆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高于猪粪,且高温期也长于猪粪;两种处理在35d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降低,全氮含量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两种堆肥在35d后,均达到无害化标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对小白菜株高和主根长及香瓜苗重和主根长均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白菜和香瓜出苗率、根系活力及小白菜单株鲜重和生物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猪粪腐熟25d,奶牛粪腐熟15d的堆肥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将堆肥理化参数与小白菜、香瓜生长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H值、全氮含量和C/N这3种指标均与小白菜和香瓜各项生物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有机碳和DOC与各项生物性状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铵/硝与小白菜和香瓜的GI和根系活力均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其结果与现行的堆肥腐熟度指标并不一致。因此,在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时,应关注堆肥产物农田施用后不同作物所表现出的不同农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