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从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分析论述了阿拉尔盆地高压自流水赋存特征,并结合阿拉尔水源地开采现状和2004年水源地探采结合4眼供水井资料,以水源地规划的2.1×104m3/d生产规模为目标,选择水均衡法、断面法、开采试验法分别评价了全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水源地地下断面补给量,水源地允许开采量,并分析预测了水源地随开采时间的延伸其水头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类似地区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19年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中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实测水质数据资料,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金属元素浓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用统计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水质金属元素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初评价.结果表明,源区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中Be、Cr6+、Se、As、Hg、Tl...  相似文献   

3.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建立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规律和浓度变化,分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征,评价其对地下水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相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火电厂项目的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项目本身的防渗措施,本文通过对新疆华电吐鲁番2×350MW冷热电多联供工程地下水环境预测,分析在水文地质条件不具备较好的天然防渗前提下,项目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最终确定经济可行的防渗措施,同时为同类条件项目的地下水预测及防渗措施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野马滩水源地为玛沁县第一水源地,是依靠引取野马滩构造岩溶泉为主,该泉观测期内泉水流量最大为0.59542m~3/s,最小为0.46530m~3/s,泉水中锶含量0.52mg/L,矿化度403.26~405.36mg/L,总硬度220.18~225.18mg/L,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S-C.N,为含锶低矿化天然矿泉水。其流量大、水质好且动态稳定,具有集中供水意义。文章在分析研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基础上,认为三山夹两谷是构成地下水坝的地形条件。二叠系灰岩地层及北东向张性断裂发育是构成地下水赋存运移通道。背景条件中北北西向下盘阻水是地下水成群分布的构造条件。依据泉水流量及动态变化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认为野马滩泉引泉引流开采方式40 000m~3/d的可开采量是有充分保证的,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最大程度缓解工程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破坏,文章在综合分析普光气田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水质监测工作,选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工程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良好。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模糊综合评判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光德 《四川环境》1991,10(1):40-44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某河段1988年水质现状综合评价,其结果符合实际状况.它既较好地描述了水环境要素连续、多变、复杂的模糊特征,又对污染程度有明析的认识,并客观、正确地刻划和表达了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模糊综合评判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系统的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水环境质量预测和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在系统开发中进一步实现了模型。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从保护人类、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健康角度出发,按照水体自然属性并结合人类对水体的使用和保护要求对水体进行功能划分,制定合理与水体使用功能相适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并采取控制措施使水体水质达到该标准,是既合理、经济,又能有效保护水环境的方法.其关键是如何按照水质标准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客观准确评价,这既是保护水环境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水环境保护和排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美国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作了概要介绍,然后对我国水环境质量评价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美国和我国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我国水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建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昌黎县某地下水源地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MS建立数值模型对该水源地进行评价。依据不同的开采方案运用该模型对地下水流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水源地设计开采量为3万m~3/d时,地下水流场能够达到稳定状态,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硬度是衡量地下水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长春市水文地质特征,对水质数据进行筛选,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地下水常规组分数据与地下水硬度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形成区内硬度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长春市地下水硬度增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DRASTIC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模型,但因其区域范围针对性不强、随风险变化的表征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实际防污性能评价中具有局限性。文章针对其不足,从油田开发角度开展分析研究,建立了油田开采区的油层防污性能的OIL评价模型,与DRASTIC模型相结合,形成了综合考虑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和油田开采情况的综合防污性能ODI评价模型,并在我国西部某油田进行综合防污性能综合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同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关系极为密切的环境水文地质,还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所以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尚在发展中。我国现阶段,常常采用对比法来进行评价,即将所测得地下水中,具有污染能力物质的各项含量与相应的各种用水水质评价标准(简称“标准”)加以对比而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对地下水受到一种污染物质作用时是有效的,但这种情况是少见的。往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市水环境现状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地区原始自然环境优越,多年来,不正当的人为活动、环境恶化趋势明显,也直接干扰与影响着水的良性循环。现状水环境:河流基流渐小,并季节性断流,坑塘减少,湿地萎缩水土流失,洪径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承压水无序开采,污净比失衡,河流承栽力降低。地下水垂直污染面扩大,点、面、垃圾污染源趋重。联通青一洋、石一起,实施水资源再分配。优化配置城乡用水。重视地下水源地建设,联合调度地表、地下水源。谨慎开发承压水。植树造林、涵养水分。注重防风林带建设,改善田间小气候。严控地下水采量,防止土壤旱化。搞好坑塘建设,解决乡镇污水出路与净化。保护湿地,促进水的良性循环。深度处理废污水.使之资源化。从源头抓好城市三大水源地污染源.察勘储备新地下水源地。改良恢复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泰州市长江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了水体的21项水质理化指标、底栖动物及6项鱼类残毒的现状,用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的水质总体较好,满足Ⅲ类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水源的要求,大部分时间水质达Ⅱ类水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磷和氨氮;底栖动物监测结果显示水源地的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鱼类残毒显示水质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政  朱国宇  张先起  曾思蓉 《四川环境》2007,26(5):48-50,69
将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应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利用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来优化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指标转换成低维子空间,通过寻求最优投影方向来计算投影函数值,从而根据投影值的大小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较令人满意,为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是我国江南跨省级行政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水质和水量对下游浙江省的生态安全和资源支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流域内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采用尼梅罗水质指数和超标加权法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达到Ⅱ、Ⅲ类标准,大部分河段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下游河段水质略差,但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准确地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意义重大。以秦皇岛新兴产业园规划环评为例,在分析项目概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用地下水位的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运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评价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范围,为评价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郪江流域遂宁段水环境质量,对郪江干流和8条支流开展了现场调查和定期监测。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断面类别比例法和水环境质量指数对流域水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郪江流域遂宁段水质不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水质为轻度污染,枯、平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支流水质较差,加重了干流水体负荷。流域部分饮用水源地为Ⅳ类水质,同时表现为轻度富营养化。研究成果为水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港油田某站场建设项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模型概化,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模型识别与验证,并选取石油类作为预测特征污染因子,应用数值法对石油类污染物在潜水层运移情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在30d时间内,石油类没有发生明显运移,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后,模型显示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在第1 000d时,污染物浓度降低至0.04mg/L,几乎接近于零,污染物对周边地下水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