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遇期,生态环境部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而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方法方面,已有研究多关注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整体进展及在不同领域的布局情况。各地区针对具体领域的规划目标、行动部署等各有侧重,但区域视角下研究仍比较缺乏。地方生态环境规划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履责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内容的分析框架,对28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山西、贵州、西藏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各地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举措,总结完善制度体系、开展试点示范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在分析各地区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有助于弥补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研究的不足,可为构建央地协调整合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完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制度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我国的战略环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而达  ;高庆先 《绿叶》2007,(12):10-1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评估报告》,呼吁各国迅速采取行动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其中。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到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目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应该得到政府决策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蒙古地图集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了解其湖泊水环境保护及管理措施。蒙古国属于内陆国家,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少,主要的水资源载体如河流、湖泊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河流、湖泊面临着水体面积萎缩、断流及水污染、环湖沿河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因此,蒙古政府加大对河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力度,通过制定符合国情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水制度,从宏观层面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通过发展先进节水技术和水污染处理技术,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加快采取雄心勃勃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显得尤为重要,但资金机制一直是我国适应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亟须借鉴国际经验构建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国际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的基本情况,然后选取适应进程较为完善的美、英、德、日等典型发达国家,分别从适应政策体系、国内适应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等三个方面梳理总结各国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最后分析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的启示。研究发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是各国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的主要动因,发达国家重视适应政策的法制化,但政策力度和运行模式有所不同,公共部门是各国适应资金的主要来源,私人资金潜力尚待挖掘,国际气候援助注重减缓与适应并重,但援助力度有待加强。未来我国应从完善适应气候变化顶层设计、建立适应气候变化资金保障机制、提高适应气候援助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强。针对气候变化可能给农业带来重大影响的现实,许多涉农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在气候变化与农业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对粮食安全可能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援助力度。本文对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在这一方面所实施的相关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绿叶》2013,(11):63-65
10月29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北京京伦饭店举办了《气候变化对中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的影响与适应》成果发布会,该研成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科学的生物多样性适应对策,制订保护方案,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简称《战略》)11月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战略》要求,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到2020年,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可持续修复已成为修复领域的必然趋势。极端天气频发和水文条件改变等气候变化会影响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和修复技术适用性等,绿色可持续修复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弹性修复是在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兴修复方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发展了弹性修复的理论和实践,本文通过探究污染场地修复与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实践案例,为我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适应气候变化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环境保护的首善之区,在环境问题上应该,也必须是安全的。但实际上,北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紧张,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本文根据2005—2014年十年环境污染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对北京市城市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环境安全度为6.3~6.89,属于较安全级别。十年来北京市环境安全状况呈好转趋势,环境安全度最低值出现在2006年,最高值出现在2011年,增幅9%。地表水的氨氮、BOD、高锰酸盐指数及大气污染中的PM10污染相对严重。PM10安全度指数2005—2007年偏低,由于奥运减排措施的持续作用及沙尘影响减弱,2006—2013年安全度逐年增高,2014年安全度略有下降,但整体呈好转趋势。北京市地表水污染仍为有机污染型,2005—2014年的十年间,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等措施,地表水有机污染得到很大改善,各项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环境空气质量仍未达标,水环境污染仍较突出,应针对评价结果加大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确保首都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书快讯     
《中国环境管理》2014,(5):10-10
本书回顾并综述了国际上和我国近百年来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发展动向、特征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需要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及关键的科学问题。本书还就当前急需发展的计算和观测平台,以及人才方面应采取的重大措施做了分析,以促使我国从气象大国走向气象强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北京市某商业金融项目取水水资源论证为例,从建设项目区域水资源现状、取用水量合理性分析、取用水可靠性可行性分析及退水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商业建设项目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对比分析业主提出的取水方案,本次按定额计算所得水量分别较业主所提用水方案减少了29.68%和42.03%,达到了较高的节水水平。最终总结归纳出城市市政自来水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特点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城市市政自来水取用水水资源论证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在当今全球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开展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气候变化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列举了关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环境示踪剂方法、研究地下水及其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指标、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综述了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典型区域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含水量、补给量、排泄量、泉流量、水温、水质、水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化度等的影响;提出了在气候变化下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若干对策,包括关注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减缓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充分利用灌区地下含水层的调蓄作用以及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风险能够在部门内与部门间进行传递和放大,形成多个复杂嵌套的风险互联网络,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对气候变化风险互联网络的刻画能够帮助理解风险产生与演化的过程,削减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直接物理风险,及碳达峰与碳中和建设过程中可能伴随的转型风险。本文识别了四类典型的气候变化风险互联网络,涵盖食品—能源—水系统、公共健康、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社会安全等四类部门或领域。针对每一类网络,分别总结了主要的气候变化风险传递路径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局限,并概述了开展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在加快,气象规律将逐步改变,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负面为主。本文从大气、土壤、水和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水资源价值移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Meta分析价值移位方法是国际上资源价值评价领域关注的热点,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水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研究其价值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关键途径。本文搜集我国水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结果,建立效益移位基础数据库,应用基于Meta分析的函数效益移位方法,对我国水资源价值移位做实证研究,探讨效益移位法在我国水资源价值评估领域的可应用性及发展前景。结果表明:①水资源所在地、人口密度、水质、供水成本和利润以及对最大水费承受程度的差异会影响地区水资源价值变化;②模型平均移位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可用于快速评估地区水资源价值;③省级层面水资源价值呈现出沿海高于内陆,华北、华东和西南高于其他地区的空间分异 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巴里坤——伊吾地区所共有的环境特征及气候特点进行了研究;并逐一分析了该地区各独立的闭流水循环系统的水资源补给情况针对其独立的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及开发措施。文章认为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巴里坤——伊吾地区的水资源能够承载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供水。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从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三个方面,分析了各产业部门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北京市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找出了顺应北京市城市特点和未来发展要求的主导产业,为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果 《绿叶》2018,(Z1)
全球气候变化比预期的更快,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比预期严重,物种与遗传资源丧失风险不断增加,自然生态系统面临面积缩减与功能退化的严峻威胁。生物多样性是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制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质量的维持与保育,并对人类福祉与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减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应对,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经验交流,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薄弱环节完善保护网络与监测预警,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和提高,以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