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ERVQUAL模型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依据SERVQUAL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乡村旅游的服务内容和特点,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改进,指出应确立合理的旅游者预期,并从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品特色与乡村性保持、社区参与、人才培训四个方面提高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的服务感知.  相似文献   

2.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4.
具有不同环境意识的旅游者,对旅游帚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pss软件和建立函数模型,对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旅游者的环境意识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统计特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环境意识的各层次也表现出各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文章最后指出了基于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分析对于景区环境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实证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不少文献对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做了实证研究,但专门针对某一年龄群体的研究却不多。事实上,不同年龄的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旅游消费行为。以成都城郊乡村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合的方法,从出游意愿、时空行为、出游方式、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等方面对18—30岁的青年旅游者消费行为做了详细分析,试图发现青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规律,提出开发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了苏州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征、乡村旅游者出游行为特征和乡村旅游者需求偏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以近距离为主,苏州本市居民和上海构成一级客源市场,社会中上层群体、家庭、城市学生和城市离退休人员是苏州乡村旅游四类重点细分市场,苏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表现出由初级化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骑行体验、网络问卷、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结合聚类分析、方差分析、期望差异模型等方法,探讨了基于自行车功能认知差异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分析了基于上述分类方法的自行车旅游者体验差异。结果表明:(1)自行车旅游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学生和公司职员为主要消费群体;(2)两类旅游者不仅存在功能认知的显著差异,也存在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要素期望的显著差异;(3)两类旅游者满意度均较高,但针对不同旅游要素的满意度仍存在差异。自行车旅游以自行车为核心交通工具,旅游目的地资源为主要载体,完善自行车旅游配套服务,打造优质自行车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周边景区自驾车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社会人口学特征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58个指标中提取了28个主成分,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8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将自驾车旅游者分为家庭亲子型、青年探险型等九类,并对不同类型的自驾车旅游者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驾车旅游者在年龄、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出游的组织方式等方面却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动性理论,以400份北京居民的调查问卷为样本,分析了乡村旅游者流动中的地方感差异,从游客地方感角度为流动市场中的乡村发展寻找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游客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地方感差异,且地方感知(自然维度、人文维度、服务感知)对地方情感(地方依恋、地方忠诚)存在显著影响,地方情感对重构乡村地方、延续乡村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研究结论,建立乡村旅游者地方感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0.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近23年刊发的75篇涵盖乡村旅游概念的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出乡村旅游概念构建的16个标准。以16个标准在50个典型乡村旅游文献中出现的频次为依据,从中抽提出频次高于50%的7个标准作为概念构建指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以休闲、学习为目的进行的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风景和农业活动为核心旅游资源,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可持续旅游为发展导向的旅游形式和旅游活动。通过辨析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标准研究的差异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小规模、同义于农业旅游、开放式空间等乡村旅游概念标准的认知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根据对21个地级市648个旅游重点村6826个资源单体的归纳统计,构建了包括4个主类、11个亚类、40个基本类型的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分析了全省乡村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空间结构。结合大众游客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偏好调查,分析了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度和市场吸引力关系,搭建了资源与市场对接的桥梁。结果表明:①聚落建筑和民俗文化是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特色。②小吃、特产、祠堂、老屋、农田、古树等因素构成了广东省域乡村旅游的普遍意象。③全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北部最多,中部次之,东西部较少的格局。④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明显。⑤乡村旅游资源主类之间存在四维六向关系,可根据旅游者感知到的意义而相互关联。⑥各类资源根据丰度和吸引力关系,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休假制度下,城郊游短线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通过问卷调查,采用SPSS分析方法,得出长沙市城郊旅游市场在人口学和市场结构方面的一些特征。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长沙市城郊旅游的目标市场,并针对相关问题对城郊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以创造旅游者体验为核心提升景点价值;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采取差异化的价格,宜采用多样化的促销方式和以直接营销渠道为主。  相似文献   

13.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方法,认为广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必须应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和由于开发不当而造成的资源破坏与特色退化,处理好各乡村旅游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从整体而言,广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探索和参与阶段。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待于政府、专家学者、旅游开发经营者和乡村旅游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市场分类研究及其意义--以汕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旅游市场分类法,通过对旅游流、旅游市场细分和旅游者行为等方面分析,以及对汕头市旅游市场的实证研究,作者初步认证了旅游市场分类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区分城市旅游者与景点旅游者两类市场,对比这两类市场旅游者的空间结构、出游目的结构、时间分配结构的差异,对分析汕头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以及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模型、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游记也称旅游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旅游信息搜索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对旅游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不同的游记内容对旅游者及其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对257份在线网络问卷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探析了旅游者主要受网络游记哪些内容的影响,会做出哪些方面的旅游决策等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网络游记中对游客吸引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对美食、住宿、交通推荐,图片展示,旅游行程安排,文字记录,旅行总结的注意事项,行程花费与人数配比,与其他用户的互动交流等;2游客认为网络游记对旅游决策中的交通选择影响最大,随后依次为住宿设施、美食及餐饮店、旅行活动形式、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商;3旅游者会因浏览网络游记而产生多种行为倾向,由大到小依次为:产生出游意向、评论与互动、分享或下载、做出出游决策、即时预订。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现代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是近20年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乡村旅游形式之一。首先分析了“乡土情结”的由来和与农家乐旅游的紧密联系,进而指出“乡土情结”是旅游者到农家乐去旅游的根本动机,它具体体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土地情结”和“家乡情结”。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农家乐旅游者由“情结”产生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这类旅游者势必要求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情趣,借以慰藉自己的“乡土情结”;然后对南充市近郊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误区进行诊断,以此对南充市近郊农家乐的发展走向提出建议,那就是“走原味之路”。  相似文献   

17.
如何打造、评价和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是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国内外旅游竞争力和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乡村旅游竞争力研究十分薄弱。以乡村旅游地为对象,提出城市、交通、风景区、资源型乡村旅游地4种不同类型的划分方法,在分析4种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依托型和交通依托型较宜适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模型,景区依托型和资源依托型则较宜适用的“资源-市场”组合矩阵评价模型,以期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它不仅造成了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而且对旅游者权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改善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是规范旅游市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入手,立足于对旅游地、旅行社和旅游者三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现实,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重点研究了如何改善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三大都市圈为案例地,以旅行社官网上的旅游线路为基础数据,运用数量统计分析、对比分析、CorelDraw制图等方法,分析了国内观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与特征,从市场空间结构角度总结了三大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研究发现,中远程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大城市作为主要目的地;邻近省区客源市场偏向于以核心城市和距客源地较近的城市为主要活动节点。内部市场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是三大都市圈主要的国内客源输出城市;都市圈各城市与客源市场具有层级对应关系。通过对三大都市圈的比较研究,得出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发展均衡度较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业呈网络化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都市圈整体旅游目的地尚未形成。研究结论为都市圈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企业针对性的产品设计与营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智慧旅游的概念既关系到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也时刻影响着我国各地、各旅游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来有关智慧旅游的研究发展迅猛,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与视角的不同,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通过对2011—2015年智慧旅游概念的梳理,提取32个智慧旅游的概念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构建了智慧旅游概念特征类目系统,并提炼出32个智慧旅游概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指标:"信息技术(智慧技术)为支撑(基础、工具)"、"旅游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与"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最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重新界定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技术)为支撑(基础、工具),实现旅游资源与信息资源等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