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在一定时段,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以济南市经十路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得出各时段的车流量,选用大气环评助手EIAA中的CALINE4模式对机动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NOx、THC的排放浓度进行估算,得出3种污染物CO、NOx、THC最大值均出现在7:00—8:00之间,最小值均出现在12:00-13:00之间,排放强度由大到小为:CO、THC、NOx。  相似文献   

2.
通过获取2014年成都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分析污染物逐日浓度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O_2、NO_2、CO、PM_(10)和PM_(2.5)夏季浓度最低,冬季最高,O_3则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受秸秆露天焚烧影响,5月各污染物浓度均出现一个小高峰。温度和风速均与O_3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污染物显著负相关;大气压则相反;相对湿度与各污染物均显著负相关,但在严重污染时与颗粒物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将以两种方式影响作物的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一是通过温室效应“加热”气候,改变降水类型,进而影响作物;二是浓度变化本身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与CO2浓度有关的作物生理实验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4.
赵玉成 《青海环境》2014,24(3):127-129
文章对2010年2~10月在西宁市区获得的大气CO2浓度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最高值大约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5~6月份;日变化也比较明显,并在四季均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一天之中的07:00~10:00时和19:00~22:00时,而低值一般在14:00~17:00时和00:00~03:00时时间段内出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尤其与地面风向、风速及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与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CO2驱油和地质封存项目中的泄漏风险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对地表大气中的CO2开展监控被认为是预防项目泄漏风险、证实项目埋碳量的关键手段。该研究首次引入了CO2走航监测技术,选取新疆克拉玛依油田CO2混相驱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表CO2泄漏特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该试验区周边行政区内9个功能区块的CO2均值浓度为417.95×10-6~767.59×10-6,清洁本底浓度为416.66×10-6。试验区CO2小时浓度变化与现场生产组织的作息呈现相关性,小时均值浓度为416.81×10-6~420.69×10-6,与本底浓度差异不大,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局部异常点出现于注气点、采油井、现场休息室、修井作业点、生活基地5类位置。注气系统中,储罐、换热器和注入泵有较明显检出,6组注气系统的泄漏值最大值低于CO2长期接触限值,远低于CO2短期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6.
大气污染物浓度权重轨迹模型是一种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区域输送问题的常用模型,但这一模型只考虑大气污染物浓度对目标城市的影响,而不考虑大气污染物持续输送时间的影响。针对此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源区计算模型——排放量权重轨迹模型,将污染物持续输送的时间因素引入模型计算中,计算出网格的权重排放量,并将权重排放量作为对目标城市污染贡献度的新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理论,以2002,2003,2004,2005,2006连续五年为时间序列点,取大气降水pH值为参考因素,取大气中SO2、NOx、TSP、降尘的浓度为比较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灰关联度矩阵表明:邹平县大气降水酸度的最大影响因素是SO2,其次降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黄建青 《青海环境》2013,23(2):103-107
标气对于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至关重要,本文对组装的混合标气配制系统组成、原理和混合标气配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给出系统的RIX泵常见故障、解决办法和日常维护。本方法配制的标气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气本底站CO2、CH4、CO高精度观测,完全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平顶山市主要交通道口空气中NOx、CO、NO2 、Pb的调查 ,分析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特征 ,并提出了减少与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14—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环保部常规监测的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重点分析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O_3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均下降,SO_2二级达标率持续上升。各污染物区域性分布显著,北方比南方污染重。东部O_3污染严重;PM_(10)、CO浓度在华北地区最高;SO_2浓度在东北、华北最高;PM_(2.5)、NO_2浓度在华中、华北最高。华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华东PM及SO_2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11.
1991~2011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中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1991年8月~2011年12月监测的温室气体(CO2、CH4、O3总量、近地面O3)及一氧化碳和黑碳气溶胶变化趋势的初步评估。观测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μmol·mol-1·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浓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气中O3总量表现为复杂的年际变化和稳定的下降趋势;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黑碳气溶胶浓度在近十年中有明显增长,线性拟合得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ng·m-3。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比较同类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找出一个城市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差距,总结经验,为今后工作指出努力方向具有实践意义。国家环保局在评定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时,采用了总悬浮微粒(T.s.P)和二氧化硫两个指标;国务院环委会《关于32个重点城市防治烟尘污染的决定》中指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的指标是“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因此在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比较时,作者依然使用总悬浮微粒和二氧化硫两指标,在进行影响因素比较时,针对对总悬浮微粒和二氧化硫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控站点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2016年秦皇岛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秦皇岛市NO_2、PM_(10)和PM_(2.5)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SO_2峰值出现在1月,O_3峰值出现在5月,PM_(10)、PM_(2.5)、NO_2和CO浓度峰值均出现在12月。污染物在西南偏西风时污染程度较高。PM_(10)、PM_(2.5)、SO_2、CO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小,NO_2、O_3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大。颗粒物浓度受湿度影响较大,随湿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6年以来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侯马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月际浓度趋势和年际浓度趋势分析评价,指出了燃料燃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气象因素、外来污染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提出了深入治理煤烟污染、积极推广新能源使用、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治理城市扬尘污染、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总趋势日益严重。本文根据多年的大气监测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预测了1989—2000年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灰色系统模型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燃煤供热所排放的废气是城市污染物的来源之一。以天津市河东区空气质量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2015—2016年供暖期与前三年同期大气环境中SO_2、CO、NO_2、NO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相关浓度数值,计算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改善率,分析实施"煤改燃"工程后河东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得出各项污染物改善效果的顺序为:SO_2NOPM10CONO_2,为后续提升环境质量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6年6-9月石化企业周边大气污染物(PM_(2.5)、SO_2、O_3、NO、NO_2、CO)浓度的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PM_(2.5)、SO_2、O_3的"周末效应"及出现的原因。结果显示,PM_(2.5)、SO_2存在工作日浓度明显高于周末浓度的"周末效应"现象。PM_(2.5)、SO_2的"周末效应"与人类活动强度在工作日较大有着密切关系。O_3的"周末效应"表现为:抑制阶段周末浓度较高,光化学生成和消耗阶段工作日浓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在上述阶段周末NO浓度较低,而NO_2和CO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土壤呼吸可能的影响,介绍了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石油资源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大庆市为例,以SPSS17.0为分析工具,对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工业排放、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污染防治和气象等众多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大庆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3个因子:污染排放和工业生产影响因子、对大气环境质量有利的(在特定时期内)GDP增长及气象影响因子和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有益的环境生产影响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模型,经显著性检验,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和可信性。本文的研究对促进大庆市大气环境改善和大气环境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其他城市大气环境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气颗粒物对城市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选取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分析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关系。通过GIS软件、Fragstats4.2软件和SPSS软件对西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14年整年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较为集中;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浓度从市中心至城郊呈梯度递减趋势,在整体上呈现西北高于东南的倾向,大气颗粒物污染物浓度峰值基本都集中出现在建设用地范围内(PM10:102.7μg/m^3;PM2.5:99.7μg/m^3);相关性结果证实了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中国西部内陆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