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利用包头市2005年统计数据,对包头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5.202070ha,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27986ha,人均生态赤字为2.874084h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包头市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当地生态承载能力,区域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包头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和土壤盐渍化为包头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以此建立包头市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技术方法,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角度,对包头市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布局提供科学支持,使之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维护包头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包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次研究在综合评价包头市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划分为优化提升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四类环境功能区,并通过确定区域功能定位,明确管理方向,优化空间结构,实现有限集约开发,协调人地关系,构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合理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将包头市黄河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准绳,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路径,在综合应用结构式访谈、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定性分析等方法的基础上,从生态空间、湿地资源、生态修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梳理了现阶段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不断涌现,生态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想顺应这一形势的要求,实现切实有效的生态保护,首先必须对生态破坏状况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生态监测是全面掌握生态状况的有效手段和唯一 途径。目前国内的生态监测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技术规范。本研究针对包头市的特点,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将包头市划分为五大景观生态系统,根据其各自特点,突出主要生态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从而为生态监测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 8年大气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 ,得出影响包头市大气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硫的排放。文中详细分析了二氧化硫排放和大气降水酸度的对应关系 ,也对影响降水酸度的其它因素作了浅析。提出了包头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监测是一种综合技术,用生物的方法进行环境监测即节省资金又能说明问题。通过对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黄河灌区盐渍化土壤及其上植物群落、样方的分析,确定每个植物群落的重要值和指示生态植物来进行生态监测,为开展盐渍化地区的生态监测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包头市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针对目前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总体发展定位及发展态势,初步提出择取环境保护基础工作较为扎实、城市类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4个城市开展环境总规的一些想法。城市环境总规的开展,将对城市未来10-20年城市环境安全保障、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为全区环境保护管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2001—2013年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成本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评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是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开发战略制定和稀土市场定价机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论文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污染源动态更新数据、稀土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考虑“北轻南重”的稀土资源特性,构建了我国稀土资源采选和冶炼的生态破坏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框架,定量评估了2001—2013年我国北方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等三大稀土生产基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结果表明:1)2001—2013年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为761.7亿元,其中,采选导致的生态破坏损失为721.8亿元,冶炼导致的环境治理成本为39.9亿元;2)我国三大类稀土矿中,北方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稀土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失以环境污染损失为主,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25.5亿元,占包头矿生态环境总成本的74.3%,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和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生态破坏损失为主,分别为54.3亿元和658.6亿元,占各自生态环境总成本的89.5%和98.8%;3)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采选单位稀土氧化物生态环境成本大,是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的9.6倍,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的41.4倍;4)我国稀土开发生态环境成本占其价格的45%以上,在现有的市场价格下,扣除生态环境成本,我国稀土产业利润为负。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城市相比,工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相对突显,应更加重视防护型绿色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2000—2017年间,工业城市包头市区高质量的绿色空间大量被城市建设占用,城市绿色空间破碎化程度加剧,片状和带状绿色空间分布减少,尚未形成绿色空间生态网络体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现状绿色空间承担着比以往更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压力。根据包头市工业城市防护型绿色空间建设需求性特征,基于隔离/保护理念、弹性理论、GIS空间分析技术等,评估包头市防护绿色空间布局适宜性,进一步结合2017年绿色空间分布特征,对防护绿色空间建设进行优先级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区防护绿色空间布局适宜区449.5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629.59 km2)的71.41%,与现状绿色空间覆盖率(44.71%)相比,可增加26.7%的绿色空间覆盖率;(2)适宜区面积内存在较大面积的无绿色空间和低质量绿色空间,分别约占适宜区面积的25.73%、47.64%,防护绿色空间网络化程度低;(3)根据防护绿色空间布局建设分区结果,41.02 km2的区域可考虑优先建设绿地面积。结果可为包头市及同类型城市防护绿色空间布局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城市发展定位、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布局空间优化、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统筹协同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由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由环境保护滞后经济发展向环境保护引领经济发展转变,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照包头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包头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分析包头市“十一五”期间有关环境保护方面规划的完成情况,为“十二五”期间环保事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是一种符合国情的先进的环境管理手段,是对当前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研究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程序对于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各地区评价程序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制定了初次评价、复查评价与实时评价三种评价程序的关键步骤,为包头市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文运用地球化学基线原理,以参比元素标准化法和累积频率曲线法分别计算包头市区、白云鄂博矿区土壤As、Cr、Cu、Ni、Pb、Zn的基线值。结果显示,白云鄂博重金属基线值普遍高于包头。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污染程度,以内蒙古背景值为标准时白云鄂博重金属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样品比例分别为包头的1.0、1.5、1.7倍,白云鄂博重金属污染显著高于包头;以基线值为标准时包头和白云鄂博样品重金属均以无污染和轻微污染为主,且样品所占比例相当,表明两区污染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使用厘定的基线值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反映了包头和白云鄂博重金属污染的实际人为输入,而使用内蒙古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则无法反映两地重金属自然背景的差异,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稀土产业的蓬勃发展,包头市稀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白云鄂博矿开发利用是否对包头市水体有放射性的影响,成为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大量的数据,分析了2008~2012年包头市水体中的放射性水平,包头市昭君坟断面的黄河水、居民饮用自来水及地下水放射性水平均处于国家安全范围内,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