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厌氧水解 -高负荷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附着在塑料模块填料上的微生物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的绿色环保技术。厌氧水解池和高负荷生物滤池采用的塑料模块填料具有高空隙率、高附着面积、高布水性能和抗堵塞的优异性能 ,并无须回流。当厌氧水解池水力停留时间为 4h ,生物滤池水力负荷为 30m3/ (m2 ·d) ,该系统处理城镇污水的CODcr去除率达 75 % - 85 % ,BOD5去除率达 85 % - 95 % ,SS去除率达 85 % -95 % ,处理后出水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国家二级生物处理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河道污水,具有容积负荷大、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特点,但除磷效果差.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除磷效果和去除COD、NH3-N和Ss的能力,本文利用贝壳、珊瑚和经过盐酸处理的铝硅酸盐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来处理河道污水.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中性的条件下,贝壳和珊瑚填料不能去除河道污水的磷酸盐,但经过盐酸处理后的铝硅酸盐填料对河道污水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到52.19%,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去除率提高了30%以上;贝壳填料对COD、NH3-N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52.73%、36.75%、53.04%,珊瑚填料去除率分别为57.29%、33.44%、51.03%,经过盐酸处理的铝硅酸盐填料去除率分别为49.29%、33.20%、64.94%;珊瑚填料处理COD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57.29%,这与该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有关;贝壳填料去除NH3-N效果最好,达到36.75%,但与珊瑚填料和铝硅酸盐填料相比,差异不大,最大极差仅3.55%;铝硅酸盐填料去除Ss的效果最好,达到64.94%,这可能与其颗粒小,比较致密有关.综合比较各种填料处理PO4-3-、COD、NH3-N和SS的能力,采用经过盐酸处理铝硅酸盐填料作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河道污水的填料是适宜的,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3.
生物滤池处理生活垃圾恶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植物纤维性材料作为生物滤池滤料,接种人工培养的芽抱杆菌、酵母菌等14种不同的微生物。以NH3、H2S为检测指标,研究生物滤池脱除生活垃圾恶臭的可行性及其工艺,分析气体流量、进气总量和洗气装置对恶臭气体去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维持一定恶臭气体进气浓度,气体流量Q≤48m3/h的情况下,生物滤池对恶臭气体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对滤料中微生物的分析表明,酵母菌、乳酸菌是生活垃圾脱臭的主要功能菌。  相似文献   

4.
对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运行中微生物生物量、生物活性、代谢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连续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异养微生物的平板计数生物量变化呈"S"形曲线,与微生物生长规律相符合,这反映滤池中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适应期、对数期和稳定期等生长阶段.脱氢酶活性随挂膜时间延长不断增加,第30天后达到稳定水平.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随挂膜时间的推进而增强,第40天时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到相对稳定值.氨氮(NH4+-N)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去除率经过降低—缓慢上升—稳定的变化过程后,在第40天时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28%左右.滤池启动运行29 d后溶解氧(DO)消耗率基本稳定,其值为18%.因此,在生物活性炭滤池挂膜过程中,分析微生物生长代谢与水质的变化特征可判断挂膜启动过程是否完成.图6表1参22  相似文献   

5.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H2S恶臭气体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污水处理中曝气生物滤池进行脱除H2 S恶臭气体的试验研究,为以后进行工业放大实现水、气污染同时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及优化的参数。研究表明,生物滤池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在较宽的容积负荷范围内运行,滤池的最佳停留时间在4 6~70s的范围内,进水量和pH值的变化对生物滤池的脱臭效能影响不大,在整个运行期间生物滤池处理H2 S的最大容积负荷为14 6 2g/ (m3 ·d) ,此时H2 S的去除率可达94 %以上  相似文献   

6.
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对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级蚯蚓生态滤池连续运行80d,滤池对CODCr、NH4+-N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80.4%—98.6%、95.5%—99.5%和93.7%—99.7%,出水水质符合要求.但是滤池对TN去除效果不稳定,不加碳源TN去除率降低,最低为26.0%左右,添加碳源后TN去除率维持在60%左右.其中进水中C/N比为3.07,出水中一级滤池、二级滤池和三级滤池的C/N比分别为1.56、0.88和0.72,沿程水样C/N比呈逐级下降的趋势.运行22d后,在二级滤池出水中添加葡萄糖调节C/N比为3—6,总氮去除率上升.对TN去除研究分析,推断出碳源不足是TN去除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相比单级的蚯蚓生态滤池,多级蚯蚓生态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的更加彻底,应用前景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生物快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pH值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快滤池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试验表明,生物快滤池对进水水质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除卫生学指标外,其它指标出水绝大部分时间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中的洗车标准。随着进水水质的不同,生物快滤池中生化反应类型也随之变化,相应地滤池出水pH值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生物快滤池进出水pH值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滤池内生化反应类型和COD或氨氮指标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滤池中氨氮去除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进水氨氮平均为13.83 mg/L时,出水氨氮平均为3.75 mg/L,平均去除率为72.88%,去除效果稳定;不同操作条件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为:水力负荷对氨氮去除率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最佳值(本试验为7.0 m/h);容积负荷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随着进水容积负荷增大,氨氮去除效果逐渐降低;当水温在15~26℃时,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当水温低于15℃时,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大;pH值在7.0~9.5之间变化,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其中以pH值在8.0时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以陶粒为填料生物滤池对尾水中主要营养物处理效果,选择球形陶粒滤池对城市尾水进行净化效果研究。试验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约2 h,曝气量为0.4 L.min-1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对洛阳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球形陶粒生物滤池对尾水中NH3-N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达76%以上;同时该装置对TN,TP和COD具有同时去除作用。进一步研究陶粒对NH3-N吸附去除特征表明,其等温线吸附符合Freundlich Model,表明陶粒对NH3-N的吸附为多层吸附,且对NH3-N的吸附在5 h基本达到饱和吸附。  相似文献   

10.
生物滤池对气相与液相中污染物质的净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研究探讨了生物滤池同时处理废水和废气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5℃-37℃条件下,甲苯废气的流量为90L/h,甲苯浓度为500mg/m^3;废水的流量为0.4L/h,CODcr浓度为400-750mg/L,甲苯与CODcr的去除率分别是70%-72%和86%-89%。  相似文献   

11.
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融三相流化、悬浮曝气、移动接触等几种不同工艺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征。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采油废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昕  倪晋仁 《环境化学》2007,26(3):376-379
在曝气生物滤池(BAF)系统中,按水力停留时间(HRT)4h,对盐度为0.5% (W/V)的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并利用GC-MS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构成是9种支链烷烃和18种直链烷烃,分布范围从正十三烷(C13H28)到正三十二烷(C32H66).由于降解中间产物的累积,出水中烷烃类物质所占比例降低,而芳香族物质比例上升.在采油废水中烷烃的存在下, PAHs中最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是含有4个苯环、脂溶性强的,降解效率达98.0%;而降解效果最差的为含有二个苯环、脂溶性较差的萘,降解效率仅为66.4%.  相似文献   

13.
生物膜法控制硫化氢气体污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固定生物膜滤池控制硫化氢气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试验条件是:温度20℃~33℃、滤层喷淋水量600l/m3·d。当进气H2S浓度Cin≤230mg/m3,生物滤池H2S负荷L≤560gH2S/m3·d时,H2S去除率达到100%,当Cin≤570mg/m3,L≤2430gH2S/m3·d时,H2S去除率高于98%,出气中H2S浓度≤10mg/m3。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生物滤池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饮用水生物滤池工艺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生长状况可以作为反应器挂膜是否成功的标志,其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经历了延迟期和对数期之后进入稳定期,由于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在生态学上存在以后者为受利方的偏利互生关系,延迟期后期与氨氧化细菌的对数期生长相对应,表现为表观去除率的“对数下降”期.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对数期生长的时间在1mo左右;低温可以使其长期处于延迟期.图7表3参1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生物脱臭的应用及其原理;并以自采的泥炭为载体,以硫化氢氧为试验气体,进行原始泥炭以及经过各种处理后泥炭臭性能的对比试验,由试验证明泥 一种比较理想的脱臭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θ/℃,pH,ρ(BOD)/mgL^-1,ρ(COD)/mgL^-1,ρ(SS)/mgL^-1,ρ(N)/mgL^-1,ρ(P)/mgL^-1,w(Cu^2 )/10^-6等几个影响活性污泥状况的理化因素,认为必须调节均化进水的水质水量,并调控污泥龄,回流比,曝气量等各种运行参数,分析了活性污泥的生理,生化监测法及运用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所进行的生物监测,提出通过监测原生动物群落动态是判断活性污泥运行效能的一种较简便准确的方法,比较了斑点杂交法(dot blot hybrid-ization),最大机率法(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s,MPNM),抗体(antibody)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数量的效果,表明斑点杂交法具有高的准确度,并能检测出较低密度的细菌,MPNM低估了细菌数量,抗体法有高估细菌数的可能,FISH法对氨氮含量高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检测结果较好,但对低氨氮含量污水厂出水和河水的检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宁南霉素 (Ningnanmycin)对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mosaicvirus,TMV)的预防、治疗和钝化作用 .结果表明 ,宁南霉素喷施 5d后接种TMV ,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预防效果为 5 8.4 1% ;宁南霉素浓度为 15 0~ 2 0 0 μg/mL时 ,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效果达 79.6 5 %~ 84 .96 % ,治疗效果最好为接种TMV 1d后喷施 2 0 0 μg/mL宁南霉素 ;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钝化效果为 76 .99%~ 83.19% ,混合 4 5min的TMV与宁南霉素等体积混合液效果更好 .试验证明 ,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对烟草花叶病毒有显著的钝化效果 .图 1表 3参 15  相似文献   

18.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 A S B) 作为厌氧氨氧化(anam mox) 反应器,用无机盐培养液完成了反应器的启动,并稳态运行anam mox 反应器.采用生物膜反应器作为生物硝化反应器,以无机盐培养液完成反应器的启动.将硝化反应器和anammox 反应器组合在一起构成新型生物脱氮系统,以硝化反应器的出水作为anammox反应器的进水,同时补充相应数量的 N H4 + N.整个系统的总氮容积去除率可达1 577 mg L- 1 d - 1 .该新型生物脱氮系统能同时去除 N H4 + N 和 N O X- N,并且对高浓度的 N H4 + N 去除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废水碱性水解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碱性水解和生物氧化两步法,处理有机磷农药-乐果、甲胺磷生产废水的研究结果.废水经碱性水解后,COD和有机磷浓度基本不变,但可生化性有明显改善.在遵循常规生物处理必须满足的条件下,碱性废水进一步用间歇或连续活性污泥法处理.COD去除率90%左右,有机磷去除率85%以上,有机磷含量以毒性磷计小于0.5mg/L.深入考察了碱解剂种类、水溶液的pH和温度等各种因素对碱性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作碱解剂时的碱解速率比Ca(OH),提高28%;碱解速率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H每增加一个单位,碱解速率增加2~11倍;温度每升高10℃,碱解速率增加2~5倍.  相似文献   

20.
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反应器微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细菌的数量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化特征,上层生物陶粒的细菌数量较中、下层生物陶粒的细菌数量分别高1~2个数量级。从生物陶粒反应器中分离出72株细菌,其中最多的是假单胞菌属,占44.6%,其次为克雷伯氏菌属细菌,占2l.6%。另外还分离到芽孢杆菌属、不动细菌属、黄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金的细菌。除芽孢杆菌属外,其它各属细菌生反应器中的分布特征是上层多,下层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