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沉水植被构建对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辰山植物园景观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景观湖建成初期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对水体水质因子的影响;并应用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对各水质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湖沉水植被建成1年后,水体水质处于Ⅲ类,其中叶绿素a含量5.48±1.930μg/L、总氮1.40±0.136mg/L、总磷0.080±0.015 mg/L、透明度108±20 cm、高锰酸盐指数5.50±1.26 mg/L;除高锰酸盐指数(CODMn)外,其他水质指标均较构建前有显著改善;并且景观湖水质显著优于外河道补充水源水质。相关性分析表明,景观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N、P营养盐呈显著正相关,但却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显示了草型景观湖水质的显著特征;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包含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活性磷、叶绿素、水温、透明度和pH等变量,第二主成分包括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变量;第一主成分中的水质参数可作为辰山植物园景观湖后续水生态管理中的主要监测对象;此外,主成分分析还显示TP对水体叶绿素的增加具有很高正权重。  相似文献   

2.
缺水地区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考察不同再生水补水比例条件下的水质变化尤为重要。采用修建人工景观水池的方法,模拟不同再生水补水比例条件下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将某水厂的再生水和自来水按不同比例配水作为人工水池的进水和补水,水力停留时间固定为5 d。实验结果表明当该再生水所占比例为75%、50%时,水质恶化最快,100%和25%时由于营养比例失衡,水质恶化速度较慢。此外,叶绿素a的增长主要受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影响,并影响着水体的浊度、色度和透明度,进而破坏景观水体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的地表水水质日益恶化,富营养化表现突出。目前改善水质、抑制藻类生长是解决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试验采用从美国引进的新型生物制剂Eclean应用于北京动物园富营养化水体,试验结果表明,水体中的CODMn、总氮(TN)、总磷(TP)、浊度、叶绿素a、藻类浓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水质明显改善,藻类生长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的地表水水质日益恶化,富营养化表现突出。目前改善水质、抑制藻类生长是解决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试验采用从美国引进的新型生物制剂Eclean应用于北京动物园富营养化水体,试验结果表明,水体中的CODMn、总氮(TN)、总磷(TP)、浊度、叶绿素a、藻类浓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水质明显改善,藻类生长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微纳米曝气为主要曝气方式,鼓风微孔曝气方式作对比,处理广西大学东校园景观湖湖水,考察微纳米曝气方式在污染景观水体中氧传质系数变化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污染景观水体曝气过程中,微纳米曝气氧总体积传质系数高于鼓风微孔曝气,且与景观水的污染程度成负相关。微纳米曝气具有很好的氧传递性,平均气含率为1.09%。该曝气法对污染景观水体中多种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束时,微纳米曝气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67.59%、17.30%、70.20%和66.75%,水体中叶绿素a上升了14.03%,是一种有效改善景观水体水质的曝气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汾河公园景观水体因缺乏稳定充足的补水水源而导致的水景效果下降、水质逐渐变差的困境,考虑将再生水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使用EFDC—WASP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不同的再生水补水方案下汾河公园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当公园采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联合水库水共同补水时,除TN指标浓度部分时段内出现超过V类标准限值50%的情况,其他TP、COD、NHf—N主要水质指标浓度均能有效地维持在地表水Ⅱ~Ⅲ类标准,并且叶绿色a浓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该结果表明,再生水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联合水库共同补水方案可以作为汾河公园景观水系的推荐补水方案。  相似文献   

7.
富营养化是人工景观湖建成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做好其富营养化的预测和防治。通过文献资料,归纳出多个总磷、总氮模型,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一个总磷、总氮计算公式,经过实测、资料验证和筛选,最后选用较好的模型对一人工景观湖富营养化进行了预测,为人工景观湖的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体中总磷的浓度是衡量水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卫星反演TP浓度并进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可以对湖泊TP浓度分布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全面整体监测,对水体水质实时动态监测和富营养化、洪灾等应急处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以呼伦湖为研究区域,分别用2012年8月5日和2013年7月2日13个取样点的实测TP浓度值并结合同一天MODIS影像,进行TP浓度的特征波段选择,建立了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半经验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然后,应用模型反演呼伦湖2013年5—10月水体TP浓度值并结合舒金华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模型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在呼伦湖流域应用MODIS数据500 m分辨率中的第6、7波段可以较好地模拟水体中的TP浓度,呼伦湖2013年5—10月TP浓度分布较均匀,水体呈富营养化水平,与日常观测和其他学者得到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利用MODIS影像可以较好地对湖泊水体TP浓度进行反演并评价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pH、溶解氧、叶绿素a之间相关性研究Ⅱ:非养殖水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外近20年的资料和饮用水水源地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结果,分析非养殖水体中pH、溶解氧(DO)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即叶绿素a平均含量高于10μg/L时,pH、DO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当叶绿素a平均含量低于10μg/L时,水体交换强或有机重污染的天然水体中DO与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对不同紫色母岩净化景观水体效果的指示作用。选取重庆地区分布面积较广的蓬莱镇组(S1)、沙溪庙组(S2)、飞仙关组(S3)和遂宁组(S4)4种不同紫色母岩,将其灭菌后加入未灭菌的取自西南大学崇德湖的景观水体中,进行生态缸构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微量元素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浮游植物密度和功能群对景观水体水质的指示作用与利用水体理化指标的评价结果一致,而利用浮游植物生物量对景观水体水质的指示作用与利用水体理化指标的评价结果不符;对各组生态缸中水体元素和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进行PCA分析,结果发现,水体中的部分微量元素与浮游植物的优势功能群Wo和X1呈现相关性。实验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植物功能群可用于指示景观水体水质;相比于对照组,4组紫色母岩生态缸水体中的微量元素Cu、Mg可能通过对优势功能群Wo的抑制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具体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区湖泊污染的多功能水域清理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景区湖泊富营养化和垃圾污染严重,传统景区水域清理存在各种不足等问题,设计研发多功能水域清理船灭杀蓝藻和清理垃圾,恢复景区湖泊生态环境。结合景区湖泊污染实际状况,提出把臭氧灭杀蓝藻应用于景区湖泊清理的新概念,研发一艘可无线遥控、集打捞垃圾、过滤小型悬浮微粒和灭杀蓝藻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域清理船。通过无线遥控多功能水域清理船,能全面清理湖面垃圾,过滤小型悬浮微粒,臭氧灭杀率能达到90%以上。利用多功能水域清理船能维护景区小湖泊生态环境,在各类景观水体和小型湖泊的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瘦西湖选择中试河段,利用太阳能风能绿色能源,研发了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系统由风光互补发电子系统、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子系统、植物生态子系统组成。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运行正常。按照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进行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贴近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水净化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原水水质低于景观水C类,经该系统水净化后,可以达到景观水B类。系统的开发与实验,探索了利用绿色能源河湖水净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扬水曝气器的水质改善功能及提水、充氧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扬水曝气器是水源水质改善设备,应用于湖泊水库水源地,抑制藻类生长,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扬水曝气器上升流速数学模型,用于模拟计算扬水曝气器的提水能力.建立了扬水曝气器曝气室的充氧能力数学模型.在实验室实测了扬水曝气器上升流速及其对水体的充氧过程,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提水、充氧能力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多水源供水管网中铁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源切换而引起的水质超标现象,开展了多水源联合供水条件下管网中铁释放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北方某城市2种水源(滦河水和长江水)的水质特点,利用实验模拟反应器分别研究了水源完全置换和供水分界线处水源混合区域的铁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多水源供水管网的铁释放速率与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水中含高浓度SO2-4和氯化物时会加快铁的释放。不同水源之间的频繁切换会破坏管垢表面的钝化层,使铁释放速率迅速变化,随后会有所缓解,但新的平衡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供水分界线处的水源混合区域,由于水质的不断变化造成管垢表面很难形成稳定的钝化层,铁释放速率持续偏高,只有当长江水所占比例高达75%以上时才能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湖需水量是指维持湖区水量平衡、满足人工湖水质目标的供水量,人工湖需水量确定是人工湖水体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上虞滨海新城建设的人工湖为例,分析了人工湖建成后的可能污染源,采用TP质量守恒模型,预测了不同生活污水截污率、生态措施作用前后的人工湖需水量及水质要求。结果表明,当生活污水截污率为100%时,若供水TP≤0.10mg/L,则人工湖需水量为240万t/a;当生活污水截污率为95%时,若供水TP=0.05mg/L,不考虑生态措施作用,则人工湖需水量为1 600万t/a;当生活污水截污率为95%时,若供水TP=0.05mg/L,在生态措施作用下人工湖需水量为730万t/a。  相似文献   

16.
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中应主要控制的毒害物。然而,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特征及污染水平很少研究。以某一管道分质供水工程为例,对其中消毒副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在量与质上与其源水自来水存在很大差别。在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量少,一般不到自来水的1/10,且主要是一些毒性较低、与供水管材有关的溶出物。据此计算出管道分质供水由消毒副产物引起的致癌风险性一般不到其源水的1/10,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铝塑复合管(PAP)、铜管、不锈钢管和镀锌铁管对静态自来水的总有机碳(TOC)、溶解氧(DO)、浊度、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水质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管对自来水水质指标影响最小,且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同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观察,对比分析了铜管和铝塑复合管在浸泡实验前后其内表面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自来水中浸泡10个月以后,铜管内表面密集地分布着块状的孔雀石晶体,而铝塑复合管内表面已严重变形,产生很多褶皱。  相似文献   

18.
未确知测度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合理性。为使模型更加完善,提出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建立过程标准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并针对水质评价指标众多致评价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MATLAB软件将标准化后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设计为既定的程序,依靠计算机模拟来实现水质评价。通过对浮桥河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及与其他多种方法的对比,表现出标准化模型的客观性、合理性,MATLAB程序的实用性、快捷性。程序化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标准化后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未确知测度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合理性。为使模型更加完善,提出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建立过程标准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并针对水质评价指标众多致评价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MATLAB软件将标准化后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设计为既定的程序,依靠计算机模拟来实现水质评价。通过对浮桥河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及与其他多种方法的对比,表现出标准化模型的客观性、合理性,MATLAB程序的实用性、快捷性。程序化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标准化后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