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多性能参数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估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同一系统中多个性能参数同时退化的情况,研究了多个性能参数的退化量独立和相关情况下的可靠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基于多性能参数退化数据的可靠性预测方法及步骤,并以某航空液压泵的性能退化试验数据为例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出了预测的可靠度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退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可靠度预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功能仿真的电子产品性能退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基于功能仿真对电子产品长期工作过程中性能退化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方法以DC-DC电源模块为对象,一种方式是直接对电源模块进行加速退化试验,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另一种方式是对电源模块中性能退化关键元器件进行加速退化试验,并将试验数据模型注入到电源模块功能仿真模型中,进行性能退化仿真与可靠性分析,最终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分析技术的有效性。结果对比显示,加速退化试验分析得到的电源模块平均寿命为281 560 h,仿真分析得到的电源模块平均寿命为357 290 h。结论由于仿真分析方法只考虑了性能退化的关键元器件,结果偏乐观,但是偏差在合理的范围内,证明该方法对于性能退化可靠性分析是有效的,并且应用该方法更便于进行设计改进和迭代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自然景观的退化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亮 《上海环境科学》1996,15(7):39-40,45
城市是工业化过程中,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复杂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复合体,和谐、适人生存的城市环境应当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文章分析了广州市经济发展进程中自然景观的爱化及其所致的环境效应,提出了广州市经济局长必须兼顾自然的必要性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土地资源退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1991~2003年),在辨析土地资源退化定义和分类基础上,将土地资源退化分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非农建设用地占用、森林砍伐、天然草地退化和湿地萎缩7大过程.通过全面分析这些退化过程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揭示出中国土地资源退化的整体态势和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土地资源退化总体态势较为严重,尽管部分改善,但总体恶化;土地资源总体退化指数呈增加趋势,其中非农建设用地占用和湿地萎缩过程指数变化最为明显,造成土地资源退化程度最为严重.②土地资源退化集中于天然草地退化和非农建设占用过程,占66.27%,土地资源改善主要是沙漠化治理和森林恢复过程,占57.5%.③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过程发生了逆转,面积总计减少了约15 578km2,但我国沙漠化治理过程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的西北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河流域沿线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④约60%的非农建设用地增加来源于耕地占用,其中70%以上分布在东北、华北和沿海地区等高产粮区,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⑤耕地的损失必然造成土地开发复垦压力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大量生态用地被开垦为农田,如湿地资源退化面积的50%以上转化为耕地.这些分析和评价结果将为我国制定土地资源退化治理和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叶朋峰  顾晓辉  邸忆 《装备环境工程》2016,13(2):123-128,133
目的研究某弹用O型橡胶密封圈的性能参数退化规律,并准确预测其贮存寿命。方法设计4个不同温度下的恒定应力加速退化试验,记录每个温度下不同时间点的性能退化数据,根据退化参数利用高分子材料性能变化与退化时间关系式及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建立O型橡胶密封圈压缩永久变形率与贮存时间的老化动力学方程。结果对照当地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值,建立了寿命评估模型,并由此预测了该型密封圈在自然环境贮存条件下的失效寿命在8年左右。结论该寿命评估值比较接近实际测量值,精度良好,可为O型橡胶密封圈在自然贮存条件下的寿命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佚名 《环境保护》1989,(6):11-13
中国草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为国土总面积的1/5强。其主体部分属半干旱区,东部边缘为半湿润区,西部边缘为干旱区。这里是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与旱作农业区。中国草原的分布大体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北从松辽草原和呼伦贝尔高原起,经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直达青藏  相似文献   

8.
辽东山区柞蚕场退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柞蚕场的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对比了三种不同类型柞蚕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情况,分析了辽东山区柞蚕场的退化现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国梅 《世界环境》1996,(2):32-36,48
湖泊和水库的退化TheDeteriorationofLakesandReservoirs¥Abstract:ThereportoftheUNEP/ILECjointproject"SurveyoftheStateofWorldLakes"identi...  相似文献   

10.
2006至2009年采用断面监测法对三亚蜈支洲、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和西岛这5个区域的珊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东海、西岛、亚龙湾活珊瑚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珊瑚覆盖率则逐渐升高。鹿回头活珊瑚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团块状珊瑚优势度高于枝状珊瑚,群落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分析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包括海洋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旅游活动造成了这些区域的珊瑚退化,但这些区域新生珊瑚的补充量相对较高,说明珊瑚生长的自然环境基本没有改变。只要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珊瑚还具有恢复的可能性。蜈支洲活珊瑚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死珊瑚覆盖率较低,珊瑚补充量较高,分枝状珊瑚的优势度高,珊瑚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这说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促进珊瑚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盘锦海岸带植物群落退化原因分析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盘锦海岸带滩涂上簇生着先锋植物——翅碱蓬草群落的死亡和退化现象,进行了调查和实验研究,找到了翅碱蓬群落的死亡和退化主要原因,提出了翅碱蓬群落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贵州山区典型的岩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合理的工矿开发,特别是遍布全省农村的工矿乡镇企业滥挖、乱采、无控制的污染排放,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乃至土地资源丧失,土地退化(荒漠化)的不利人为活动因素,研究了工矿开发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成因,防治对策,提出防治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退化后的水环境修复,重建.已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该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水环境修复的重点和热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文章指出.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修复的方法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重庆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破坏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域山地的生态系统给予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分析了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已经采取的措施表明,退化和破坏的山地生态系统其恢复和重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绥化市存在主要生态问题,分析生态退化成因,并提出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由于泥沙淤积,洞庭湖区调蓄容积减少、洪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找出了导致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期恢复其原有功能.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土地退化在中国西部是一个严重问题。它对千百万穷苦农牧民的生计具有负面影响,并制约着中国几个最穷困省份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土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及制止土地退化的可行办法。还存在许多争议。这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世界银行相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够帮助中国为解决西部干旱省份土地退化问题找到可行的办法。《公约》和世界上其他环境公约一样,是用来减少穷困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但如何在一个特定国家水平上成功地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主要取决于如何诊断问题的症结。如何从解决问题的国际经验中学习和应用这些经验教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盘山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盘山县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草原自然保护区退化草地恢复示范经过8年围栏封育的实验结果,退化地经过围栏封育后单位面积内种的丰富度增加,但围栏内外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大,只是各个种群在群落中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Cesar  H  曹军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7,26(6):337-342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礁正在迅速遭受破坏,这些破坏性活动包括毒鱼、鱼、珊瑚礁开采、泥沙淤积、污染和过度捕鱼。本文叙述这些破坏性活动,并对其所导致的个人收益与社会代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代价远大于短期的个人收益。但是,经大的势力对维持这种破坏状况有明显利益。他们采取高风险、高代价的势力对维持这种破坏状况有明显利益。他们采取高风险、高人价的毒鱼行动,直至导致资源枯竭的珊瑚礁开采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