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防灾博览》2014,(6):8-9
2014年11月14日,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意大利空间局联合主办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实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对建设地震立体观测体系、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朝,闽台已经成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洪水、干旱、台风、地震与瘟疫等.对福建危害最大的是水灾,对台湾危害最大的则是风灾.两岸人民为抗击自然灾害而共同努力,清地方政府采取多项救灾措施如蠲免、赈粮、捐赀及赋予台湾官员独断财权以应付突发灾情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4,(6):9-9
2014年11月19日,云南省地震局参加了由云南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地震保险试点工作专题会,与会专家就云南地震保险试点工作选取试点州市、经费预算、牵头部门以及楚雄州、大理州地震保险试点方案进行讨论。会议明确政府在推动地震保险工作上的定位,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地震保险试点工作,做到依法依规推进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1992年5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交流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和台湾两岸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举办。大陆方面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震学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5月16日,百余名农业、医疗、地震和金融等领域的专家搭乘K571次列车奔赴江西省瑞金市,由此拉开了"科技列车赣南行"活动的序幕。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领队、陕西省地震局副局长刘晨等5名专家(含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和江西省地震局等单位专家)参加了活动。为支持赣南地区地震科技工作的发展,中国地震局捐赠了《地震来了我不慌》挂图、《中国大地震》图书、《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  相似文献   

6.
<正> 1983年4月13日至18日,受国家地震局委托由山东省地震局召开了1937年菏泽7级地震及华北平原中南部强震背景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所队和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省地震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旨在进一步系统地认识菏泽大地震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华北平原中南部强震孕育条件进行研究探讨,进而探索与评价该区域的地震危险性趋势。会前收到有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并就上述两方面的宗旨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称性的中国台湾地震趋势判断及物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灾害的综合研究中,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灾害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对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以台湾地区地震空间对称性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台湾地震空间对称轴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物理基础,结合可公度研究理论分析强震灾害趋势,从而为判断地震灾害未来发生的时间、空间趋势提供一些理论思考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台湾M≥7.2级地震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南北对称性特征,其对称性有一定的动力学基础,并且可以作为区域地震未来趋势判断的依据。其中2012、2014年台湾发生M≥7.2地震信号较强,须密切关注此地震趋势信息。综合空间对称性的信息分析,下次发生地震的可能地区是台湾中北部地区。该研究对认识重大灾害成因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5,(1):13
2014年12月11日5时3分在台湾新北市附近海域(北纬25.6度,东经122.4度泼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60公里。2014年12月17日14时10分在苏门答腊南部附近海域(南纬3.7度,东经100.4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2014年12月21日19时34分在马鲁古海(北纬2.2度,东经126.6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50公里。2014年12月29日17时29分在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北纬8.7度,东经121.6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相似文献   

9.
新闻速读     
正2013-2014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召开2014年7月3日上午,2013-2014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在中国地震局召开。会议宣布了《关于调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和联席会议办公室组成人员的通知》,听取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2013-2014年度工作总结、国家地震救援队参加联合国国际救援队分级测评复测工作进展情况和2014-2015年工作重点的报告,听取了国家地震救援队各组成单位关于队伍建设工作的汇报。与会代表还就国家地震救援队建设和复测准备工作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松潘、平武大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1976年在我国川、甘交界发生的另一次大震。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在这次地震前对地震进行了比较好的中期趋势估计和短、临预报,收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显著效果。为纪念松潘、平武大地震10周年,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联合地震地质专业委员,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以及四川省地震学会于5月11—13日在成都召开了“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科学顾问丁国瑜,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著名地震学家梅世蓉、许绍燮、马宗晋、马瑾、冯德益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后部分代表对震区周围的地震地质情况进行了野外科学考察。会议以梅世蓉、陈运泰、马宗晋分别就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震源力学、地震地质等方面的大会报告为序幕,分为地震前兆、震源力学、地震地质、潜在震源划分等专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会议除着重介绍有关松潘、平武大地震地震前兆、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地震预报经验之外,还就地震预报和地震学各种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月16日至19日在台湾举行了关于减轻多种自然灾害的联合讨论会。与会学者就地震学、岩土工程、洪水灾害与控制、极端气象条件与预报、风力与抗风设计、地震工程和自然灾害紧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建议在下列学术领域加强综合研究.一、地震工程A、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1、一个点上的三维强震地面运动随时间的变化可通过富里埃谱、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概率分布、平均值、变异系数等表征,要研究①震源机制影响;②场地影响;③震中距影响;④震级影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4,(5):8-8
2014年9月15—17日,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在北京组织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专家,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城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奥地利、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和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长江科学院等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祖国大陆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台湾交通大学黄安斌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刘汉龙教授、台湾交通大学吴重雨校长、台湾水利部门谢胜彦总工程师和台湾交通大学工学院方永寿院长作为嘉宾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论坛是继2003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和2005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60多位代表就岩土工程新技术、区域性岩土工程、都市深开挖、加筋土特性、地基稳定监测和分析等主题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会议论文集由黄安斌、刘汉龙、秦中天、李煜聆和张德文主编。论坛还就岩土工程学术发展、岩土工程产业界展望和合作研究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决定“第四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于2009年8月在武汉召开,由长江科学院与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福建台网记录的台湾地区1257个地震的近震震级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台湾地区近震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在比较震级残差法和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后,选用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拟合得到福建台网适用于台湾地区的量规函数,并用震级残差法得到了相应的台站校正值和介质传播方向校正值。这不仅减小了近震震级的离散度,而且使闽台两地震级标度趋于一致。然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首台近震震级的校正,首台震级经过校正后可以快速测得偏差较小的近震震级,为地震预警震级的确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继 1999年 8月 17日土耳其 7 4级地震、9月 7日希腊 5 9级地震之后 ,9月 2 1日我国台湾省又发生 7 6级大地震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引起了全世界震惊和关注。台湾经济比较发达 ,用于建筑物的抗震投入也相对较多 ,而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如此之大 ,令人反思。作为江苏主管地震工作的省地震局 ,如何从台湾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 ,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深感责任重大而迫切。为此 ,1999年 10月中旬江苏省地震局专门邀请在宁的部、省、市、高校 2 4个主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有关单位 4 0多名院长、专家共商加强江苏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评…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5,(2):6-7
2015年3月16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中国地震局会见了台湾"中研院"地球所李罗权院士。双方就深化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强烈意愿。会晤期间,赵和平副局长首先对李罗权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海峡两岸、特别是中国地震局和台湾"中研院"在地震科技领域的合作成果,表示愿意与台方继续加强在地震监测、地震前兆研究、电磁卫星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14,(6):9-9
2014年11月18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江苏省地震局协办的第十届中韩地震科技工作会晤存南京召开。来自韩国气象厅地震部、中国地震局及下属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晤。中韩双方代表回顾并讨论了2011年以来中韩地震科技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并就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情况、地震观测数据准窦时交换、长白山火山及地震活动信息、中韩联合研讨会和合作研究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99 年9 月21 日台湾南投发生MS7 .6 强烈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两岸同胞骨肉相连,我们在深切关注这次地震的同时,也从中得到启示:1- 沿此次发震断层车笼埔断层一线构筑物毁坏极为严重,由此可见,城市建设和居民安家应尽力避开活断层。2- 必须加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有规范的抗震设计、专业的施工监理和严格的验收程式。3- 抗震救灾工作中应注重高科技成份的投入和救灾队伍的训练有素。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国家地震局工程地震青年学术研讨班的情况,胡聿贤、金严、张国民三位专家分别做了《地震工程学的发展趋势》、《地震危险性分析的若干问题》和《大陆地震成组孕育模型和地震预报问题》的专题报告,青年学员也各自做了重点发言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同时研讨班提供了一些建议供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4,(6):10-10
2014年12月1日,“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科考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实现了既定目标。查明了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对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关系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并对附近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做出预测。本次科考在科学上取得了新认识、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