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铁岭市各类大气污染源浓度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铁岭市2004年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SO2(二氧化硫)大气环境监测资料、污染源排放清单资料和气象资料,以及AERMOD模型(1)进行了铁岭市大气环境质量区域评价。结果表明:铁岭市低架源对地面浓度的贡献较大,高架源对地面浓度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广东省佛山市2014年11月大气PM_(2.5)浓度进行模拟,结合观测数据比对分析,显示模型对PM_(2.5)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佛山本地各污染源对PM_(2.5)浓度的相对贡献以及周边地区外来源对佛山PM_(2.5)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个研究时段佛山本地源对PM_(2.5)贡献占主导,平均贡献为64.9%;而污染时段外来源影响增强,如广州对湖涌和惠景城站点平均相对贡献为36.8%,清远对云东海站点相对贡献为18.5%.佛山本地各类源对PM_(2.5)浓度的影响差别明显,污染时段,工业源对湖涌站点相对贡献为54.6%,对其他站点的相对贡献为28.2%~30.2%;流动源对惠景城站点相对贡献为28.9%.通过情景分析,在改善大气环境过程中提出对佛山各类型源的有效削减策略,同时注意城市间协作、区域间联防联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欧洲(去除前苏联所占区域)、印度、中国和前苏联4个主要的g-HCH土壤残留区域的g-HCH通过挥发、大气传输和沉积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近地面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100pg/m3和1~10pg/m3.中国本地源对东中部和东北部的浓度贡献在90%以上,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为30%~80%,印度源对该地区的贡献为10%~30%;印度源对西部的近地面浓度贡献在50%以上;欧洲源和前苏联源主要影响西北地区,贡献比例均在10%左右.中国本地源对东北区域的总沉积贡献最大(75%),西北区域和南部区域的总沉积均以印度源贡献为主,贡献比例分别为63%和67%.整个中国,年总沉积量为691t,贡献比例依次为印度源(55.1%),中国源(31.6%),欧洲源(3.6%),前苏联源(2.5%).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国近地面γ-HCH浓度和沉积量的贡献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anMETOP模犁,模拟了2005年欧洲(去除前苏联所占区域)、印度、中国和前苏联4个主要的FHCH土壤残留区域的γ-HCH通过挥发、大气传输和沉积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近地面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100pg/m3和1~10pg/m3.中国本地源对东中部和东北部的浓度贡献在90%以上,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为30%~80%,印度源对该地区的贡献为10%~30%;印度源对西部的近地面浓度贡献在50%以上;欧洲源和前苏联源主要影响两北地区,贡献比例均在10%左右.中国本地源对东北区域的总沉积贡献最大(75%),西北区域和南部区域的总沉积均以印度源贞献为主,贡献比例分别为63%和67%.整个中国,年总沉积量为691t,贡献比例依次为印度源(55.1%),中国源(31.6%),欧洲源(3.6%),前苏联源(2.5%).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利用0~1整数规划算法,建立了排放量与污染物环境浓度的多情景快速反应决策模型,实现了大气污染管控目标下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调整方案的快速决策。以大气环境考核重点关注区域河北省沧州市高速合围区为例,采用AERMOD模拟分析了各排放源一次PM10对国控点贡献排名情况,利用0~1整数规划模型求解了在贡献浓度调整下各排放源组的最优控制方案。结果表明:沧州市高速合围区内颗粒物排放源对国控点的污染浓度贡献中,道路源排放占比最高,其次为非道路移动源;此外,在实现合围区内排放总量调整最小且对国控点(市环保局、沧县城建局、电视转播站站点)贡献浓度均降低至少1.5 μg/m3的目标下,对"新华区省道""运河区土壤扬尘"源组的管控方案达到最优,源组总排放量为791.30 t/a,下降幅度为15.66 t/a,对各国控点年均贡献浓度为7.80,10.09,7.87 μg/m3,分别下降了1.75,2.00,1.52 μg/m3。该方法可实现在既定的大气污染源调整方案下的快速效果评估,并提供最优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6.
应用耦合黑碳源示踪方法的区域大气化学WRF-Chem模式,对中国东部秋季黑碳气溶胶(B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中东部BC浓度较高(>2μg/m3), BC高值区(>4μg/m3)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两湖及四川东部等地区.工业源、居民生活源、交通源是BC的主要排放源,其中工业源会造成近地层BC分布呈点状高值,地形及气象条件也是影响BC累积和传输的重要因素.BC浓度较高的京津冀BC以本地源贡献为主,在不同的风场及大气扩散条件下,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占比的变化较大.BC来源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传输型:地面风速较大,外来源贡献占比达35.1%;二是静稳型:地面风速小,大气条件静稳,以本地贡献(80.1%)为主,来自京津冀周边省份(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的贡献较少(6.9%).本地源与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比呈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傍晚~早上,本地贡献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午后本地贡献占比减小,外来输送明显增强.当京津冀地区受外来输送影响更大时,日变化特征更明显,外来贡献在午后占比可超过40%.  相似文献   

7.
川南自贡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传输路径与潜在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川南自贡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 2015~2018年PM_(10)和PM_(2.5)平均浓度分别为(95.42±9.53)μg·m~(-3)和(65.95±6.98)μg·m~(-3),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PM_(10)和PM_(2.5)浓度远高于其它季节, 1月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138.08±52.29)μg·m~(-3)和(108.50±18.05)μg·m~(-3),夏季平均浓度最低.PM_(2.5)与PM_(10)的平均比值为69.12%,冬季比值约为夏季的1.17倍,空气污染以PM_(2.5)为主.采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HYSPLIT)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的GDAS气象数据,对自贡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和逐日72 h后向轨迹进行计算和聚类研究,利用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不同季节影响自贡市PM_(2.5)浓度的潜在源区以及不同源区的污染贡献.结果表明,自贡市近地面四季多受东南风、偏西风和西北风控制,高浓度PM_(2.5)多出现在0~2 m·s~(-1)的低风速区;不同季节、不同输送路径对自贡PM_(2.5)污染影响的差异显著,春季主要受到来自偏西和偏北方向短距离输送气流的影响,夏季污染轨迹主要来自短距离输送的东南气流,秋季主要受来自资阳,经遂宁、重庆和内江的短距离输送气流的影响,冬季除受到资阳、遂宁和内江等周边城市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西藏中部的远距离输送气流影响;除夏季外,自贡市潜在源区主要位于重庆西部与川南交界区域,冬季的主要贡献区范围最广、贡献程度最大,夏季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且贡献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2015年11月26日~12月2日出现的PM_(2.5)严重污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此次事件的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结合HYSPLIT模型,用聚类方法对研究期间抵达北京的地面(500m)和高空(3000m)逐时72h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并分析了地面和高空方向上气流轨迹对北京PM_(2.5)浓度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别模拟了此次PM_(2.5)的主要潜在源区.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PM_(2.5)小时均浓度数值变化较大.低温,高湿度和微风为北京PM_(2.5)严重污染过程的出现创造了适宜条件.不同方向气流轨迹对北京PM_(2.5)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西北方向气流是影响北京PM_(2.5)浓度的主要气流轨迹,而地面来自南部的气流对北京PM_(2.5)浓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北京PM_(2.5)的WPSCF和WCWT分析表明,蒙古国中西部、新疆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和山东北部对北京PM_(2.5)质量浓度贡献分别在0.7,200μg/m3以上,表明这些地区是影响此次北京PM_(2.5)的重要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基于PM_(2.5)样品采集和水溶性离子测定,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法和WRF-CAMx模式识别分析了北京市和唐山市2017年1月PM_(2.5)的潜在源区和工业源传输矩阵,通过计算单位排放贡献,分析了京津冀典型工业源PM_(2.5)中一次颗粒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区域贡献和分源贡献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1月北京和唐山PM_(2.5)浓度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SNA占PM_(2.5)的32.85%~53.68%,且在污染时段,SNA及其前体物浓度均有明显提升;两地冬季潜在源主要受来自西北部内蒙古方向的远距离传输以及东南部渤海湾方向的中短距离传输这两部分污染源区的潜在影响,唐山受本地污染影响更大;从传输矩阵来看,北京和唐山的PM_(2.5)工业源外来贡献分别占总浓度的63.87%和8.66%,其中对北京PM_(2.5)浓度贡献较高的区域为唐山和京津冀中部地区,分别贡献了24.78%和21.18%,在污染日时段,受唐山和南部地区的PM_(2.5)传输贡献分别提升了5.27%和3.46%,受西北地区的影响减少了4.34%。对唐山贡献较高的区域为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为5.07%和2.10%,在污染日时段,外来传输贡献并没有显著波动(低于1%)。二次组分中,硝酸根的传输性最为显著;两地工业外来源单位排放贡献除却其各自周边地区较大以外,其西北传输通道沿线城市(张家口→北京→唐山)的单位排放贡献亦十分显著,且在这一通道上的外来输送,其第2层(非地面排放源)的单位排放贡献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从具体工业源来看,对北京市单位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为其他工业源,对唐山则是冶金源。  相似文献   

10.
定量研究城市区域人为CO_2通量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大气CO_2浓度观测与大气传输模型方法反演区域尺度的CO_2通量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模型对大气CO_2浓度的模拟则是能否成功反演CO_2通量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还未有针对城市区域CO_2浓度的长时间(1年)模拟.本研究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人为源CO_2资料与拉格朗日大气传输模型(WRF-STILT),对南京市郊区34 m观测高度处2014年大气CO_2浓度进行模拟,并就模型模拟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源贡献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WRF-STILT模型能较好模拟出4个季节观测到的高CO_2浓度及有季节差异性的日变化特征.(2)观测CO_2浓度的足迹贡献源区(footprint)的季节变化在盛行风向影响下差异巨大,CO_2浓度增加值在前1 d的主要贡献占据总浓度贡献的90%,表明该34 m高度观测点可代表长三角区域的CO_2排放量的影响,而安徽东部和江苏中南部对其影响更大;(3)相对于排放源的日变化,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素的差异是引起CO_2强日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模拟的各季度浓度增加值差异的原因,其中秋季(34.97μmol·mol-1)冬季(30.07μmol·mol-1)夏季(27.28μmol·mol-1)春季(23.36μmol·mol-1);(4)浓度的主要贡献来源分别为石油生产(41%)和能源工业(26%),这和长三角区域的人为源CO_2排放通量差异巨大(石油生产:3%,能源工业:35%).  相似文献   

11.
鞍山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健康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山市典型区域(6个污染源、4个居住区、一个对照点)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监测,采用BaP当量致毒系数TEF,研究了鞍山市大气颗粒物中典型PAHs毒性当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大气中典型PAHs污染主要以4~6环为主,不致癌BaP当量浓度为0.066ng/m3,致癌BaP当量浓度为12.7ng/m3,强致癌BaP当量浓度为8.1ng/m3,很强致癌BaP当量浓度为12.7ng/m3。BaP毒性当量浓度呈现出采暖期要远远高于非采暖期,工业区及工业区周边BaP毒性当量浓度要远远高于居住区和对照点。  相似文献   

12.
电磁辐射污染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进步而产生的。鞍山作为一个大型工业化城市,电磁辐射设施种类和类别较多,这种污染几乎无处不在,长期以来,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缺乏了解,鞍山市区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资料匮乏。从保护市民群众身体健康角度,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及监测依据,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案,针对鞍山市电磁辐射污染进行全面研究,深入了解鞍山市区电磁辐射污染现状,通过监测数据研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避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131-133,156
通过对鞍山市典型区域(6个污染源、4个居住区、一个对照点)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监测,采用GC/MS法分析了总悬浮颗粒物中16种PAHs的含量,探讨了鞍山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及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采暖期普遍比非采暖期高1.1~2.5倍,总悬浮颗粒物中PAHs总量采暖期也远远高于非采暖期;鞍钢6个点位在非采暖期的PAHs总量均远远高于其他五个点位,表明了工业污染导致的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鞍山市作为一个大型工业城市,其电磁辐射设施种类数量较多,长期以来,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缺乏了解,鞍山市区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资料匮乏。从保护市民身体健康角度,开展鞍山市电磁辐射污染研究,深入了解鞍山市区电磁辐射污染现状,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避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鞍山市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ADMS——城市模型,从不同类型、不同高度两个角度分析了鞍山市区及周边的污染源(包括清单污染源和非清单污染源)对市区空气中尘污染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背景及外来尘、各尾矿库及排岩场扬尘和市区二次扬尘产生量及对市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尘污染的解决重点。  相似文献   

16.
依据鞍山市工业固体废物包括普通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处置现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潜在危害,并根据鞍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主要途径及污染防治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依据鞍山市工业固体废物包括普通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处置现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潜在危害,并根据鞍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主要途径及污染防治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鞍山市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鞍山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降尘中的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掌握了鞍山市环境空气颗粒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分布规律,为环境治理和环境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鞍山市农药污染状况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滨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2):46-47,55
鞍山市的农药施用量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增长,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问题,污染环境、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是减少因施用农药带来的污染,恢复农业生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石桥市“九五”期间大气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该期间大石桥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分析出大气污染的原因与特征,进一步提出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