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本刊特约评论员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它旨在告诫人们“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拥有地球,就是拥有一个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绵延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曾为建设和保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自和与贪欲面前,地球承受着严重的环境灾难。新世纪即将到来,我们把一个满是创伤的地球交给下一代,这其中除了惭愧与内疚,我们不该为了弥补这种罪过,为了让孩子们避免重蹈我们的覆辙而做些什么吗?有人说,一代人的环境意识代表着这代人的环境质量。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保护她,善待她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今天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就是在保护他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所以,环保从孩子抓起,既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当他们在餐桌上与父母共同讨论环境问题时,他们就已经在改变着这个国家,改变着自己未来的生存世界与生…  相似文献   

3.
刘红  袁兴中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4):35-36,39
阐述了地球物理环境的概念,以及原生物环境和次生物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指出,地球物理环境的存在及发展变化与人类的健康生存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的地球物理环境污染,破坏,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文章呼吁,要加强对地球物理环境的保护,重视并开展这方面的有关研究,制订地球物理环境质量标准,切实保护好地球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首先,我向大家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昨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纪念世界环境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讲话精神.他指出,40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从此保护环境成为人类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5.
林碧霞 《环境》2006,(Z1):65-67
宇宙虽然浩大,却只有一个地球可以让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以环境教育为突破口,深化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意识"是当今环境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保护生态教育已迫在眉睫.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领导人"环境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和国家教委关于"小学自然、社会……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的指示精神,抓好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说起来也就是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保护,因为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保证。因此,人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归根结底就是树立保护资源意识。  相似文献   

7.
吴健 《环境保护》1992,(10):42-44
从地球轨道上看,地球的大气就象一层薄而脆弱的皮肤,保护着地球以免受到来自空间的有害射线的影响.从地面上,我们很难察觉这一保护,我们察觉不到大气为我们提供一个适宜及稳定的气候.目前存在及正在增长的问题是人类活动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南极上空季节性臭氧洞及地球臭氧层的减少都表明空气污染具有全球性影响.这篇文章先简单介绍一下城市及地区性严重空气污染的来源、趋势、造成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另外,也报告了控制全球空气污染上最近所取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杨洋 《环境》2008,(10)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各国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发明家也都致力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地球的目标.下面这十项最有想象力、最迷人的环保发明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可谓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9.
当人类进入新千年,回眸过去的一千年时,每一个理智的人都会发现,在未来没有什么比环境问题更令我们焦虑。水、空气、生态……每一个环境问题都使人类痛苦不堪。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当这个蔚蓝色的球已变成一个地球村时,每个国家,每个人带来的环境问题都会殃及到他人。因此,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看看我们的身边,许多的环保问题已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摩托车,让我喜欢让我忧 在南宁不能没有摩托车。每一个南宁人都曾为这座城市众多的摩托车而自豪,并骄傲地把南宁称为“骑在摩托车上的…  相似文献   

10.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地球,特别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进而保护人类自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一九九七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列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攻克生态环境危机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1992年,正值首次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重大历史性文件《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11.
环境的恶化,使人类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却遭到严重破坏,笔者结合我国保护湿地的有关政策和破坏湿地的现状,提出在我国刑法典中设定破坏重要湿地罪,以更好地保护湿地和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规则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分析了废弃物的无害化与最小量化原则、物质的生命周期管理原则、节约资源的原则以及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原则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人类同在地球上生存,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人人也应负有相同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享用的平等原则、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益进步原则、风险共担和成本分摊原则、保护地球资源措施的鼓励原则等伦理规则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中所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邱福荣 《环境导报》2003,(15):32-32
绿色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类求知的欲望。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当今地球上人口骤增,资源衰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教育呼吁地球上的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自毁家园。因为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不好好保护地球这个家园,无家可归的那一天必将到来。教育是一种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现在刚进入的生态时代。在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同。在工业时代后期,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发展经济是与人类同步发展的.因此,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与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是与人类的发展同时进行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产产生了严重的现实威胁.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让人类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一个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及其他生物能否生存下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关注健康,增强体质,树立新型的环境道德观念,培养新世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阿超 《环境》2004,(9):43
环境污染正以惊人的发展态势,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气候的异常变化,沙尘暴的长驱直入,江河湖海水质下降,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破坏……尽管所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要保护地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件依然屡禁不止,并且花样翻新,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境伦理规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多种价值,而人类的活动正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概念的基础上,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规则为:生物资源享用的平等原则,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的平等原则,生物多样性保护费用分摊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的经济都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地球上的资源在不断减少,环境在日益恶化,经济发展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各种环境问题频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灾难。这就使得环境验收监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是从环境验收监测工作的关键点发出,对环境验收监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而对环境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球环境,人类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全球的用能现状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回眸2011年能源之事,可谓异彩纷呈,有喜有悲。  相似文献   

20.
欧志 《沿海环境》2001,(5):15-16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是局部地区的问题,有的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国内和国际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我国进一步实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力度,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是在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环境保护与税收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立法原则来看,税收作为国家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