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洲联盟(EU)在推行京都议定书规定温室气体(GHG)减排方面是最积极的,也做得最好.但是最近2年进展不大.欧洲环境保护署(EEA)最近发表的报告称,除非2/3EU成员国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它们就不能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EEA的数据表明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最不大可能达到他们的目标;只有德国、英国、法国、瑞典和卢森堡做得较好.欧盟2001年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反增,而且已连续2年如此.这主要是由于冬季特别寒冷,取暖增加;交通运输排放增加以及使用更多化石燃料用于发电. 2001年,欧盟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低2.3%.…  相似文献   

2.
刘晓红  王慧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8):2830-2838
基于中欧对比视角,本研究运用扩展的Kaya模型以及LMDI(Logarithmic-Mean Divisia Index)对货运机动车尾气排放PM_(2.5)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尽管中欧货运机动车PM_(2.5)排放近年来持续下降,但中国的排放强度远高于欧盟15国(EU15)平均水平.从分解因素来看,货运量增加是中国货运机动车PM_(2.5)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该因素的作用自2013年以来极为微小.而EU15货运机动车PM_(2.5)排放量增加最主要的因素是较高的用车次数.此外,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为中国和EU15降低PM_(2.5)排放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22日欧洲委员会(EC)提出一项指令,要求欧盟(EU)成员国监测和评价地下水质量,以及控制和逆转地下水受污染趋势.该建议是为了满足2000年EU水框架指令的要求,即委员会应提出“预防和控制地下水污染和使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的法规. 按照EU水框架指令,EC提出的措施必须包括“评价地下水化学状况和鉴定地下水污染趋势的基准”.建议将规定具体污染物基于阈值的监测和控制标准或最大允许浓度,包括硝酸盐,某些农药和其他污染物.指令要求EU成员国到2006年建立目前EU法规没有涉及的地下水污染物的阈值,可视地区和地下水状况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当今全球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自2013年开始,EU ETS进入第三阶段,但目前由于种种主客观存在的因素,导致该体系在运行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在实施的"欧洲清洁空气计划"(CAFE)是欧盟委员会(The EU Commission)的一个倡议,其目的是开展一项旨在改善欧盟空气质量的协调一致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下旬欧洲联盟(EU)开始实施污染物排放登记,这是一项让公众有权知道的措施,类似于美国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TRI).被称为欧洲污染物排放登录(EPER)的举措是EU范围内第一次登记向空气和水的工业排放.美国的TRI开始于1988年,每年报告一次,而这次EPER却是每3年收集一次.但EPER中包括了温室气体如CO2和甲烷的排放,却不包括向土地的排放.EPER仅包括50种污染物,而美国的TRI包括约650种化学物质. EPER现在有2001年的排放信息.信息中有EU15个成员国以及挪威10 000家大中型工业设施排放的污染物,挪威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但自愿…  相似文献   

7.
欧洲环境保护署(EEA)最近发布的题为“欧洲水现状”的通报称,欧盟(EU)范围内由于未能减少农业污染,使得水质的改善受到很大影响.2004年春天同意接纳的10名新成员国(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会对欧洲水环境增加新威胁,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农药和过量营养物,此外还有旅游者、农民和能源部门过量用水的威胁.迄今欧盟在水质改善有进展的方面有来自工业和居民区的污染减少,使河流水质有所改善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污染减少,以及自1990年以来海洋油泄漏事故的数量和泄漏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更快推进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科技研究,美国和欧洲联盟(EU)2003年2月同意在6个关键领域协调研究活动.这些研究领域包括制定氢能源技术标准、加强研究碳循环、建立全球观测系统、研究气溶胶和气候的相互关系、研究碳捕集和储存以及研究全球洋流. 大西洋两岸的双方已经在上述领域进行了研究,双方2002年用在气候变化相关项目上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 参与2月会议的是EU和美国研究项目的高层决策人员,即欧洲委员会的研究董事长、美国的全国科学基金会、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及能源部. 双方决定2003年晚些时候在意…  相似文献   

9.
就出现了在过滤器内产生微生物的问题。EU7过滤效率(80%~90%)高于EU4,根据真菌的种类高出范围在36%~70%。真菌种属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颗粒物直径是怎徉影响过滤效率。加湿器下部的浓度低于它的上部,这与水本身污染较低有关。图4表3参34(贺荫兰译)X33 9800763饮用水中臭氧化产物的评述/邓慧萍…(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一1997,25(4)一466~470 环信N一19 论述了臭氧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臭氧和有机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物进行了分析,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水的臭氧化产物的…  相似文献   

10.
水体环境内毒素活性的鲎法定量检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灿  刘文君  张明露  田芳  孙雯  钱令嘉  战锐 《环境科学》2013,34(9):3381-3385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和某些蓝藻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复合物,是常见的外源性致热原,具有强免疫刺激能力,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最低检测限为0.03 EU.mL-1的动态浊度东方鲎(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TAL)试剂,对不同水体环境样品的内毒素活性定量检测,分析了pH值和无机盐对TAL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6.0~8.4范围内适合进行内毒素检测,过酸条件引起检测结果的抑制,过碱条件引起检测结果的增强,检测前可用无热原Tris-HCl(pH=7.4)溶液调节pH.当NaCl、Na2SO4、CaCl2、MgCl2和KCl浓度小于50 mg.L-1时不会干扰内毒素的检测,当浓度升高至1 000~10 000 mg.L-1时引起抑制效果.浓度为2.5 mg.L-1的FeCl3、Fe2(SO4)3、AlCl3和Al2(SO4)3即可以引起强烈抑制效果,内毒素活性的实测值已经严重偏离实际值.采用动态浊度TAL试验检测超纯水、自来水和景观用水的内毒素活性,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超纯水的内毒素活性<0.06 EU.mL-1,自来水的内毒素活性为0.46 EU.mL-1,景观用水的内毒素活性为432.68EU·mL-1.  相似文献   

11.
欧盟(EU)的"欧洲清洁空气"计划(Clean Air for Europe,CAFE)目前正在对大气质量政策进行修订,这将促使欧盟在2005年中期实行的第六期环境行动计划(Environmental Action Programme)中采取针对大气污染的专题策略.  相似文献   

12.
欧盟生态管理和审核系统(The EU Eco 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EMAS))(以下简称”EMAS”)是全球除IS014001之外,应用最广泛的可认证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相似文献   

13.
变化的驱动力 社会经济和消费趋势 欧洲地区在过去2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盟(EU)的版图已经逐渐扩大到了27个国家,32个欧洲国家参与了欧洲环境委员会(EEA)及其名为Eionet的信息网络(专栏1).  相似文献   

14.
张灿  刘文君  敖漉  史云  安代志  刘治平 《环境科学》2015,36(12):4561-4566
本研究采集驻京部队14个自备井水源样品,采用动态浊度东方鲎试验定量检测内毒素活性,同时检测了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异养菌平板计数(HPC)、菌落总数(平板法)、总大肠菌群、颗粒物特征、浊度、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值,比较了内毒素与这些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备井水源的总内毒素活性为0.15~13.20 EU·m L~(-1),其中游离态内毒素活性为0.10~5.29 EU·m L~(~(-1)),结合态内毒素活性为0.01~8.60 EU·m L~(-1).对于内毒素污染较严重的自备井水源来说,结合态内毒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游离态内毒素.总内毒素与其他水质参数关联顺序为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r=0.88)HPC(r=0.79)DOC(r=0.77)UV254(r=0.57)总大肠菌群(r=0.50)菌落总数-平板法(r=0.49)=浊度(r=0.49)颗粒物总数(r=0.41).结合态内毒素与其他水质参数关联顺序为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r=0.81)HPC(r=0.66)总大肠菌群(r=0.65)浊度(r=0.62)颗粒物总数(r=0.58)菌落总数(平板法)(r=0.22).游离态内毒素与水中DOC、UV254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和0.26,结果表明游离态内毒素与水中DOC的相关性较大,与UV254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5.
协调环境与发展是九十年代英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挑战。但要认真实施环保法规费用巨大。据预测,今后10年内单是英国实行欧洲联盟(EU)关于控制汽油分配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就需5亿5千万美元。关于评价现有化学品的法规将使英国化学工业在今后5年内花1亿1千2百万测试费用。但达到EU法规要求为发展环保工业提供了巨大机会。英国最近发表了一份题为“英国环保工业调查”的报告,认为政府法规是推动购置环保产品的主要动力.环保工业将为企业和技术革新提供巨大机会,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工业部门。一些有远见的国家如德国、日本和美国已…  相似文献   

16.
据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以膜为基础的处理过程是从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去除内分泌干扰剂的有效方法.虽然该技术可以从城市污水中去除大量类激素化学物质,但其高昂的费用妨碍在污水处理厂大规模使用.而填埋场渗滤液体积小,可以使用这种先进的处理过程. 由于现代化垃圾填埋场常用封闭装置使渗滤液不进入环境,但长期运转后仍有泄漏危险,而许多较老的填埋场甚至缺乏防渗设施.虽然填埋场渗滤液是一个内分泌干扰剂的污染源,但通常没有对其进行常规监测,包括欧洲、日本和美国许多填埋场.但是欧洲联盟(EU)一项新的填埋指令要求所有新的城市垃圾填…  相似文献   

17.
次氯酸钠、双氧水、硫酸铜及敌草隆是4种目前常用的化学除藻剂,分别基于不用的原理灭活藻细胞,从而控制藻类爆发,但藻类在凋亡的过程中会伴随有藻源性内毒素的释放.通过研究和对比以上4种除藻剂对灭藻过程中藻源性内毒素的释放规律,结果显示:0.10~0.50mg/L次氯酸钠灭活藻类1周分别释放1564.78,872.14,852.03EU/mL内毒素;0.10~0.50mmol/L双氧水在灭活过程中分别释放内毒素732.23,1706.22,944.84EU/mL;0.5~2.5μmol/L硫酸铜在该过程中伴随有854.60,1055.45,1513.15EU/mL内毒素的释放;5~25μmol/L敌草隆则导致了1802.23,1788.11,1886.14EU/mL内毒素在灭活过程中释放.即具有氧化性的除藻剂可以降解溶液中的部分内毒素,不具氧化性的除藻剂无法有效控制和降解释放的内毒素.但上述所有情况的内毒素含量均远超过藻类自然代谢所产生的内毒素含量(113.86EU/mL).因此,高藻水源水中藻类即使已被有效控制,人们仍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以减少内毒素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8.
Erratum     
<正>(1) In "Ralf Kunkel, Peter Kreins, Bjorn Tetzlaff, Frank Wendland, 2010. Forecasting the effects of EU policy measureson the nitrate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2(6): 871–877", the word"REGFLUD" should be "AGRUM".  相似文献   

19.
欧洲联盟(EU)的行政机构欧洲委员会最近发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白皮书,在欧盟范围内管理化学物质.原定2000年要发表这一报告,因考虑保护人群健康和环境的同时保证工业界的竞争力而延迟.该项计划的核心是评价已有化学物质(1981年9月前投放市场)和新化学物质.这一计划将要求登记约30 000种年产量超过1t的化学物质的基本信息.将对年产量超过100t的所有物质进行评价,重点是长期暴露影响的测试项目.致癌、致突变、对生殖有害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必须管制.登记分阶段进行:2005年底前登记年产量超过1000t的产品;2008年底前登记年产量超过100t的产品,2012年底前登记年产量1t以上的产品.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CFFIC)欢迎这一政策,但"对能否按上述规定方式进行管制表示怀疑."CEFIC特别关注管制过程,认为基于化学物的性质而不是基于它们产生的实际危险进行管制,会导致任意地限制或禁止某些化学物质. 江英摘自《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February 19,19(2001)  相似文献   

20.
ENN精粹     
正柴油车谢幕欧洲?ENN环境新闻精粹2018年4月12日二十年来,德国环保主义者于尔根·雷希与欧洲最强大经济体的骨干力量——德国汽车产业之间斗得不可开交。现年57岁的于尔根·雷希是德国一家名为德国环境项目援助部(DUH)的小型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2017年,他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列数了德国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其中列出约有70个德国城市超过了欧盟(EU)的氮氧化物(NOX)水平,因此有必要实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