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从内容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对2个导则中各主要章节的差异逐一进行了解析,同时对2011版导则的修订思想及其所依据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此项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使用新的生态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2012,30(1):78
<正>HJ 618—2011《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20—2011《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HJ 621—2011《水质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629—2011《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30—20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已于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GB 27631-2011《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2-2011《橡胶制品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保护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已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该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自上述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1993)》废止。为全面解读该标准修订的必要性、总体思路以及修订的主要内容,本刊约请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就此问题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实施对环境评价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不够,众多环境评价工作者在评价工作中难以准确理解规范的要求,在确定主要评价对象、选择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等方面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要求以及实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从水文地质专业工作的角度,讨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和水量评价方面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就《技术导则》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中较难实现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修订建议,以供广大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现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与当前环评管理战略转型要求、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及当前产业园区环境管理要求衔接存在的差距。据此,提出落实新时期环评改革要求,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无缝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全面优化区域环评导则内容;强调对园区的宏观指导,兼顾不同园区的特殊性等修改建议,旨在全面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化其约束和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孙钰 《环境保护》2011,(14):8-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生效,就该导则出台的背景、目的以及相关重点内容等问题,《环境保护》杂志近日专访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麒教授。  相似文献   

8.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估要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自2009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大气导则在编制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但由于颁布实施时间较短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环评实践应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同时新大气导则的颁布也向环境影响技术评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导则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际上有关土壤修复导则的分类,分析了各国主要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结合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在编制中的《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在国家有关土壤标准中的地位,提出了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拟编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下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工作等级划分、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现状调查、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汇总了评价导则执行后,对各类项目进行地下水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AERMOD模型,利用AERMOD模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下称《导则》)中的相关规定,对某城市集中供热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19-2011和HJ/T19-1997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主要内容的差异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结合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政     
《环境》2018,(9)
正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替代2008版大气导则,于12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导则同时结合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推广实施,规范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结论,满足排污许可证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衔接的管理要求。伪造监测数据或追刑责8月16日,生态环境部监测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日前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今年起,生态环境部将用三年时间对监测机  相似文献   

15.
杨秀妍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6):56-57,47
通过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19-2011和HJ/T19-1997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主要内容的差异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于2016年1月7日起实施,是当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新旧地下水导则变化之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下水环境正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2011年6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实施,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文中针对污染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从项目选址、预测模型、保护措施提出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T19-1997和HJ19-2011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八个方面对应内容的差异逐一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评价范围、源强界定和参数修正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 03-200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路建设项目》(HJ 552-2010)等五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哪种预测模式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
关于导则中最大落地浓度及其距离计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针对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中的有风条件预测模式,提出了在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中,《导则》所给出的“有风条件下最大浓度及其出现距离(Cmax和Xmax)计算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完善《导则》并且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环评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