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气象局气候中心最近完成了“气候变化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及区划研究”,这项研究认为:未来10-30年,栖息在四川省横断山脉东部、邛崃山脉南段的国宝大熊猫将会向西向北迁徙,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2.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6):429-429
4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会见了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里德一行。双方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吴晓青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最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1):815-815
由40座世界大城市组成的大城市气候联盟(简称C40)承诺将采取联合行动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由伦敦、柏林、纽约等16座城市共同推广的现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为评估和管理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风险问题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制度框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总结了中国将气候变化因素融入环评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在气候变化因素融人环评的尝试主要集中在战略环评层面.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导则指引,也缺乏实践经验,相关案例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影响的角度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环境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最终的环境影响.探讨了气候变化对POPs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相关的文献和科研进展得出的结论,从气温、降水与极端气候以及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生物行为变化多个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与POPs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今后在针对POPs污染的研究与防治中不能忽视这一要素,理应给予这一问题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印尼由13667个岛屿组成,其拥有世界哺乳动物种类的12%(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爬行动物种类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1份英国政府报告称,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衰退以来最坏的衰退。该报告说,到2050年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将相当于世界总产值(GDP)的5%~20%。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到2050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60%~80%,其费用只相当于全球GDP的1%。报告说,现在还有时间去行动以避免最坏影响,但如推迟采取措施,哪怕只是10、20年,也会把人类带入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气象事件等已经给中国的交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中国交通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气候变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方法及指标类型,并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交通规划的气候变化指标体系.分析表明:(1)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5)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0.44,属于警戒状态,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较差,规划区域面临的气候变化压力也较大.(2)在侧重环境保护的湖北省情景下,规划区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水平提高的最明显,在实现规划环境目标的前提下,2020年规划区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水平指数可以达到0.62,已经达到了良好状态.(3)只有从中总结出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保证湖北省在交通快速发展、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2月 9日 ,英国卫生部发表了一份报告 ,分析了气候变化可能对英国公众健康造成的各种正面和负面影响 ,这份报告是由英国“气候变化与健康”专家小组撰写的。来自气象学、生理学、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在报告中说 ,气温上升对英国公众健康有利有弊 ,例如洪水、飓风等灾害将夺去更多人的生命 ,皮肤癌患者会增加 ,但死于严冬的人数将减少。报告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 ,防患于未然 ,减少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英国发表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影响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小隐孢子虫卵囊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了pH、混凝剂种类与投加量、电导率和天然有机物含量等对小隐孢子虫卵囊的Zeta电位的影响,总结了混凝-沉淀-过滤和直接过滤对小隐孢子虫卵囊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水温、水质、混凝剂种类与投加量、滤料层组成和滤速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气中过量的气态活性氮积累导致大气环境污染,对气候变化、人体和生态系统健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综述了气态活性氮排放清单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从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质量两个方面讨论了N_2O、NH_3和NO_x等气态活性氮的环境效应,并对未来气态活性氮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及其控制(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氯化消毒过程中形成有害副产物的母体,副产物的形成途径,种类及其形成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探讨并提出控制消毒副产物形成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湖泊水质受到自然、人文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综述了人类活动、水文及水动力、流域特征、水底沉积物、气候变化、生物因素等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当前湖泊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根据研究现状,还需加强其他因素特别是气候变化对湖泊水质影响的研究,针对具体的研究区域,从不同时空尺度揭示湖泊水质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为水污染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据巴西媒体报道,世界银行(世行)日前宣布向巴西贷款13亿美元,以资助其保护亚马孙雨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从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行日前发布公报称,巴西拥有的热带雨林面积占到全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该国还拥有居于世界首位的淡水储量和生物多样性首屈一指的稀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课题在巴西具有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对氯化消毒过程中形成有害副立物的母体、副产物的形成途径,种类有其形成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探讨并提出了控制消毒副产品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3):215-215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2007年3月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回答瑞典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当中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这将是中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贡献。李肇星说,大家都关心气候变暖的问题。国际社会已经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中国现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部分排放也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8.
污染土壤的淋洗法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污染土壤淋洗技术是修复污染土壤的一种新方法,是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一种补充,使污染土壤修复的系统化成为可能。淋洗法主要使用淋洗剂清洗土壤,使土壤中污染物随淋洗剂流出,然后对淋洗剂及土壤进行后续处理,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因为淋洗剂的种类和淋洗方式的不同,土壤淋洗法可分为许多种类。土壤淋洗法主要受土壤条件、污染物类型、淋洗剂的种类和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就有潜力设计出经济高效的土壤淋洗系统。土壤淋洗法有很多优点,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技术上的优势也是其他方法难以取代的,所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华北地区灰霾日渐严重的问题,利用1973—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从冬季采暖耗能排污和平均风速变化的角度,结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冬季灰霾相关气象因素的长时间尺度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华北大部地区冬季平均风速明显下降,影响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容易积累高浓度污染,有助于抬升灰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除个别地区受气候变化引发极寒事件影响、采暖度日变化趋势持平外,华北各地受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所致冬季增温效应影响,采暖日和采暖度日整体呈下降趋势,采暖耗能排污减少,有利于降低粉尘污染排放。因华北地区统一采用固定120 d时限的供暖制度,采暖日和采暖度日的下降并没有转化为采暖耗能排污的下降,个别城市采暖度日甚至有所上升。因华北南部及沿海站点计算得到的采暖日明显低于120 d,在这些城市根据天气条件试行灵活供暖,可能明显降低冬季采暖耗能排污,有助于消解雾霾。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南海浮游植物藻华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植物藻华对气候变化敏感且响应迅速,是生物海洋学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海洋碳循环的关键。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重点综述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主要手段,并总结提出了目前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