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前言河流的自净作用(自然净化作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受到污染的河流在自然过程中,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现象。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统称为广义自净作用。河水中有机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而进行的生物化学的分解作用往往称为狭义上的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这一限度内利用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对处理有机污染是经济的。所以通过研究河流的自净规律,掌握其自净能力,为控制、解决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物膜在河流水体的自净方面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动力作为河流的最基本自然特征之一,直接影响着河流水体生物膜的生长。因此研究水体生物膜与水动力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水动力对水体生物膜附着更替过程及其净污能力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城市河道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利用河道水体自净过程的机理来解决河道水质污染问题正成为改善河道水质的一种趋势。通过对河道自净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溶解氧、水力条件、温度、微生物、河岸带在河水自净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分别从上述五个方面来阐述它们在自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性。这给改善河道水质提供了不少途径,目前许多的河道整治手段都是由此受到了启发。因此明确了在未来河流污染治理的道路上,从河道自净化规律出发去看待和治理河道水污染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选取5条具有不同河流线型的河涌进行研究,以弯曲度和分形维数表征河流线型,以TP、NH 3-N、NO 2-N、NO 3-N、COD Cr、TOC、DOC、叶绿素(Chlorophyll)和蓝绿藻藻蓝蛋白(BGA-PC)等9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表征河流自净能力,并分析各研究河段的悬浮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探讨河流线型影响河流自净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随河流线型蜿蜒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在直立式浆砌石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提高悬浮微生物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TP、NH 3-N、NO 3-N、DOC、Chlorophyll和BGA-P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升;而在格宾石笼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增加悬浮生物生物量和提高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NO 2-N、COD Cr、TOC和DO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生物绳填料净化河流的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兴程  李丹 《环境工程》2016,34(4):48-53
为了改善河流水质,选择了一种新型生物绳填料净化受污染河水,考察了其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分析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生物绳过滤悬浮物质的效果较好,SS去除率可达90%;但COD和TP的去除率不高,分别为19.4%~34.4%和13.1%~18.5%;NH3-N和T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5.2%~74.0%和46.2%~55.9%。环状纤维表面及其形成的空隙极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克隆文库中的第一大类群,占总克隆子的57.9%;表层生物膜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较好,内层优势菌的富集状况较好。生物绳由外到内依次形成好氧-兼性-厌氧的动态环境,有利于生物脱氮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活性炭吸附——生物膜法的出现利用微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方法有洒滴滤池、浸填式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曝气和管式接触氧化法等,这些方法是依靠增大生物膜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处理效率。一般情况下,生物膜在固定的载体上吸附、生长,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氧化分解有机物。虽然普通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但只能作为二级处理方法。于是,有关人  相似文献   

7.
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对环境与人类生产的影响纷繁复杂,关于环境功能材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关系尚无系统阐述。介绍了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过程,重点解析了材料表面疏水性、形态特征、表面电荷、磁性、物质释放与电子传递等物理化学性质对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综述了材料对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的影响,并且论证了不同环境功能材料与生物膜在水处理系统、废气生物处理和土壤生态修复领域协同降解污染物的潜在机制和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材料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拟为环境功能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调控,充分发挥两者协同作用以及定向指导材料合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低温季节生物栅对富营养化河水净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低温季节不同工况条件下生物栅净化池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1月中旬到12月底期间,江南地区的气温和河道水温都较低,生物栅池中水生植物(水花生)处于休眠和枯死阶段,生物膜上微生物活性也较低,因此河水在池中的净化主要由过滤、沉淀和吸附等物化作用完成的,停留时间为10h时生物栅池对河水中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为16.7%~38.8%、30.0%~41.7%、14.1%~35.0%和15.4%~44.4%。随着气温和水温的进一步降低(A阶段到B阶段),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也逐渐下降(下降幅度为2%~10%),低温导致污染物沉淀和吸附速度及生物膜活性降低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低温季节富营养化河水的DO含量较高,温度越低,填料类型、曝气与否、植物有无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也越小。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中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膜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在水体自净和工业应用方面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及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等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水环境中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对新型生物脱氮工艺-CANON工艺中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生物膜内可能发生的硝化、亚硝化、氨氧化等反应的原因及其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机理,继而指出生物膜内可能存在的几种微生物及其自身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途径;阐述了CANON工艺的微生物学工作原理,分析了工艺模型中各类功能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化反应机理和对处理效率的贡献.本文为该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实践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矿废水中氰化物的自然降解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社红  郑宝山 《环境科学》2000,21(3):110-110-112
某金矿废水氰化物在尾矿坝、环保坝及河流中的自然降解规律可以用负指数方程描述 .废水进入河流 A、河流 C后浓度降低的主导因素是河水的稀释作用 .通过计算研究 ,该金矿废水氰化物基本不对国际河流 F造成影响 .控制该金矿废水对 A、C2河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循环用水量、降低环保坝水位以便减少废水渗水量 .  相似文献   

12.
以生物陶粒作为载体,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固定生物膜技术开展黑臭河水净化研究。在预处理实验中首先论证了曝气条件对该技术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曝气条件下固定生物膜参与处理10 d后,对黑臭河水中COD、浊度、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75.79%、93.97%、99.02%和79.20%;未曝气条件下,固定生物膜处理20 d对COD、浊度、NH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2.36%、79.29%、96.44%和85.04%。仿照工程实际连续补充黑臭河水,进行曝气条件、无曝气条件、及无任何处理的对照条件下,连续处理30 d。实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条件下,COD和浊度去除率远大于对照组,水质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要求。由此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固定生物膜技术处理黑臭河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处理工业废水的各种方法中,生物处理法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或个别无机毒物(如氰化物),从而使污水达到净化的目的。根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氧气的要求不同,可大致分为好气和厌气生物处理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以温榆河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草生物载体固定微生物,并在曝气生物滤池反应系统中对其进行处理。河流微污染水中N、P营养缺乏,有机物浓度较低,而且水质变化较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8h、6.3 h、4.7 h时,此工艺对此河水的处理效果有较大的差异,说明水力停留时间的不同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SMBBR处理焦化废水性能及菌群结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MBBR)处理焦化废水,连续监测生物反应器处理性能.通过HS-GC/MS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究污染物降解与生物膜菌群结构的响应关系;利用CCA分析废水变量对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50d时总酚去除率达96.62%,100d时硫氰化物和氰化物完全降解,其中酚、硫氰化物和氰化物对NH4+-N的降解具有毒性抑制作用.HS-GC/MS结果显示,经过好氧处理后,80%以上的有机物被完全去除,其中包括全部酚、部分含N、O杂环化合物和长链烷烃等.测序结果表明,反应时间的不同,生物膜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反应期间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20.57%~34.55%),促进了苯酚的降解;优势菌属为norank_f_ODP1230B8.23unclassified_o_Micrococcalesnorank_f_Anaerolineaceae;此外,Thauera(陶厄氏菌属)、Ottowia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根瘤菌属)和Thiobacillus(硫杆菌属)为系统中苯酚、SCN-和CN-的降解优势菌.CCA分析表明,pH值与Nitrospira(硝化菌属)正相关性最大,有效控制pH值可有助于硝化反应的稳定运行.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就是利用河流的自身能力(使受到污染河段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从稀释自净的机制来看,主要是物理过程:这种能力与河流自身的水文特征,平面形态和河床的粗糙程度有关,也和不同的污染物质,污水的排放方式和排污口的型式有关,一般常用的明渠、岸边、表面出流(如霞湾港)的排放方式,赊了在较小的河流里污水与河水能够在排污口附近完全混和以外,通伟都要形成污染带,对于形成污染带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的研究,经过初步踏勘以后,我们选择从株洲市霞湾港下游湘江干流的废水污染带的调查开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绪言所谓生物膜就是生长在固定介质表面上,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截留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粘膜。生物膜法是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的一种,在处理废水时,废水流过生物膜,借助于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具体的应用方式有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和接触曝气法。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1990,(12):5-6
三、水域限期治理山西是全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9%。全省境内多数河流都是季节性的,河水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很小,污净比平均为7:1。有些河流除  相似文献   

19.
生物流化床中生物膜特性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生物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时生物膜的特性及其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包括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活性及膜厚,基质浓度和不同种群微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对其活性的影响;生物膜的传质特性,生物膜厚度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生物膜的脱膜及其数学模型;提出了生物流化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氧化还原电位、pH值与水体自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的自净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等过程。仅从化学和生物净化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排入的污染物种类、微生物的作用及溶解氧平衡等因素有关。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和 pH 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