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前言 纽布朗斯威克(New Brunswick)北部许多层状硫化物矿床都产生在火成碎屑石英长石斑岩和沉积岩岩系中,这些岩石已变质为绿色片岩相。矿物蚀变如果真有的话,它都局限在岩石中矿化作用的附近;产生上盘和下盘的斑状岩石,在所研究的标本上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三波川带别子型矿床常见矿石的主要组分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磁黄铁矿和斑铜矿在臬些矿床中大量产出,而其它硫化物和硫盐则极为少见。在一般块状矿石中很少见到的矿物如方铅矿、黝铜矿等,常常在主要层状矿体内和附近呈分支状、舌状和脉状产出,富铜矿石中发现有微量存在。这些矿物可能是矿床变质变形过程中及常见组分硫化物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别子型矿石的显著地球化学特征是其高Co、低Pb和低Ba含量。虽然可用的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大多数仅来自别子矿床,但别子型矿床的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很小,即δ~(34)S为+0.4‰~+3.2‰,平均值+2.1‰;在所检测的6个矿床中,黄铁矿的Se/S比值的变化范围也窄,紧挨在其平均值1.32×10~(-4)处浮动。 别子型矿石的这些矿物及地化特征可能归固于有关基性火山岩的化学性质。现代海底富铜硫化物矿床,其化学性质与别子型矿床极为相似。虽然这两种矿床彼此间在矿物学特征上有点差异,丘垄内部的海底蚀变和热液交代作用可能会把海底硫化物矿床的原生矿物组合改变为别子型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金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及碳酸盐胶结物中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与沉积有机物和海相碳酸盐岩有关,源自碳酸盐岩热解作用和去碳作用以及沉积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和脱羧基作用。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反映了成矿环境为高氧逸度环境。硫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矿床中石膏矿体中的硫可能来自三叠系古大洋硫酸盐矿物。而金属硫化物矿物中的硫具有多源性,其主要来源为生物或细菌还原地层中膏盐(石膏、硬石膏、有机质等)的还原硫、壳源硫和有机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顶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应源自地壳。  相似文献   

4.
<正> 大量的资料支持这样一个概念,即未变质的沉积碳酸岩中的铅锌矿床是由正常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生成的。尽管如此,对这些矿床仍然有许多问题难以解释。这些问题包括金属和硫化物的来源、沉淀机制、沉淀环境,尤其是硫化物沉淀的时间问题。许多矿床,包括经典的美国密西西比流域型矿床,一般都含有沥青,这样就提供了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途径和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也许关于有机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用它作为监测主岩和矿体中的温度变化的指示剂的问题,以及这种有机质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  相似文献   

5.
对若干典型层限黄铁矿矿床成矿硫化物的爆裂法研究揭示:同一矿床的不同矿体及同一矿体的不同部位,其形成温度明显不同。 在讨论这种现象之前,我们想讨论一下关于硫化物爆裂的一些基本知识。大家知道,由矿物颗粒加热时的微小爆炸所引起的爆裂,可以指示内生矿物及其集合体形成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中东部迪森蒂斯发现了金矿化。1983年开始进行地质填图,1986年和1987年进行了地球化学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共打了17口钻孔。在塔韦奇地块内圈出了3个性质不同的矿化层以及与其有关的蚀变区域,在戈特哈德地块内发现了一个金矿苗。迪森蒂斯的金矿化主要有两类:(1)由金品位最高达8.5g/t的层状黄铁矿组成的块状硫化物层,厚达5cm;(2)产于片状层内石英岩质岩石中的浸染状硫化物。与金矿化有关的伴生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磁铁矿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仙式铅锌矿床是在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有明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矿化受震旦系龙北溪组绿片岩控制。矿体里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绿片岩原岩是一套含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矿物组合和 Zn/Pb比值有分带性。层状矿体下盘有脉状、网脉状矿化和蚀变带。矿石有特征的结构构造。硫以幔源为主,铅是幔壳混合成因,矿液以海水成因为主.可能有少量雨水、岩浆水等渗入,反映物质的多来源和成矿受多种地质事件的叠加改造。本式矿床可与火山岩容矿型的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类比,也可作为广义华南型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近年来,通过对各种类型矿床中硫化物矿物对的硫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弄清了S_4~3的富集次序,即为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而且查明了一般热液矿床中硫化物矿物对的硫同位素分馏系数要比接触交代或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的大。勒斯克等研究了希思-斯蒂尔和布罗肯希尔变质矿床的硫同位素分馏作用,指出在这些矿床中  相似文献   

9.
平山头铁锰帽型银(金)矿床位于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的氧化带内,矿床特征可与长江中下游“五通组之上层状硫化物矿床的氧化铁帽”相对比。银、金矿体赋存于纵向断裂F2破碎带内,削面上可分为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银主要以硫酸盐矿物及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少量呈独立矿物辉银矿和自然银;金以显微一超显微吸附状微粒自然金存在。银与Mn、Ba、S相关.金除与As、Si有一定相关性外,一般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差。银、金表生成矿作用过程即是原生硫化物中的银、金经氧化、迁移、重新沉淀聚集的过程,银的沉淀是在SO4^2-、Fe^3 等氧化剂和H2S、Cl^-、Fe^2 、Mn^2 等还原剂作用下完成的;金主要以AuCl^2-、Au(SO4)2^3-等络合物形式迁移,并在Fe^2 、H2S等还原剂作用下沉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铜陵石炭系层状金属硫化物矿床中沉积围岩、侵入岩、蚀变岩及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特征。不同产状,不同成分和来源的成矿热液,在不同成矿阶段中,各矿物组合中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性状各异。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中的层状岩体是指由拉斑玄武岩岩浆分异而形成的具韵律层的岩体。岩体内铂矿主要呈层状产出,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铂铬矿层;另一类是含少量硫化物的铂矿层。前一类矿层因存在选冶技术问题,尚未开采利用;后一类称麦伦斯基型,其中麦伦斯基-里夫层是  相似文献   

12.
<正> 黝铜矿系列矿物是最常见的硫盐矿物。在金属矿床中它们虽不是主要矿物,但却很常见,并往往与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密切共生。在许多层控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黝铜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些矿床中以及在Cu-Pb-Zn-Ag同源矿床中,黝铜矿常是银资源的主要贡献者,至少也是银的来源之一(Miller and Crajg,1983)。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大多数关于产在主要是碳酸盐围岩中的沉积Pb-Zn矿床的成因理论都涉及到作为富集过程主要阶段的金属呈硫化物从溶液中析出的作用。然而,如果最主要的沉积物和上覆的水层是缺少硫化物的,金属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作用从溶液中析出,这些作用包括金属作为碱式碳酸盐的直接析出,与碳酸钙和碳酸镁同时析出以及被沉积物中的有机或无机质细粒所吸附或络合。  相似文献   

14.
<正> 层状矿体系指在周围的陆源建造、火山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中呈整合产出的矿物聚集体。层状成矿体的成因是由许多因素,首先是周围介质的形成条件决定的。这些因素有:沉积物的形成作用,该形成作用具有决定地层地球化学专属性或同生沉积含矿层的形成,并使分散的矿化作用进行同生聚集;岩浆作用,特别是与沉积(火山产物、潜火山产物、次火山产物)近于同时的并有利于含矿层形成的岩浆作用;导致成矿元素聚集的变质作用;与矿体同生、分散、对成矿组分起吸着剂作用、能够运移并参与成矿组分的迁移和富集含碳物质的存  相似文献   

15.
至少有三种主要的世界性的橄榄岩-辉长岩杂岩体类型——层状,同心式和阿尔卑斯型——可以根据其地质产状、岩石种类和比例,矿物学、结构、构造、形态。热效应和经济矿床加以区别。然而,要把许许多多的杂岩体归入某一类别往往是很困难的。一则,它们的岩石类型、矿物组合和矿物成分都大致相似。再者,有些层状杂岩体的显著特征有一部分已被后来的变质作用和形变所模糊,以致类似于阿尔卑斯型或同心式杂岩体。另外,许多阿尔卑斯型杂岩体中的高压矿物已部分地或完全地达到再平衡。但是,我们在野外工作中对这三种主要类型的橄榄岩-辉长岩杂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层理侵入体岩浆的分异作用,溶解度的变化表现为:远在岩浆中斜长石于液相线晶出之前,该岩浆与新鲜注入的初始未分异岩浆的混合可能造成铬铁矿饱和,但不会导致硫化物的饱和。然而,当斜长石作为一种堆积矿物相从残余岩浆中晶出或即将片晶出时,这种混合作用可以导致硫化物的饱和,就可以以此方式产生富含硫化物,并因而富含铂和钯的层位。这一机理可以说明斯提沃特杂岩体和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铬铁岩和含硫化物“矿层”中Pt和Pd的分布。该含硫化物矿层被解释为硫化物的“分批分凝”的结果,而这种硫化物批料被认为是由湍流热缕中的含矿岩浆产生的,随后被湍流对流作用悬浮在岩浆中,这就为硫化物与岩浆之间达到彻底的平衡提供了机会。在层理侵入体分异过程的任何阶段,岩浆的简单结晶作用都可能导致硫化物的分凝,这取决于岩浆中硫化物接近初始饱和程度;但是以这种方式分凝的硫化物含量不可能大于同一时间结晶的堆积硅酸盐的2wt%。津巴布韦大岩墙中的Ⅰ(3)、Ⅱ和Ⅱ硫化物被认为是依此分凝过程的产物——硫化物形成的。而岩浆混合作用被认为对“大岩墙’的主硫化物带(Ⅰ(1)和Ⅱ(2)带)的形成起了作用。安大略省列岛湖杂岩体中的洛比(Robie)矿床的野外关系表明,含矿的宿主辉长岩经历了部分熔融和角砾岩化作用。(Pt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石银 (金 )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 (金 )矿床 ,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夕卡岩阶段、氧化物 -硫化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 ,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 ;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浓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 ,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 ;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反映出该矿床以岩浆热液为主的成因标志 ;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 ,但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和地层成分加入 ;成矿流体为NaCl-KCl -H2 O体系 ;矿床成因属夕卡岩 -中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超基性岩建造中,业已发现了许多大型磷矿床和稀有元素矿床。世界上有许多含铌和稀土元素的矿床与碱性超基性岩建造中的碳酸岩及其风化壳有关。在含烧绿石和稀土元素磷酸盐矿物的矿石中,钪-稀土-钇-铌含量已达到工业品位,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因此研究它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层状含铜硫化铁等类型矿床,成矿后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变形是很多的,以致矿床构造和矿石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正确地解释这些变化,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矿物在地下的湿度和压力条件下所具有的力学行为。 地球内部元素迁移的形式大致有: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引言硫盐类矿物作为硫化物矿物一大类,现已约发现150多种,占硫化物矿物三分之一强。这些硫盐矿物中许多是在近二十多年发现的,相当一部分在60年代之后得以系统研究,重新鉴定和认识。其内在原因有二:一是硫盐矿物成分远比其他硫化物复杂,很难分清一些元素在硫盐中是作为类质同象存在,还是参与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