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2004年开始,行业内就不停地有人出来说“明年是智能家居市场井喷的时候”、“明年是智能家居发展最快的时期”。但2005年、2006年,实际上智能家居的销售额大家是心知肚明,比想象中的差了很多。个人认为一个市场说“井喷”,必须有它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智能家居井喷在即”,此类说法,在业内掀起阵阵波澜,同时,反对之声也此起彼伏。一个行业的兴起,涉及市场背景、环境、产品、营销等等众多复杂因素,只有万事俱备,才会迎来一个行业大发展的局面。在这个市场培育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市场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相信,“井喷”可能不是现在,但“井喷”也绝非不可能,待到秋收时节,山那边将遍地是金。各方说辞,代表不同高见,汲取精华,定有裨益。倘若,从中你收获了一小块金子,那么我就笑了。  相似文献   

3.
赵琳 《中国安防》2007,(3):74-79
“智能家居井喷在即”。此类说法。在业内掀起阵阵波澜。同时。反对之声也此起彼伏。一个行业的兴起。涉及市场背景、环境、产品、营销等等众多复杂因素。只有万事俱备。才会迎来一个行业大发展的局面。在这个市场培育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市场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相信。“井喷”可能不是现在。但“井喷”也绝非不可能。待到秋收时节。山那边将遍地是金。 各方说辞,代表不同高见,汲取精华,定有裨益,倘若,从中你收获了一小块金子,那么我就笑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上海索博公司前身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均来自于MOTOROLA天津生产厂以及北京MOTO的研发中心。在公司成立之初,上海索博主要给国外的OEM商提供X10产品配套生产服务,严格地来说.是一家专业的OEM生产商.随着行业的发展.公司领导层也看到了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巨大的国内市场,所以.在2002年底在国内全面推出“SUPER索博”品牌的智能家居系列产品。目前上海索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的国际型智能家居生产企业.也是最早将成熟智能家居产品与理念带入中国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又到岁末年初,近期国务院安委会派出多个督查组,由安监总局李毅中局长等主要领导分别带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督查。有人戏言李局长这个“灭火队”又开始四处灭火了。但这支“灭火队”同时也是“救命队”。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4北京安博会上,民用安防是热点之一。在民用市场渐渐升温的今天,许多传统的安防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这个领域。海康威视作为安防行业的领导者,在此次安博会中,针对民用安防市场,展示了多款旗下萤石系列产品;大华股份近期也隆重发布旗下智能家居新品牌——"乐橙",并联手阿里云计算,打造智能家居互联网解决方案。热门的小米智能家庭新品——小蚁摄像机正式发售,360摄像机也参加本届安  相似文献   

7.
张波 《中国安防》2007,(1):89-91
智能家居在国内已经历了多年的概念推广及发展,现已被人们认识并接受.应该说,自1998年,国内开始提出“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同时通过社会的热炒,人们已对智能家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没有真正适合市场的产品,所以真正的应用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倒是智能家居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居安防及小区安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技术上明显表现为以智能防范小区嵌套智能防范家居的特点,这种技术特点目前已广泛地被市场接受,同时亦显现出其无比的竞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智能家居在国内已经历了多年的概念推广及发展,现已被人们认识并接受.应该说,自1998年,国内开始提出“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同时通过社会的热炒,人们已对智能家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没有真正适合市场的产品,所以真正的应用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倒是智能家居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居安防及小区安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技术上明显表现为以智能防范小区嵌套智能防范家居的特点,这种技术特点目前已广泛地被市场接受,同时亦显现出其无比的竞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在2012年的安博会上,楼宇对讲专馆汇聚了行业内的众多优秀品牌,走访一圈下来你会发现各家展示的产品中智能家居占据不小的空间,有不少企业还在现场搭建了智能家居体验屋让观众亲身体验.目前绝大部分楼宇对讲生产企业不断延伸智能家居产品线,这主要源于楼宇对讲进入智能家居具有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即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区别.楼宇市场做的是批发市场,整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容量比较大,而专业智能家居产业是一家一户的,是零售市场.此外,在市场推广面可视对讲厂商多年积累的工程商渠道、数量庞大的自建渠道以及在对讲"甲购"市场积累的房产商资源,无疑将成为助推智能家居市场发力的重要砝码.2012年楼宇对讲企业大面积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成为了突出的潮流之势.  相似文献   

10.
对于07年及今后DVR市场发展的未来,有人预测将会持续快速发展,有人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也有人称其已到了“不惑”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DVR真的成熟以至“不惑”了吗?衷心地希望中国DVR产品能够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方彤 《劳动保护》2006,(3):64-64
“井涌了!”发现险情的班长王颜峰大吼一声,一旁记录资料的技术员邓杜华马上醒过神几来,“快关防喷器,按井喷预案操作!”  相似文献   

12.
司建楠 《中国安防》2015,(Z1):70-73
要打造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机器人市场“热”的同时要“冷”思考,在鼓励应用的同时,要加大对国产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持力度。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6860台。其中,国产品牌只占8%。在“机器换人”背景下,民族产业如何发展壮大,在井喷的市场中分羹?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闻鼎传媒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14中国(义  相似文献   

13.
"12·23"井喷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12·23”井喷周年之际,对事故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防止同类事故的再度发生。事故回顾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境内天然气矿发生井喷,致243人硫化氢中毒死亡,大面积污染,6.5万余人逃离家园,直接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井喷”发生在罗家16号井。罗家16  相似文献   

14.
在重庆“12·23”井喷周年之际,对事故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防止同类事故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15.
“智能家居”一词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电子化住宅”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的生活步入了电子时代,大量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了人们的家庭生活中。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多,人们置身于便捷而繁琐的困扰中。据美国白色家电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80年代中期一户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平均人口为6人,而使用的家用电器数量为18件,驱动按钮数量达到38个。也就是一位家庭主妇每天需要花费3~4个小时来调节家中的各类电器,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颇感繁琐。但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布线、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SmartHome,也就是现在智能家居的原型,从此“智能家居”成为了人们现代化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智能家居”一词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电子化住宅”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的生活步入了电子时代,大量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了人们的家庭生活中。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多,人们置身于便捷而繁琐的困扰中。据美国白色家电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80年代中期一户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平均人口为6人,而使用的家用电器数量为18件,驱动按钮数量达到38个。也就是一位家庭主妇每天需要花费3~4个小时来调节家中的各类电器,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颇感繁琐。但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布线、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SmartHome,也就是现在智能家居的原型,从此“智能家居”成为了人们现代化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缪国栋 《中国安防》2013,(Z1):75-76
在2012年的安博会上,楼宇对讲专馆汇聚了行业内的众多优秀品牌,走访一圈下来你会发现各家展示的产品中智能家居占据不小的空间,有不少企业还在现场搭建了智能家居体验屋让观众亲身体验。目前绝大部分楼宇对讲生产企业不断延伸智能家居产品线,这主要源于楼宇对讲进入智能家居具有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即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区别。楼宇市场做的是批发市场,整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容量  相似文献   

18.
赵琳 《中国安防》2007,(3):74-79
目前的智能家居主要应用在高端用户方面,一些高档小区及高档别墅在智能家居应用上相对较多些。而对普通用户来说,智能家居还未普及到。现在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功能方面显得华而不实,很多产品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实用,这也是导致这个市场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国务院调查组获悉,经过专家组的分析论证,认定这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经过专家组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相似文献   

20.
日前,海尔集团、金域蓝城U—home应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哈尔滨隆重举行。作为哈西板块的标志建筑,金域蓝城将成为海尔U—home智能家居的样板小区之一,正式迈向“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