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不同基质上着生生物群落生态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最佳采样基质和方法,研究使用各种不同自然和人工基质对天然水体中的着生生物群落进行了采样。自然基质选取菹草、光壳钉螺和沿岸石块。人工基质采样装置由载玻片和染色架构成.使用时悬挂于河水之中。对各基质上的着生生物现存量、藻类细胞密度、着生藻类叶绿素a和着生生物干重等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简要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各基质上着生藻类在种类组成上基本相似,以硅藻门、绿藻门为主。优势藻种为舟形藻属短小舟形藻、异极藻属缢缩异极藻和脆杆藻属克洛脆杆藻。不同基质上着生藻类的组成与藻类习性和细胞构造有关,与基质无关。但是不同基质也造成藻种间多样性的差异.这可能与基质表面粗糙程度、水流方向有关。附石藻类表征水体污染效果最好,所以建议采样时选取形状规则的石块为基质.最能反映着生生物群落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氨氮浓度及基质对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附着藻类群落演替规律,本文设置了0.5、1.5、2.5、5、10 mg·L-15组氨氮浓度,利用显微计数法研究了5组氨氮浓度下菹草和载玻片上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将相同群落组成的附着藻类接种到不同氨氮浓度下进行培养,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附着藻类群落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异极藻以及蓝藻门的色球藻为优势藻,在氨氮浓度较高时则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和异极藻以及绿藻门的纤维藻为优势属;在相同氨氮浓度下,基质性质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载玻片基质上附着藻类优势种群数量小于菹草上的种群数量,但当氨氮浓度较高时,基质不仅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而且还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载玻片上绿藻门的毛枝藻(65%)的丰度远远超过附着在菹草上毛枝藻(1%).表明氨氮浓度及基质种类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胥河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了胥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进行评价,探讨应用着生生物进行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胥河在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36种,分属5个门,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13种,硅藻门12种,蓝藻门7种,隐藻门3种,裸藻门1种。着生藻类平均细胞密度为2.80×104cell/cm2,其中硅藻门植物的优势地位显著,占60.2%;其次为蓝藻门,占25.9%;绿藻门、隐藻门、裸藻门占比较小,依次为7.8%,6.0%、0.1%。从空间变化来看,从上游到下游的五个断面,着生藻类数量大体呈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评价结果表明,胥河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状态,上游好于下游。  相似文献   

4.
珠江广州河段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于2007年6月、7月和9月,采用玻璃挂片法对珠江广州河段9个断面处着生藻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叶绿素a、总氮、总磷、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本调查共观察到着生藻类35种,主要以丝状绿藻占据优势,其中毛枝藻是绝对优势种,其最高数量百分比达97.4%;而附着在绿藻藻体的一些硅藻,如异极藻、脆杆藻也是常见优势物种.着生藻类数量丰富,为3.16×104-3.06×106cells·cm-2;种类多样性较低,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为0.15~2.68.从总氮和总磷含量来看,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为Ⅲ类至Ⅴ类之间.调查期间,2007年7月12日举行了"广州市万人游珠江活动",由于活动期间采取的一些截污治理措施,6月、7月水质特别是广州市区河段水质有所好转;但活动过后,营养盐特别是总磷浓度迅速上升,叶绿素a含量和着生藻类数量急剧增加.研究结果说明,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能够得以改善,但需要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才能保证珠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着生藻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1~1999年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着生藻类群落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着生藻类49属,分别隶属于蓝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等5个门。本文还对着生藻类群落的生物密度、优势种等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年度着生藻类群落种类数、生物密度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藻类结皮的形成和发育对尾矿库生态系统重建过程有重要影响。以歪头山铁尾矿库尾矿砂为实验对象,研究衣藻、念珠藻和具鞘微鞘藻结皮发育对不同尾矿土基质表层结皮的盖度和厚度、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藻类在尾矿基质表面可以形成明显的结皮,但纯尾矿基质中藻类结皮较差,经改良后的尾矿砂基质中藻类快速生长并结皮;在相同尾矿基质条件下,结皮盖度、厚度表现为念珠藻衣藻具鞘微鞘藻;藻类结皮对土壤pH的影响较小;藻类结皮降低尾矿基质中的全氮含量,增加磷和钾含量。总体上,藻类结皮改善了尾矿基质的土壤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流沙、防止扬尘、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淡水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2008年对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地区主要湖泊、溪流、雪地等淡水藻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淡水藻类优势种类为:双尖菱板藻(Hantzschiaa mphioxys),端泥生藻(Luticola mutica),拟钝泥生藻(Lutiola muticopsis),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极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imus),寒冷席藻(Phormidium frigidum),赖氏鞘氏藻(Lyngbya lagerheimii),拉氏黏球藻(Gloecapsa ralfsiana),易脆席藻(Phormidium fragile),雪衣藻(Chlamydomo nasnivalis),南极侧果藻(Pleurococcus antarcticus),南极螺翼藻(Scotiella antarctica)和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es).回归分析显示了微、小型藻类细胞丰度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磷酸盐和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南极气候尤其是水温的变化,引起湖泊藻类丰度与种群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垃圾焚烧飞灰浸出液中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为  张烨 《环境科技》2009,22(1):24-26
采用斜生栅列藻、月牙藻、四尾栅藻作为生物指示物,用静水式急性毒性实验监测方法,测试了3种城市固体垃圾焚烧飞灰浸出液fMSwFAL)的重金属抑制藻类生长的毒性。结果表明:当pH值为5和8时,同一受试物具有相差不大的急性毒性:同一藻类,受试物的毒性顺序为:MSWFALⅠ〉MSWFALⅢ〉MSWFALⅡ;不同的藻类,对同一种受试物表现出的敏感性顺序为:月芽藻〉四尾栅藻〉斜生栅列藻。进而对各个受试物的毒性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区污水对藻类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沼泽进行生活污水排放对藻类种群结构及污染生态影响的研究。在海水退潮时,将生活污水排入红树林区,调查藻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当污水排入红树林后,大部分藻类不能适应生境的剧变而死亡,只有少数适应性强的种类可以存活。以扁圆囊裸藻(Trachelomomas curta)、裸藻(Euglena spp.)、线性棒条藻(Rhabdoderma lieara)、鱼腥藻(Anabaena comstricta)为典型污染指示种类。放污水前后,底栖藻类生物量总量(叶绿素T)不呈现显著差异。近海水域藻类基本为自生地藻类,以硅藻(Bacillariophyta)为优势类群。藻类主要根据季节更替而出现种类季节演替及生物量的季节波动。污水排放对近海藻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红树林具有净化、吸收污染物的功能,但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光照度对水柱中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湖库中呈不均匀分布的光照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在水柱中研究了不同入射光照度和斜生栅藻生物量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稀释率为10%的连续流条件下,当入射光照度低于10000lux,即可获得平均光照度低于2000lux时,斜生栅藻出现负增殖,而在摇瓶试验中,在入射光照度为500lux时,斜生栅藻就表现出正增殖。研究发现采用可获得平均光照度这一指标以更好地描述水柱中藻类可获得光资源量的实际状况,可获得平均光照度和斜生栅藻的稳态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水体中pH值和磷酸盐浓度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光照度对藻类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氨氮浓度对苦草上附植藻类定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附植藻类群落定植演替规律,利用显微计数法,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氨氮浓度对太湖常见沉水植物苦草上附植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的样品在以硅藻门中脆杆藻属、直链藻属、桥弯藻属、舟行藻属以及蓝藻门的色球藻属为优势种的样品在放置到不同浓度氨氮的实验组后,最后群落演变成为在低浓度氨氮营养盐下以舟行藻和脆杆藻为优势属,中高浓度的氨氮营养盐下以绿藻门的毛枝藻和硅藻门的小环藻和舟行藻为优势属的附植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在低浓度范围内与氨氮营养盐呈正相关。表明氨氮营养盐对附植藻类群落结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几种海藻表面附着细菌的分离及其gyr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CBS培养基从三种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海带苗(Laminaria japonica)和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表面共分离得到10株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株细菌都属于弧菌(Vibrio).基于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菌株L5、L6、P7、P8、P10、P11、P12与Vibrio splendid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相似性为97.5-100%.菌株L4、P9与Vibrio cyclitrophic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完全一致.菌株U3在系统发生树上独立构成一个分支.本文结果表明不同海藻表面的附着细菌组成也不相同,具有一定的海藻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糖厂废水对博斯腾湖藻类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围隔式生态系现场模拟糖厂生产废水排放对博斯腾湖藻类种群结构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种群结构和生物量均会受到影响,藻类种群数随废水浓度提高而趋于减少,藻类优势种发生变化,低浓度废水会促进藻类生长,高浓度废水则会抑制藻类生长,结论是糖厂废水排放对博斯腾湖藻类种群结构和生长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掺铜可溶玻璃微粒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CuSO4和可 溶玻璃粉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掺铜和铜银混合可溶玻璃微粒对赤潮生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对于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体系,在含铜可溶玻璃中引入一定量的Ag2O,可以减少除藻材料中CuSO4的用量。由于其具有同时缓释Cu^2 、Au^ 的作用,用量为2.0mg/L时,藻细胞的去除率在12h内可达到96.8%,并维持7d以上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掺铜可溶玻璃除藻剂较CuSO4避免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Cu^2 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Effluent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is problematic in nutrient sensitive surface waters and needs to be reduced to meet demanding total dissolved nitrogen discharge limits. Bioavailable DON (ABDON) is a portion of DON utilized by algae or algae + bacteria,while biodegradable DON (BDON) is a portion of DON decomposable by bacteria. ABDON and BDON in a two-stage trickling filter (T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as evaluated using three different microalgal species, 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and Chlorella vulgaris and mixed cultured bacteria. Results showed that up to 80% of DON was bioavailable to algae or algae + bacteria inoculum while up to 60% of DON was biodegradable in all the samples. Results showed that C. reinhardtii and C. vulgaris can be used as a test species the same as S. capricornutum sinc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three algae species based on their ability to remove nitrogen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高东辉  李昌伟  吴霓  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6):801-805, 819
近年来,我国沿海鱼毒性藻类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毒性赤潮藻产生的活性氧(ROS)和溶血毒素是导致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物,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洋地黄皂苷代替活性氧和溶血毒素进行单一毒性实验和联合毒性实验,揭示鱼毒性藻类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和作用方式。实验表明,60日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0.5 h和1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44 μg/mL和1.25 μg/mL。过氧化氢对海洋青鳉鱼1 h的LC50是144.5 mmol/L。分别以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法、相似性参数法及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致毒实验评价,结果显示,过氧化氢与洋地黄皂苷对青鳉鱼的联合致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为方便鱼毒性藻类毒性评价,通过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毒性实验引入鱼单位(Fish Unit,FU),定义使一条日龄60 d,体重20 mg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中0.5 h死亡所需的浓度为1FU,1FU相当于洋地黄皂苷浓度3.44 μg/mL。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人工强制混合过程对水体藻类群落演替的作用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扬水曝气系统对金盆水库主库区水体进行原位人工强制混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库水体理化参数及藻类进行原位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金盆水库水体藻类共6门28属51种,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可显著抑制水体藻类的生长,并对其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前,藻类主要分布在表层水体,其中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优势种属;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后,表层水体藻密度大幅降低,藻密度垂向分布趋于均匀,优势种属有向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演替的趋势.本研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结合临界层理论(critical depth theory)和藻类生长特性,分析了人工强制混合过程中金盆水库水体藻类群落结构时空演替和主要理化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主要通过迅速破坏水体热分层稳定性和显著增加水体混合深度(Z_(mix))来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时空演替.  相似文献   

18.
贵州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放养鲢、鳙鱼控藻的响应特征,分四季对百花湖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共检出浮游植物147种,绿藻在种类组成上占绝对优势,共计76种,其次为硅藻31种、蓝藻27种、隐藻、甲藻和裸藻各4种,金藻仅1种。浮游植物丰度在9.69×106~150.89×106 cells/L之间,生物量在3.57~16.80mg/L之间;蓝藻在丰度上占优势,其主要物种类群是假鱼腥藻属;硅藻则在生物量上占优势。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以蓝藻、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春季硅藻和绿藻减少而蓝藻增加;夏季以蓝藻、硅藻和隐藻为优势类群;秋季以蓝藻、硅藻、隐藻和绿藻为混合优势类群。百花湖浮游植物形成以假鱼腥藻占绝对优势的群落结构可能与放养鲢、鳙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