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钻井工业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钻井工业每年发生大量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中东某采油区13年间3008起各类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影响下钻井事故发生的分布规律,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统计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季节,事故发生较为集中,在气候宜人的季节,事故相对较少;斋月所在的月份,事故数量明显增多,与斋月相邻的两个月事故数量明显减少;各类事故按其严重程度呈现金字塔形分布;手脚受伤在LTI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HSE管理质量和承包商的变更对事故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明鹏 《安全》2011,32(3):1-4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双下降"趋势。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这一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四川省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交通、消防等领域事故频发,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以铁的意志和手腕,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瓦斯积聚,预防瓦斯爆炸事故,从操作行为角度研究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首先,划分局部通风机的整个服役周期;其次,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深入分析局部通风机服役期间的人因失误;最后,对局部通风机服役期间出现的不安全动作进行阶段性、结构化划分。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通风机服役周期有选型、安设、运行3个关键阶段,各阶段出现的7大类不安全动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行为原因。为此,基于PDCA循环理论,制定出局部通风机整个服役周期的操作行为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我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征,选取2005-2019年国内852起重特大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Python编程语言针对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年份、季度、月份、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地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国内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在不断下降;第四季度发生重特大事故最多,而第三季度平均每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重特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随月份显示出反复波动的趋势,均呈现3个"^",形;工作日期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数量最多,非工作日平均事故率最大;国庆节是重特大事故发生最多的节假日;贵州、湖南、山西、云南、河南等省份"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加强安全和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5.
2015年,作者调研收集了石油开采企业的64起事故,通过走访调查得出了事故原因,并将事故一级因子分为人的不安全心理、管理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本刊2016年第3期《油田事故原因的心理分析》中介绍了第1类事故因子——"人的不安全心理",本期作者将介绍剩余的3种事故因子,其中涉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事故看似与心理无关,实则是环境引起了员工心理变化;而涉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事故似乎与心理有关,实则可能由设备导致。只有发掘事故原因中的深层因素,区别各种事故因子,才能"对症下药",排除干扰,进一步预防事故。  相似文献   

6.
<正>事故确切定义的重要性以往人们使用较多的事故定义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一个或者一系列意外事件"。这个定义没有说损失的类型、大小以及由谁来规定,没有说适用范围,也没有解释事件是什么,不确定因素很多,它不能从众多事件中确切地规定出一个叫做"事故"的事件来,也就是事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如果能对事故进行确切定义,则可以解决以下5个问题:1.安全科学的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在事故定义明确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8.
正"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吸取过去事故的惨痛教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上不认真、不扎实,走形式、走过场,事故企业连续被查处、被通报、被罚款,企业相关负责人仍旧严重违法违规、我行我素,最终酿成惨烈事故。"这是江苏响水天嘉宜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的问题,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9.
"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在本企业的事故追查记录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可以说:"三违"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对"三违"现象加以分析,目的就是找出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起爆炸事故进行了事故情景分析和计算,确定了事故中的爆炸物质及其质量,再通过对爆炸能量的计算得知甲苯为主要爆炸源,且一次氢气爆炸是二次甲苯爆炸的引燃源。综合"两类危险源理论"和"瑟利模型"建立了涵盖事故避免因素的事故因果连锁图,并对事故进行了致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工艺不成熟、设备存在安全缺陷、安全管理不完善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企业事故费用的估算指企业在某特定期间内(如一年、一个运营期间或一项工程期间)因事故导致的全部损失费用。一、事故费用的估算方法介绍下面介绍几种事故费用估算方法。1.逐个费用相加法把在特定期间内每起事故的费用相加就得到该期间内的事故总费用。除了事故发生率很低的  相似文献   

12.
事故致因模型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的重要理论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是决定事故预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目前国内研究较为持续和系统的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其在事故分析时的可操作性。首先,研究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组织内、外部原因的各个阶段原因因素的划分情况;其次,根据得到的各阶段原因因素划分结果,对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原因的因素进行了编码;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事故致因"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的各原因模块中的原因因素,并得到了不安全动作和物态、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外部因素等5个层级原因,确定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30个原因因素。对事故原因因素进行系统编码,提高了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预防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其应用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重庆开县"3.25"天然气井泄漏事故原因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重庆开县"3.25"井漏事故进行了纵向剖析,并与"12.23"事故的横向原因作了对比,并分析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降低本地区石油天然气开发事故发生率的防范措施。"3.25"事故主要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孔隙发育、套管破裂引起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甲烷对温室效应的作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担心事故"经常化"以及对当地群众的心理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岁末年初历来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及火灾事故高发期.近日,市安委办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元旦春节期间、本市和全国"两会"期间以及冬奥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力压减事故发生,为2022年开好局、起好步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在谈到近来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重大事故接连不断的情况时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可说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仍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下去,严不起来"。 会后有专家说,要解决"落实不下  相似文献   

16.
行为安全     
正美国安全管理学者海因里希曾调查美国约7.5万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其中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这些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到88%。行为安全不仅关乎"人的不安全行为",还包括组织不安全行为。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却在管理上不得法,使得"行为安全管理"难以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3月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危险化学品事故多发地区和重点监管地区遏制事故专题会,分析研判形势问题,研究完善对策措施,并对"两会"期间和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浩水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浩水在讲话中要求,各地区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从保大局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做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他强调,突出重点,加  相似文献   

18.
易安民声     
正"‘十三五’愿景:愿安监人不再为事故忙碌。"——易安网友撰写博客文章称,在过去的岁月里,每每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在事故现场总能看到安监人在现场忙碌的身影,往往这里还没有处置完,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有新的任务、新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工作任务一个接一个,没有多少休息时间。愿"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事故不再发生,或者很少发  相似文献   

19.
为给事故预防与调查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运用信息科学与安全科学方法,开展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所致事故模式研究。基于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构建安全系统中安全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分析安全系统中引发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并构建"信源-预测-决策-执行"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根据事故案例,分析验证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主要包括"真信源—安全信源"信息不对称、"安全信源—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和"安全信宿—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等3种事故致因模式,且具有充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胡馨升  多英全    张圣柱    吴昊    张昕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2):180-185
为了研究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研究,对事故发生时间、区域、类别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是事故多发期,东部沿海地区是事故多发区。主要事故类别、环节、直接原因、经济类型分别是爆炸及中毒、窒息,生产环节,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分布在采矿业、制造业等7大门类中,除制造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事故起数位居第二。将“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间的事故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总体特点基本一致,2006—201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平均下降19.3%,18.3%,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