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资源承载力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2000-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湿,淄博、日照处于超载状态,其它处于富余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小协调发展是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1978—2004年成都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成都市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为成都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经济承载力富余,但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超载;③协调经济与资源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实行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选取甘肃省和武威市为参照区域,分析了1995-2009年民勤县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土地资源是民勤县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1995年以来民勤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富余且较稳定,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超载且上升缓慢,综合承载力处于轻度富余状态;民勤县正处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1996—2005年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河北省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承载力于2004年后呈现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河北省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与环渤海的其它4省市相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河北省内11个地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存在着地区差异。通过河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河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承载力分析方法,分别以全国和河南省作为参照区对商丘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①在研究时段内商丘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②商丘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土地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资源超载比例较高,但总体呈减少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商丘市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和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条件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为例,研究了中国各省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而计算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现象,超载与盈余并存;多数省份处于接近或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临界值,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005—2014年天水市及各区县的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无论以全国还是以甘肃省为参照区,2005—2014年天水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且整体呈减小趋势,但综合承载力在2009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天水各区县相对资源承载力仅有清水县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在超载区县中,甘谷县的超载尤严重;以天水市为参照区,呈超载状态的有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其中,甘谷县、武山县超载较严重,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呈富余状态。天水各区县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并且其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较大,因此为保证天水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适当增加耕地资源、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  相似文献   

8.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并结合库区实际扩展了传统指标体系,改进了权重算法,研究了2001-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生活水平的相对承载力与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近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综合承载力偏低,人口严重超载.②随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③库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对把握库区资源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三峡库区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分布,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变得越发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泉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亟需对其市域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城市的发展,从生态敏感性的视角,通过对泉州市域的生态用地和城建用地的划分,在以保护生态用地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用地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进行测算,最后分别按照国际和国内两种指标来测算其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黄贤金  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36-42,5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4个子系统中选取23个指标对库区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的Landsat TM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熵权TOPSIS和灰色模型对库区土地承载力、土地社会、土地经济、土地环境及土地资源子系统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在2002—2014年的土地承载力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167、0.152、0.352、0.473、0.899,以三年为步长,预测到2014—2026年库区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171、0.272、0.424、0.653、0.979,表明土地承载力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相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河池市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成为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且土地资源安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资源环境安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河池市土地资源压力状态和承压状态,选定24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池市2005-2010年土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2005-2010年土地资源安全程度逐年升高,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历史厚德载物,给人们以机会。改革开放,在浙江大地谱写了雄伟的交响诗。无论是天天生活在浙江10.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们,还是行色匆匆的中外游客,都会为她的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良好和文化底蕴雄厚而赞叹。但,浙江毕竟是资源小省,资源约束日渐突出,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且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如何逐步建立起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低耗、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决策层面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开始逐步实施.同时,我国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些政策与方针的提出就是力图实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发展.因此,首先应在理论上正确认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从内涵、特征与功能等方面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梳理.这是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承载范围内最佳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整体状况及区域内部差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年山东省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全省和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环境本底脆弱导致山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高,综合发展指数为0.33;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序参量可分为4种类型,呈现出北部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和自然条件因素、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才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些年德州市平原县粮食和耕地变化情况,采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分析了其城镇人口承载力现状,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预测2016—2020年平原县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和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研究表明:平原县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土地资源城镇承载指数(LCCI)长期处在0.08以下,粮食自给率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测到2020年土地承载力指数达到0.13,富富有余状态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7.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理论和实践界越来越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允许范围内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的缘起与理论演变,从理论层面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理清脉络,这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大都市的建立和奥运会的举办,北京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也更加受到重视。构建了由资源、经济设施、生态环境、文化心理及社会管理组成的旅游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区域差异,提出了提升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建议。结果表明,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即将达到饱和;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其限制性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今后应加强旅游规划来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建立克服或回避限制性因素的可操作性旅游计划,加强区域统筹安排和生态规划,进行合理的旅游分流,实现旅游人数的区域调控,从而提升旅游环境的承载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005—2014年天水市及各区县的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无论以全国还是以甘肃省为参照区,2005—2014年天水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且整体呈减小趋势,但综合承载力在2009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天水各区县相对资源承载力仅有清水县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在超载区县中,甘谷县的超载尤严重;以天水市为参照区,呈超载状态的有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其中,甘谷县、武山县超载较严重,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呈富余状态。天水各区县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并且其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较大,因此为保证天水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适当增加耕地资源、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对全省近10年的土地资源、粮食生产及人口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对2005-2020年全省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分别进行了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精确度,取各种预测方法的平均值。根据安徽省情将其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档生活标准,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安徽省土地承载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全省发展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