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充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各项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对于预防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具有积极意义。环评审批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好环评审批权限、强化环评事中事后的监督,在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础上,环保部相继下发了《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环保部公告第7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关  相似文献   

2.
<正>为落实国家电子政务的有关要求,方便企业办事,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审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以及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审的需要,环保部推出《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申报系统》。系统部署在环保部的门户网站上,IP地址为http://eps.mep.gov.cn/EPS/,为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提供建设项目环评和验收所需文件、表格的上传和填报等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4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体制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在北京开。本次座谈会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主办,90多家单位的160余名出席了会议。2013年底,环保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环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范围、进度、安排、要求和保障措施,同时确定在2015年底全面完成环保系统的事业单位改制工作。此次座谈会目的是为了增进会员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汲取改革中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推进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工作的进程。在会议中,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化环评审批改革,顺应当前国家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方向,强化环评机构独立法律地位,自2010年起,环境保护部开始启动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体制改革,促使环评技术服务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改革试点基础上,2013年底,环保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机构改制,以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5.
动态     
<正>01.严把环评关口提升审批效能——2015年上半年环保部环评审批综述在战略和规划环评方面,上半年,环境保护部受理规划环评报告书17项,完成审查27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战略环评工作确定了总项目和分项目承担单位,完成经费划拨,开展了前期调研;中部地区战略项目完成成果汇总;组织编写了《促进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中原经济区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心(下简称"环评中心")是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2003年成立的内设二级机构。环评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为环保部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作为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从事综合环境保护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管理等职能。  相似文献   

7.
<正>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落实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贯彻党的十八大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提高环评制度中建设项目管理效能,环保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措施,在环评制度改革方面连续下发三个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国家经济运行决策的第一窗口。为了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推进环评行业管理改革创新,近期,环保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行动,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深化推进环评资质管理;开展环评机构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环评技术市场秩序;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深度融合,强化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规划环评落地,利用规划环评推动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环保部发出的重启绿色GDP研究、进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声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曾担任过国家环保总局(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的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是国内较早提出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环保官员。5月4日,《环境与生活》记者来到牟广丰办公室,听这位"环保战线的老兵"讲述有关"绿色GDP"的过往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区域战略环评具有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环境机理复杂等特点,如何保证区域战略环评的实施效果是当前应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从区域战略环评的特点和跟踪评价的含义及作用出发,提出了在区域战略环评中推进跟踪评价的建议,并从责任主体、评价范围及介入时间、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应从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两方面推进战略环评中跟踪评价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8月27-28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主办、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15年流域规划环评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30余家环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技术咨询单位的近10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刘晓文副所长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影响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在内的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保障,环评面临的监管任务重,工作量大,支撑环评的基础数据建设长期以来滞后于需求,在环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探索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环评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支持环评监管决策,围绕环评中的核心要素打造"环评一张图"会商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完善环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强化环评机构独立法律地位,促进环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11月25日发布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的通知》(环办〔2013〕109号,以下简称《通知》),对推进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出台背景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4.
<正>规划环评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将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作为规划环评的着力点,将统筹规划实施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将规划实施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出发点,已经逐步成为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贯彻"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方针的重要抓手;在机制体制层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其评价对象及编制范围、执行情况、信息公开和编制单位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的对策。旨在为规划环评的全面深入开展,发挥规划环评源头防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为促进我国环评技术的发展与学术交流,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进步,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武汉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承办。来自国内外的200余名环保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各领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评预测模型应用与研究进展、污染防治理论及应用研究、环境风险预测与方法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今年大会首次采用小组专家点评与集体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为全面、深入、准确地贯彻执行新《环保法》,加快环评制度改革,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环评管理中的应用,吸取国外环评经验,探索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与环评的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文,共同探讨和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一、征文范围1、新《环保法》贯彻和执行与环评领域制度创新2、"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原则,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环评管理、规范环评行为,保障环评制度有效执行。加强环评管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深化环评体制改革、推动环评管理转  相似文献   

19.
会议简报     
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修订及环境噪声预测模型及应用研讨会”,于2016年3月8日至10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29个单位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梁鹏书记在开幕会上发言,指出根据环保部陈吉宁部长提出的:“环评是污染防控的前置保障,要通过准入导则的制定和解释,提高导则规范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增强环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未来环评导则编制将在重构的导则体系下开展,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的导则重点内容包括预测模型的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分配环境容量、给出项目排污清单;同时建立配套的污染源强手册或基础数据库。导则重点解决纯技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包娜 《环境与发展》2020,(1):33-33,35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环评工作存在低效推进、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公众片面参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环境保护效果。本文以现有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旨在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