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相关政府部门已有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目标体系有效衔接,并将其应用到多层级行政单元组成的区域和流域,是当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应用领域亟待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压力,将珠三角21个地级市划分为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包括特大型中心城市、城市群重点城市、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热点城市、沿海经济带城市和生态屏障功能城市,结合各级政府中长期规划体系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的分区管控相关思路和要求,提出了针对区域总体和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对应的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环境质量底线、生态风险管控、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相应的产业退出和准入建议。研究重点强化了优化发展区的发展规模管控要求,探讨了土地更新过程的产业退出负面清单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是我国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中部地区当前和中长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对推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分析入手,从资源环境视角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担的粮食生产安全、流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以下简称"三大安全")的重要战略任务,并以"三大安全"为主线,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当前的态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中部地区"三大安全"地位十分重要,而当前态势及未来挑战极为严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包括改变区域发展模式、优化国土开发秩序、设立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优先任务、完善区域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云贵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土壤侵蚀、石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生态服务功能整体趋于退化;矿产资源开发损害区域生态功能、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速挤占生态空间以及水资源高强度开发导致流域生态恶化的风险均将持续加大。云贵地区生态环境演变态势整体堪忧,应坚持保护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合理布局与效率并重,实行差别化的资源型产业引导对策,保障环保投入持续加大,推动云贵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严重、累积性健康风险突出、系统性生态问题尖锐、内在性体制机制问题依旧。对新型城镇化实行生态红线管控,是破解重大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城镇集约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的有效手段。生态红线的划定,应立足于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我国城镇化的区域性特征,而且要有层次性。为了保障新型城镇化生态红线管控效果,需要在生态资产量化的基础上,完善政府生态监管机制、坚持协作管理和公众参与、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生态审计考核和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若干城市群,建设现代化交通体系是加快城市群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城际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快捷、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将为区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支撑。以粤东城际铁路汕头至潮汕机场段为例,从环境敏感区段、城市建成区等方面进行环保选线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研究,总结城际铁路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要点,以期为类似铁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尤其是城市河段水质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水资源缺乏,再次是环境地质灾害表现突出.提出应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管理,以改善河流水质和城市空气污染,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构建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广东省和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环境人居风险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现状与战略问题,研判了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广东省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面临的中长期挑战。分析表明,广东省要继续引领全国绿色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包括深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化、实施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加强环境人居安全保障等。  相似文献   

8.
<正>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同时,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用水关系较为紧张,流域性水环境污染、城市群大气环境污染、生态空间遭受挤占等形势严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任务艰巨。随着中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速,区域开发规模与强度将进一步加大,面临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应对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带来的热岛环境问题,需要对该城市群热环境做详细分析和研究。以北部湾城市群为研究范围,MODIS地表温度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统计分析、趋势空间可视化以及空间聚类量化等方法完成该城市群2001—2015年的热岛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5年北部湾城市群强热岛区域面积呈扩大趋势,南宁、北海、茂名、海口等主要节点城市形成多个北部湾区域热中心,其中南宁为最大热中心。广西高频热岛地区总体沿"南宁—北海"连线方向分布,南宁、北海对广西北部湾的热岛格局起主导作用,广东和海南高频热岛区的分布方向与主要城镇的空间分布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各主要城市的城区边缘多出现热岛强化现象。热点的分布特征受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显著,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会产生稳定的热点和冷点。整个北部湾的热点范围有扩大趋势,广西区域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东西融合、南北对接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重点流域环境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数十年,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中原经济区水资源制约显著、部分河流断流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尽管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中部地区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情景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的中长期发展将加剧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导致生态空间受挤占,矿山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流域发展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将受到空前威胁。为了破解影响中部地区战略发展的生态安全制约,必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珠三角地区借地域、政策优势,领发展之先,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区域。然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构性矛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加上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珠三角地区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众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在分析全国生态安全格局和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我国生态安全功能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其产业结构特征,并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存在的局部地区资源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或流域性生态功能威胁以及生态本底退化等问题,从产业调整、环境准入和生态修复三个角度提出环境管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三小"场所(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下同)大量出现,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建筑物没有办理消防审核验收手续,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地区水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水环境质量改善已进入攻坚期,而污染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通过系统分析近15年来珠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结合区域水污染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源结构、空间布局、资源效率等因素,总结出水污染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区域水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其本质是社会问题。它是人类资源利用和管理发生利益冲突和偏差的结果。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民主政治四个维度在社会发展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是人们首先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反思趋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成为区域水资源供给主体。目前,水资源开发已远超安全警戒线,地下水超采严重。伴随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城镇生活用水量及生活点源排放将继续增长,加之耗水型产业比重过大、城镇化发展快速但质量偏低、用水效率偏低、水污染处理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必然会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存在缺水向生态和农业系统用水转嫁,河流断流、地下水漏斗加剧等生态风险。为缓解该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应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提升用水效率,优化用水结构,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增长,逐步降低生活、生产用水,补偿被挤占的生态用水。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城市群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时空变化,以对未来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TOPSIS模型为基础,结合离散系数、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关中城市群各城市2008-2017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及承载力构成要素间协同机理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2008-2017年持续增长,其中西安、铜川和其他城市承载水平呈现由高到低的3级空间分布;10 a各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主要为高水平耦合、中度协调,西安和其他城市呈现趋于两极化的耦合协调格局;各城市相对发展格局由资源环境超前型转变为同步发展型,近年来逐渐转向资源环境滞后型;资源类指标是影响关中城市群承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该结果可对城市群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和其与现行规划的衔接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基于当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及人口流动态势,通过对人口就近城镇化政策的梳理,分析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和风险。为减缓就近城镇化进程中因人口集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珠三角地区水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所涉及的水资源系统、供水用水系统、水环境污染系统、社会和经济系统、各产业用水指标等多个领域中选取多个指标,构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法对指标进行约简,得到较为精简的指标体系;利用Topsis评价法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八个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为区域水环境的管理和水污染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