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不能满足页岩气开发这一新兴产业环境保护需要的问题,通过对涪陵示范区页岩气开发特点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现阶段页岩气开发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存在的问题:环评单元、介入时机不明确,评价依据与页岩气开发特征不符,评价内容和深度不够;"三同时"管理困难,环保竣工验收对象、内容、时间不明确。提出的建议包括:加快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监测和研究,制定页岩气开发相关环保法规、导则和技术规范,开展页岩气开发规划环评,建立环评管理体系;建立页岩气开发"三同时"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推进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理,制定页岩气开发环保竣工验收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钢铁建设项目》(HJ 708—2014)的编制既满足了国家环境保护管理的需求,也是对我国现行环保标准的有力补充。该导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为基础,各要素导则为依据,总结钢铁建设项目环评经验,结合钢铁行业特点,明确了钢铁建设项目的环评要求,具有编制程序严谨、适用范围明确、行业特点突出、二噁英评价务实的特点,为进一步规范钢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强化钢铁行业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究,推进高新技术应用;强化污染防治,弱化环境影响预测;加强规划环评,探索行业政策环评。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习和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提出要客观、规范地做好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应特别关注新导则中评价等级划分、噪声源强确定与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噪声防治对策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就推进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全过程互动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原则、内容和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既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要求,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管理要求,将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环评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ADMS模型由英国剑桥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新一代大气扩散模型,该模型已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推荐模型之一。同时,国内外ADMS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介绍ADMS基本功能,以及国内学者对于ADMS模型的应用研究、对比研究以及敏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中,有关前言部分的内容和写法多种多样,不少环评报告书的前言编写不够规范,没有起到前言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2011)的要求,准确反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题内容,体现其特色,针对导则总纲有关前言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就目前环评报告书前言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稀土采选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标准规范难以支撑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亟需出台稀土采选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规范和指导该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于环评导则体系重构的总体构架,对导则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分析并探讨了导则制订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标准规范相衔接、稀土伴生放射性、污染源强核算方法、离子型稀土开采工艺优化等几方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困难,即评价方法的不成熟和获取资料的困难;然后重点分析了评价中的公路网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环境信息的不确定、空间信息的不确定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最后提出了 4种解决困难和降低不确定的方法,即制定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广泛开展公众参与以及通过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介绍了导则修订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评价依据和程序要求、电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评价标准和技术、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导则主要内容作了解读;分析了新、旧导则的区别;并就开展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需注意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环评及其相关技术导则体系,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了开展导则体系顶层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复合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其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系统梳理我国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从完善我国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支撑体系角度,提出了破解技术瓶颈的建议,即辨析流域开发对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构建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开发水文节律影响预测法规模型、完善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最早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从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初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推出了大气、水环境等环评导则,特别是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十年间,环评、验收导则体系初步形成,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宏观  相似文献   

13.
马飞 《环境与发展》2020,(1):27-27,2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土壤本身或与之相关的环境要素之间在物质、能量转移循环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 964-2018)为依据,对污染型土壤环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颁布,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实践,分析了地下水环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的数值模型部分内容已经落后于水动力及水质等数学模型的发展,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际需要。建议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精细化研究,研究不同模型维数、不同模型类型之间模拟结果的差异,并开展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阐明影响预测结果的主要模型参数,建立适合我国环评应用的数值模拟预测共享软件平台。同时,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法规化研究,提出适用于国内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值模型清单,建立法规模型验证案例库和法规模型库,提出进入法规模型库的入库标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中模型的使用,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数值模拟预测规范化、科学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系列技术导则应遵循的5个原则:科学性、普适性、时效性、经济可行性、导则之间的衔接性,通过对地下环境结构、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地下水导则中地下水定义范畴进行讨论,传统上"土壤层"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建议在土壤导则中将土壤定义为生态系统"土壤层"之外的包气带的土(岩)。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制定统一的土壤标准极不现实,现状监测的目的主要是留存对照值,建议根据土地利用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环境风险筛选值,即人体健康的清洁值作为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环境影响评价》2020,(1):I0001-I0001
01.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近日,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9)(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规划环评导则总纲》修订坚持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在现状调査、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与“三线一单”的具体衔接要求。修订后导则更具操作性和引导性,可切实发挥规划环评在产业定位、布局、规模、时序等方面对规划的优化调整作用,有力推进各项环境管理要求落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将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入发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但目前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目的、评价内容等还有很多不同意见。本文提出后评价应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某些难以或不可能进行准确预测的环境影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阶段某些尚未显现的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引起地方政府、公众、专家们的特别关注或存在很大争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化。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结果的验证不应成为后评价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源头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优势。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规划环评中,能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开发建设决策链的前端,实现从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生态破坏。梳理国际上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与基础,总结我国历年出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关导则、指南和标准等,提出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现存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探究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纳入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性,并提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地位;完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支撑体系;开展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试点;统筹考虑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其中第二章第7条指出:"国务院、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的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包括对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及利用,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章节或者进行说明。"迄今为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亟待整改的地方,分析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更科学的指标体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