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磷.生态养殖区水质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明显低于水源区.调查同时发现,河蟹生态养殖区因栽有大量的水草,对氮磷的吸收比较充分,故生态养殖区的氮磷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较水源区要小得多,叶绿素A的动态变化也证明了水草的生态意义.总体而言,生态养殖区的水质要明显优于水源区,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指标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指标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旨在表达河流综合水质信息,做出合理的定量评价.其主要程序为: 首先使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然后以水质目标为基础,采用超标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各指标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的加权和求得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以此作为依据来进行水质评价.以2007-2008年海河4个监测断面的96组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变化.1-2月各断面水质最差,多为劣Ⅴ类标准;4月和9月的上游调水使水质得到改善;7-8月以及10-11月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质大幅下降.由于下游污染物的排放,二道闸断面水质劣于前3个断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校园景观水体的水质污染特征及规律,结合富营养化常规监测指标,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及基于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法对重庆某大学校园景观水体(静湖)冬季枯水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高锰酸钾指数超标点位为83%和17%;而总氮和总磷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与Ⅴ类;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且各因子对富营养化的贡献大小为叶绿素a总磷透明度、高锰酸钾指数总氮;该人工湖冬季枯水期综合水质已呈现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黄河内蒙古段干、支流2011年水质总体情况和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水质类别判定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3个监测断面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黄河内蒙古段监测断面达标率为65.22%,其中,内蒙古黄河流域干流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支流水质58.3%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呈重度污染,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支流水质的改善。内蒙古黄河干流入境段、出境段综合污染指数为0.57-0.38之间,水质相对较差;中段综合污染指数在0.29-0.36之间,水质相对较好;入境与出境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7和0.34,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黄河在内蒙古段水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于2017年3月、8月和11月,每月月初对绵竹市两条典型河流(绵远河与马尾河)5个监测断面表层水样进行采集,选取8个水质指标进行因子特征分析,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两条河流水体呈弱碱性。单因子评价法表明,总磷(TP)为两条河流水质的主要限制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除马尾河中间断面外,其他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且枯水期水质最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NH3-N)、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主成分分析表明,断面水质主要受砷(As)、溶解氧(DO)、CODMn、氟离子(F^-)、TP和NH3-N等多个因子影响,出境断面水质优于中间断面。3种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价结论不一致,所以应用多种方法来评价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镇江内江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分析水质常规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价镇江内江现有的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内江水体污染程度相当严重,较大区域的水体为Ⅳ类,部分区域为Ⅴ类,总磷(TP)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权重在各监测时期内各监测断面中均在30%以上,另外总氮(TN)指标也偏高,权重仅次于总磷(TP),最大达到30%多,也是内江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7.
湖南大通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水质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检验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渔业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于2011年4-9月(河蟹主要生长时期)对湖南大通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进行调查监测.大通湖水源区常年肥水养鱼,TN、TP、CODMn等均超标,水体呈富营养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TP等超标.9月底,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CODMn、TN、NH4+-N、NO2--N相对于水源区分别降低了56.5%、72.9%、66.6%、79.5%;而TP的质量浓度有所上升,增幅为83.3%.TP的上升与水源区水质、后期饲料投喂量增大和伊乐藻的衰亡有一定关系.总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且池塘中大量水生植物对N、P的吸收效果显著,池塘水质显著优于水源区.  相似文献   

8.
沈阳辉山明渠中上游污染水质评价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城乡结合区域的辉山明渠中上游渠段的11个采样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其整治对策。结果表明:CODMn、CODCr、BOD5、NH+4-N、TP、TN这6类指标均为重度污染,其中1-3断面污染最严重;溶解性有机物和营养性物质氮是辉山明渠中上游主要污染物;除1-1断面外,其余10个采样断面的综合水质级别均为劣Ⅴ类,且8个采样断面水体已黑臭;点源和面源等复合污染源使辉山明渠中上游水质污染严重,这是城乡结合区域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特点。最后探讨了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实现农业流域和景观流域完美结合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渔业生产水域,监测与评价其水质,掌握渔业生态环境特征和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松花江干流布设23个监测断面,通过现场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分析与调查,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依据国家地表水3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指数(P)、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A)及生物多样性指数(H)等对松花江水质及渔业生态环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在5.0 mg/L以下,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值在8.0 mg/L以上.浮游植物有102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占47.8%;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其中轮虫种类最多,占57.6%.冰封季节是鱼类生态脆弱期,经过多年的治理和污水截流,松花江干流水质逐渐好转,P值为1.05,A值为1.25,浮游植物H值为2.48,浮游动物H值为1.58,整体上已由中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渔业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逐渐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松花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水质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带有主观性的缺点,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熵权系数,应用属性识别法对天津市大港区7个河流断面的水质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7个河流断面的污染程度均较严重.研究表明,属性识别法在水质评价中不仅能反映综合等级,还能通过综合评分识别同一等级内水质的差异,可为区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和治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东江河源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江河源段水质现状并推测其水质发展规律,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依据东江河源段全部7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中的5个断面(分别为新丰江水库断面、枫树坝水库断面、龙川城下断面、临江断面和江口断面)在2001—201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年平均值,选择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4个指标,参考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分析评价东江河源段的水质,并讨论其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东江河源段水质总体良好,水库库区断面除枫树坝水库断面TN指标在2012年处于Ⅲ类水之外,其他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东江干流断面除TN外其他3个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且江口断面TN在2009年和2011年被污染为Ⅲ类水,在2010年和2012年被污染为Ⅳ类水,而龙川城下和临江断面TN在2012年被污染为Ⅲ类水。由4个指标的历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东江河源段水质存在较大的氮、磷污染风险。氮、磷污染的空间格局和污染物通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下游的污染风险大于上游。  相似文献   

12.
女山湖围网养殖对水质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对女山湖围网养殖内外水质的差异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差异进行监测。2009年3—5月,以黑白瓶法测溶氧(DO),重铬酸盐法测耗氧量(COD),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氮(TN),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总磷(TP),PHS-3精密数显酸度计直接测定pH值,重量法测定悬浮性固体和溶解性固体;1/16 Peterson采泥器取样,对底栖动物鉴定、计数,并计算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围网内外水质的理化指标存在差异,围网内酸度、COD、TN、TP、有机质高于围网外。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8种,网围养殖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Jaecard指数为0.46)。围网内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低于围网外。建议通过湖泊围网的合理布局提高湖泊生产力,恢复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流溪河水质评价与监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流溪河水源1997-2003年连续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有机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流溪河水源的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逐年升高,水质逐年变差,尤其近3年来出现重污染现象,且各断面在枯水期受到的污染最严重;其次为丰水期;平水期受到的污染最轻.最后提出了加强有机污染监控和保护流溪河水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石岩水库富营养化主控因素分析及潜在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石岩水库发生富营养化,保障深圳市供水安全,在分析石岩水库近年来水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采用WASP水质模型对石岩水库水质状况进行预测.选取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叶绿素a等指标,对模型中参数进行率定验证,并对2015年石岩水库水质指标进行预测,从营养盐浓度、氮磷比值、气象条件以及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石岩水库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和富营养化发生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2015年石岩水库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富营养化主控因子主要为营养盐浓度及氮磷比值;水库整体发生富营养化风险较小,但库汊、岸边等流速较小水域存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别采自农田、果园、企业周边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运用土壤达标率、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指数法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环境中Hg、Cd、As、Pb含量均值均超过推荐背景值;变异系数显示Hg和Cd的分布最不均匀,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只有部分土壤受到了Cd和Hg不同程度地污染,主要是企业周边土壤,而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环境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小于40,土壤风险指数为97.5,尚处于低污染、清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色谱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9个断面沉积物样品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沉积物中ΣPAHs质量比范围为68.6~4 226 ng/g,平均质量比为685 ng/g;7种致癌单体Σ7PAHs质量比范围为23.7~1 265 ng/g,平均值为261ng/g,属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中ΣPAHs质量比最高点位于化工园区下游,其余断面质量比较低且变化较小;化工园区下游以2~3环为主,占总量的50.66%,其余断面以5~6环为主,占总量的25.90%~67.01%。沉积物中PAHs来源主要为木柴、煤燃料的高温燃烧。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和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表明,化工园区下游沉积物存在生态风险,有必要开展PAHs污染来源调查和底质生态修复研究;其余断面存在潜在生态风险,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沈阳市4个自来水厂16例监测井为对象,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国标F值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法对沈阳市2010年枯水期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氨氮、硝酸盐、硫酸盐、p H值、总硬度、总铁、锰7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结果表明,3种方法联合使用更能真实地反映水质状况。国标F值法得出,评价结果中Ⅳ类为43.75%,Ⅱ类为37.5%,Ⅴ类为12.5%,Ⅰ类为6.25%,评价结果为水质较差;灰色关联评价法得出,Ⅰ类为62.5%,Ⅱ类为18.75%,Ⅲ类为12.5%,Ⅳ类为6.25%,评价结果为水质较好。由此得出,灰色关联评价法评价结果较差,则水质状况较差;国标F值法的评价结果较好,则水质状况较好;当灰色关联评价法评价结果较好,而国标F值法的评价结果较差时,则水质状况有恶化的趋势。根据单项水质指数法评价结果,能清晰地看出水质指标的超标情况。根据评价结果,沈阳市二水厂4个监测井的水质均较好,一水厂和八水厂有1个监测井水质较差,四水厂有两个监测井水质较差。除氨氮、总铁和锰等指标严重超标外,其他水质指标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于桥水库上游控制断面——天津果河桥断面1999-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该断面6项主要污染项目的超标情况,采用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此6项监测指标的月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研究这6项指标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及年均值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果河桥断面水质超标情况及该断面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得到于桥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结合污染源调查,提出富营养化控制措施.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是磷元素,7-9月蓝藻暴发事件主要是由库区底泥中磷元素的释放所引起的,并且底泥中磷元素的释放受铁氧化-还原控制,上游来水中的铁元素对于桥水库蓝藻暴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防止于桥水库出现藻类暴发的水质恶化事故,需要采取两种关键措施,一是严格控制上游选矿企业富含铁元素尾水的排放,以降低入库水流中铁元素的含量,二是采取底泥氧化或人工曝气等原位技术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本文着重介绍了包头市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基本概况,并以"十一五"期间建成区的4个地下水源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4个地下水源监测点位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同时依据Speannan秩相关系数对年平均浓度和综合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分别按95%和99%的置信度进行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物排放结构情况,准确掌握污染来源和防控重点,达到改善流域水质的目的,基于2017年独流减河流域9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差异显著,干流水质优于支流水质;时间维度划分为2个时段T1(1-3月)和T2(4-12月),T2时段水质优于T,时段,氨氮、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各时段的主要污染因子,畜禽养殖、农村居民生活为主要污染源,氟离子和CODCr分别是T1和T2时段的另外主要污染因子,代表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和耗氧有机污染.空间分布划为G1组和G2组,其中G1组主要位于中上游,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代表畜禽养殖和居民生活污染;G2组位于中下游,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氟化物,代表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和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G2组水体水质优于G1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