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河航道整治主要通过疏浚、水下炸礁、护坡护滩、筑坝束水导流等措施,以达到增加航道尺寸和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目的。航道整治改变了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河床基质,对鱼类栖息地造成影响。通过介绍内河航道整治对鱼类栖息地影响的主要特征和近年来国内航道整治工程中采取的鱼类保护及生态修复措施,提出应深入研究航道整治对河流鱼类栖息地影响的评估方法,提高生态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以维护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航道产生的噪声是航道两岸声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交通运输航道噪声的影响评价及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环境评价实例,提出了交通运输航道噪声预测评价方法,并给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宜宾线受功能定位、走向、接轨站位及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等因素限制,线路不可避免跨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充分贯彻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结合相关路网规划、过江通道,从设计源头开展多方案比选,绕避了鱼类产卵场;采用集蓉昆高速铁路、渝昆高速铁路和城市道路“三合一”而建的公铁两用钢箱梁斜拉桥跨越,确保在依法合规基础上减少保护区占用影响;深入开展环境可行性论证,桥梁施工采用了钢围堰、吊装法等绿色环保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污(废)水采取有效控制,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及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不利环境影响。新建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宜宾线跨越自然保护区实践是体现“工程可行,生态优先”的典型案例,为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随着经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利的影响。面临着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我们在寻求各种方法来防止越来越多的环境破坏。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学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主要是指通过改善和创新一些设计,极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了很多各个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水上机场航道冲突风险机制,首先,集成故障树分析(FTA)和贝叶斯网络(BN)方法,构建航道冲突风险分析模型;其次,基于FTA模型推理算法,确定风险系统的最小割集(径集)及根节点结构重要度,并据此分析航道冲突发生场景,设计规避方案;然后,运用BN双向推理技术,分析航道冲突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基于风险因素的多态性,评价航道冲突风险;最后,基于风险分析结果,提出航道冲突风险管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水文因素是航道冲突风险的最敏感因素,其次是过往船只频度、水域清净状况等航道布设因素,对其应严格执行放行管制;安全管理及人员因素对航道冲突影响较大,也是风险管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等影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越情况越来越严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逐步加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严格预防和治理地下水污染工作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合理建议,希望对我国地下水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境内哥伦比亚河上的瓦纳普姆、石河段、韦尔斯、大古力等水电站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关注了过鱼通道、鱼类孵化场等鱼类保护工程实践。美国在20世纪30—70年代完成了哥伦比亚河干流水电资源开发,河流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始终,多措并举保护鱼类资源,其水电开发理念、生态保护策略及实践措施等,均可为我国水电开发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关系,综述了中国水电工程兴建对环境与生态方面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以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影响识别、预测评价方法和步骤、评价结论与对策措施,指出了在环境评价的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这一个世纪以来,气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需要面对的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也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讲述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了解和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对于了解相关的水文水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资源性、时空性、污染性及浪费性等多种因素造成某些地区水资源危机问题突出。为平衡地区水资源供需,引水工程的修建十分必要。引水工程一般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性强等特点,影响施工建设的因素众多,环境影响错综复杂。鉴于其多为分段施工,单个工段施工及影响时间较短,但是必须采取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措施防止短期影响发展成长期影响。通过从废气、废水、噪声等方面分析引水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为引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洋山深水港区围填海活动为例,结合工程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提出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宣传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全方位监控、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填海工程环保机构、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固废处置、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敏感目标保护、风险事故环保应急、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方案,以期为和谐海洋的构建、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贵南铁路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和环境影响评价中,通过对项目涉及自然遗产地路段的线路方案和布设形式、工程内容、施工方式和施工组织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开展环境比选研究,在工程可行和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推荐出环境较优方案,最大限度地减缓项目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不利影响,为铁路行业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环保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昕  高保彬 《安全》2021,42(4):66-70,75
为研究河南许昌某矿资源开采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某防洪工程的影响,本文将线性防洪构筑物及其附属涵洞按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类别的处置建议,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防洪沟压覆区域采后地表变形预测;结合预测结果从浅层水文地质、防洪工程设计流量、流速与横截面积等方面分析采后对防洪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矿压覆资源开采会造成防洪沟的沟道变形与沉降,采取一定措施后,可保证防洪工程的安全使用;下穿公路的涵洞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该矿在防洪沟下可进行正常开采,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对采空区上防洪沟的施工与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会忽略地形地貌改变导致的地下水流场变化,由此可能造成影响预测结果的偏差。以某新建石化项目为例,利用GMS软件分别建立项目建设前、后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数值模型,对两者的地下水源汇项及流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预测事故工况下污染物泄漏对地下水及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场地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会导致局部地下水流场特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预测结果,从而影响后续的减缓措施及监测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持续恶化的态势,调查分析了流域内水文和水化学环境变化的特征以及滥用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明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滥用.各类人工输水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流域内水循环格局,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补给量和泉水量减少;地下水持续超采,水位大幅度下降,矿化度升高,土地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所以石羊河佑流域的综合治理必须以"水"为核心,地表水资源统一调度.并向下游倾斜;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量,使其逐年恢复到生态水位;发展节水农业,使大量水资源用于生态恢复;采取生物措施治碱,达到改良盐碱土、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减少沙尘的功效;科学管理和调度水资源,建立人水和谐关系,保证区域内生态恢复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除了饮用,人类还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航道运输、农业灌溉等社会生产活动。涉水工程会对水环境尤其是河流生物栖息地造成扰动影响,有些甚至是长期的、不可逆转的累积影响。河流生物栖息地关乎生物食物链及能量流过程,直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流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被污染、被迁移、细碎化等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甚至丧失,直接威胁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不断增加,交通网络逐渐完善,极大的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然而,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等都会产生影响,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的降低公路建设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的整体环境效应。因此,本文介绍了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分析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保障船舶夜航安全,基于船舶夜航光环境的特殊性和船舶夜航的风险性,构建船舶夜航光环境证据理论评价模型。首先,建立以信号灯误导、眩光干扰、频闪污染、光导致疲劳等4个决策层为基础的船舶夜航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C-OWA算子处理专家对指标的决策数据,判断光环境对船舶夜航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后,将证据理论模型应用于大连大窑湾港的夜航光环境中。结果表明:该光环境安全性高,对船舶夜航安全的影响小。构建的模型为港口、航道以及其他船舶夜航光环境水域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鉴于航道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结合集值统计法和灰色模糊理论,建立航道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模型。在综合分析航道通航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由自然环境、航道条件、交通环境3类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所组成的航道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利用集值统计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确定评价样本矩阵,实现对航道通航环境场景的初步构建;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评估航道通航环境安全等级。以广东坭洲头航道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集值统计和灰色模糊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计算简单,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影响铁路工程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基础的因素应是工程的地质安全性。针对北环铁路所处的特殊工程地质环境,分别从黄土特性、人类活动、地震液化和土动力学性质等几个方面,论述铁路的地质安全性,分析铁路工程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类活动对工程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其影响程度,可以认为:黄土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其湿陷性,更在于对其的认知和软化、触变特性;人类活动的负面作用也同样影响着地质的安全作用,不仅改变其原来地貌,也改良了土的安全性质,铁路附近的饱和软黄土就是人类活动改造地质环境的结果;土的动力学特性对工程安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指出铁路工程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地质安全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