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应用XAD系列大孔网状树脂萃取富集法,结合GC、GC/MS/DS1的分离鉴定技术,研究了北京东郊污灌区深层(90m)和浅层(18m)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采用LSC-GC/MS/DS装置测定了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对水样进行了Ames试验以检验水样的致突变活性。结果从深井水样中检出32种非挥发性有机物,未检出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试验阴性。浅井水样中同时检出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有机物。两种菌株在所有试验条件下均呈现阳性致突变反应。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被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的地下水时所引起的废气排放问题,已成为美国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历史地看,人们使用空气清洗法来去除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清洗技术是一种不彻底的方法,它是靠把污染物排向大气而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引言全蒸发是一种新的膜处理技术,它可以从被污染的水体中去除和聚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这项处理技术可以用来处理地下水、滤液和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水,如氯化溶剂等。目前,美国环保局规定的129种重点污染物里有一半左右是挥发性育机化合物,而且其中的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渗透、淋溶、挥发等方式入侵到地下水,场地环境中包括地下水介质.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程序四步法,通过对某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采样分析调查,分析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得出以下结论.该场地的浅层地下水和深度离散地下水样本中理论生存期多于癌风险均高于项目的目标水平.其中,前者风险的来源主要是PCE、TCE和VC,而后者风险值主要贡献于TCE.若该场地要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则需对地下水中化合物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被认为是相当清洁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根据现代的资料证明是很易受到污染的。已知能够进入地下水中的有各种挥发性有机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和氯乙烯。所有这些挥发性有机物质都是卤化物,不易溶于水,含1或2个碳原子。它们是很好的有机溶剂,被广泛地利用到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美国每年生产900万吨这类物质。工业和生活污水净化过程的破坏是挥发性有机物质污染地下水的最主要原因。沉淀池和化粪池系统也可能是地下水的污染源。现在正加强研究防止挥发性有机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些物质在水中的分布,多半决定于它们在自然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测     
X83 9900581诊断地层、地下水、地下空气污染的高效试样的采集、分析技术一地层·地下水·地下空气污染诊断。九的。效率的仓试料采取·分析技术〔刊,日口/山本勇//环境巴测定技术一1997,24(9),一26一31环信6175 地质是由地层、地下空气、地下水构成的,地层是由土壤、砾石、砂、泥浆、粘土构成,在地层粒子的缝隙中存在着地下空气和地下水。在地质被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氯化物污染时,地层粒子、地下空气和地下水也分别被污染。为了对地质污染采取适当措施,要周密地诊断污染状况的平面和垂直分布,掌握污染的实际状况。日本于1993…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某硫酸厂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调查评估。共布设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点19个,采集土壤样品38个,地下水样品16个。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总石油烃、重金属、氟化物和硫酸盐等。根据场地特征污染因子超标情况及其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原硫酸厂矿石堆场、普钙生产车间等区域污染最严重;(2)土壤中主要是重金属与多环芳烃超标,地下水超标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石油烃、氟化物和硫酸盐等;(3)一般说来重力因素、雨水的冲刷和淋溶会使污染因子纵向迁移。而该硫酸厂拆迁时土壤翻动、横移和回填造成不同生产区域土壤混合,导致了污染因子横向扩散。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问题,首先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利用燃烧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如利用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和吸附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探讨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展以及应用,主要探讨了微波催化氧化技术、活性炭纤维治理技术和生物治理技术,并介绍了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净化技术的应用和膜基吸收净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合肥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分类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Ⅰ类水、Ⅱ类水和Ⅲ类水)占59. 3%,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Ⅳ类水)占30. 5%,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 2%。在地下水评价指标中,挥发性有机指标较好,毒性重金属指标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次之,无机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硫酸盐和钠+钾等无机组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六价铬、砷、铝、碘、氯化物等无机组分和苯并(a)芘等有机组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原因主要为城市和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农药、化肥使用及生活垃圾污染。  相似文献   

10.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存在范围广且易挥发、扩散,为保证准确测定,需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本文阐述了吹扫捕集前处理、GC/MS测定水中(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挥发性有机物方法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要点.包括测定挥发性有机物水样的采集、保存方法和特殊要求;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实验用标准物质配制的技术要点;用GC/MS测试过程中的性能审核及校准方法;定性、定量方法和方法的性能评估指标;测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的测定和具体要求,如实验室空白、外控样、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质量控制图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11.
三氯乙烯是最常见的土壤污染物,但其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二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也大量存在。如果任其残留在土壤中,这些化合物可能污染作为饮用水使用的地下水。至今,对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的处理上可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就地封闭或易地掩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检测管测试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挥发性氯代烃气体检测管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检测管在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快速诊断方面应用推广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或沿江化工企业污染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对此类化工企业实行搬迁行动,是目前城市或区域实施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做好化工搬迁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调查,及时掌握化工搬迁遗留场地的土壤污染状况,可为此类场地搬迁或再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湖北省某农药厂为例,采用资料审阅、人员访谈、现场踏勘等方式开展该工厂的场地环境摸底调查与评估工作,评价场地的土壤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工厂生产区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了历史生产活动的影响,污染物质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和有机农药类。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达70%,而在气流分布稀疏的区域,石油去除率只有40%,曝气影响区地下水石油平均去除率为60%;对曝气前后地下水中石油组分进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石油去除效果与石油组分及其性质有关,挥发性高的石油组分容易挥发去除,而挥发性低的石油组分难于挥发去除,因此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存在“拖尾效应”.  相似文献   

15.
马超 《环保科技》2021,27(2):17-21
通过对徐州市4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和1座危险废物填埋场区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运用单因子指数法、污染物负荷占比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质在良好与较差之间,水质由优到劣分别为D场、B场、W场、A场和C场.5座固废填埋场地下水的总硬度、可溶性总固体、挥发性酚类和氟化物污染负荷占比均较高,A场砷元素...  相似文献   

16.
VOCs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不稳定性、危害大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文章分析了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现状,重点探讨了VOCs挥发性有机物回收、销毁和联合治理技术,以及不同技术应用原理,优势及不足,为实际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9%之间,响应因子(RF)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检出限在0.04μg/L-0.22μg/L之间。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灵敏,无其他有机物的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下水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价及修复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北京某大型焦化厂苯污染地下水为例,对该场地不同功能地块苯呼吸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计算了苯的修复目标、修复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策略.结果表明,室内呼吸含苯的蒸气为关键暴露途径.该途径下,规划为商业用地的地块A苯的致癌风险为6.37×10-8,未超过1.0×10-6,风险可接受.但规划为工业遗址公园的地块B及规划为综合开发区的地块C苯的致癌风险分别为2.20×10-4、7.49×10-5,均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为使风险可接受,该场地地下水应修复至118μg.L-1以下,需修复的地下水面积约为16.5万m2.综合考虑该场地地下水含水层的高渗透性及苯的强挥发性,确定削减污染源强度的空气注射技术并辅以切断暴露途径的工程控制措施为该场地苯污染地下水的优先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9.
针对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危害,主要包括对挥发性有机物的介绍、VOCs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介绍了VOCs的来源,挥发性有机废气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严重危害,文章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然后对有机废气的技术原理及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有回收法和分解法两种方法,其中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技术和燃烧法、生物法、电晕法、生化法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探析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进展以及应用,旨在为广大参与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