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集约式综合固废处置产业园是我国垃圾处置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垃圾跨区域协同转运是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相比传统垃圾陆运模式,水路运输在长距离运输方面优势明显,但当前相关研究却较为缺乏。在分析当前垃圾及其衍生燃料水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对比垃圾散装转运、箱车一体式转运、集装箱转运和垃圾衍生燃料打包转运技术的优缺点,针对性地从法规政策完善、作业方式标准化、环保和应急装备配套升级3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实现垃圾及衍生燃料跨区域水上转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垃圾转运系统的基本知识做了简要介绍,详细阐述了目前生活垃圾常用的转运模式,介绍了垃圾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及控制技术,分析了现行主要的垃圾转运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在物质与精神需求日益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环境开始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农村,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指数日益增加,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带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垃圾进行整体上的管理,进行系统科学的有效治理.本文分析了江苏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及生活垃圾转运体系模式的建立,提出了生活垃圾转运模式的选择和转运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区垃圾转运模式和设备经历了不断的推陈出新,发展到现在“小自卸车收集、大压缩车转运”的模式,本文基于目前的运行基础,提出几种新的更新模式,为油区节约人力物力等成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西阳朔乡镇经济取得不错进步,并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居民消费。然而,无论是工业垃圾还是生活垃圾,数目增加速度较快。然而,对于广西阳朔来说,只有充分贯彻落实垃圾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得到充分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乡镇垃圾一旦产生,如何实现科学有效转运处理,然后就转运工程方面阐述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能耗高的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对该环节开展能耗分析是综合评价垃圾分类环境、经济效益的基础,也可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运输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基于分类垃圾性质与产生特征,结合运输车辆运行规律,构建了以居民区、办公区/商业区及学校为主要业态的3类典型城市区域分类垃圾直接运输,以及一级转运运输场景,并对各场景综合能耗进行核算。结果表明:不同典型城市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单位能耗差异不显著[直运0.11~0.12 kgce/(t·km),转运0.06~0.08 kgce/(t·km)],分类运输较混合运输能耗增加77%~116%(直运)和25%~42%(一级转运),而转运操作对运输能耗的降低与运输距离负相关。对各垃圾组分而言,厨余垃圾运输能耗[直运0.09~0.10 kgce/(t·km),转运0.05~0.07 kgce/(t·km)]略低于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直运0.11~0.13 kgce/(t·km),转运0.07~0.08 kgce/(t·km)],而有害垃圾运输能耗最高[直运0.21~0.30 kgce/(t·km),转运0.13~0.20 kgce/(t·km)]。  相似文献   

7.
王雅琦  朱丽娜  李奎  王琪  王康  郭岩彬  李花粉 《环境科学》2019,40(10):4654-4660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硒(Se NPs)和不同p H条件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及水稻(Oryza sativa L.)吸收、转运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对不同粒径(50、100和150 nm) Se NPs的吸收规律不同. 24 h和72 h处理下,小麦根系对3种粒径Se NPs的吸收无显著差异,但其地上部中的硒含量(以干重计,下同)在50 nm Se NPs处理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 89±0. 47)μg·g-1和(5. 18±1. 51)μg·g-1.硒在小麦体内的转运系数也在50 nm Se NPs处理24 h时显著高于其他粒径Se NPs处理2. 38倍(P 0. 05).对于水稻而言,50 nm Se NPs处理24 h时根系中的硒含量分别比100 nm和150 nm Se NPs处理增加了11. 18%和41. 81%,但在72 h时3种粒径Se NPs处理间根系对硒的吸收无显著差异.同时,硒在水稻中的地上部含量和转运系数也在50 nm Se NP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另外,p H条件也会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和转运. Se NPs处理24h时,小麦根系在p H为6时对硒的吸收量最大,并高于亚硒酸盐处理89. 47%,但在p H为4时小麦对硒的转运能力最强.水稻在p H较低时(p H为3. 5和5. 5),对Se NPs的吸收量显著低于亚硒酸盐,且Se NPs在p H为3. 5时更易转运.以上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均可以吸收Se NPs,并且在p H较低的环境下Se NPs粒径越小越容易在植物体内转运.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对铅积累与转运的品种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5种大白菜对铅(Pb)积累与转运的品种差异,以期筛选具有Pb低积累潜力的大白菜品种.结果表明,15种大白菜地上部Pb含量存在显著品种差异(P0.05),表明大白菜对Pb毒害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根据地上部Pb含量、转运系数和Pb耐性等指标评价,第一春宝可视为具有Pb低积累潜力的大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Pb、Cd单一和复合污染对金属Pb、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Cd主要在油白菜的根部富集;Cd和Pb不同添加量与油白菜体内累积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复合污染处理中,油白菜地上部的转运系数BCFCd随外源Pb含量的增大而增加,而根部则相反,即BCFCd随外源Pb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说明外源Pb可以促进油白菜对Cd在叶片中的富集,但会抑制Cd在根中的富集;油白菜地上部的BCFPb随外源Cd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而根部则相反,即BCFPb随外源Cd含量的增大而增加,说明外源Cd可以促进油白菜对Pb在根中的富集,但会抑制Pb在叶片的富集,Cd对Pb的富集具有双重作用;高含量的Pb(≥500 mg/L)会促进油白菜根部的Cd向地上部转运,而高含量Cd会抑制油白菜根部的Pb向地上部转运,使得更多的Pb滞留在油白菜地下部。  相似文献   

10.
磷与四价硒的共存对小白菜磷、硒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磷酸盐与四价硒共存对小白菜生长、磷和硒吸收及转运的影响,旨在为安全有效地进行补硒和硒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硒浓度范围内(≤5.0 mg·kg-1),施磷均显著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表现为地上、地下部生物量的增大(p<0.01).与单施磷相比,硒与磷共存能抑制小白菜根系生长,且抑制其对磷的吸收.磷对小白菜硒吸收的影响与硒、磷浓度有关,表现为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并存,当硒浓度较高时(≥2.5 mg·kg-1),与无磷对照相比施磷可促进小白菜根系对硒的吸收;但高磷处理却导致小白菜地下部硒浓度较低磷处理显著下降.小白菜对磷酸盐的选择性吸收要强于亚硒酸盐,且高浓度磷能抑制硒由小白菜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故在进行补硒或硒污染土壤修复时,应特别注意合理施磷,以免过量施磷对作物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水体p H值对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转运铅离子(Pb2+)能力的影响,文章通过设计水培实验,调节水体p H值(5.5、6.7、7、8.5)来探讨喜旱莲子草在不同水体介质pH值条件下对低浓度铅(50 mg/L)转运能力的影响。数据表明:随着水体pH值的增加,喜旱莲子草根系的铅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碱性水环境(pH=8.5)中根系铅含量比原始水环境(pH=6.7)根系铅含量高出了163%;叶中铅含量随p H值的增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原始环境根系铅含量比碱性环境中根系铅含量高出了251%;茎中铅含量与p H值之间无明显规律,在酸性环境(pH=5.5)中茎中铅含量最多,原始环境中最少;转运系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在酸性条件下转运铅离子的能力最强,在碱性条件下铅离子易富集于喜旱莲子草根部,较难向茎、叶部分转移转移,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水体pH值提高喜旱莲子草对水体铅污染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无机砷和甲基砷在水稻体内吸收运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贾炎  黄海  张思宇  钟敏  孙国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483-2489
由于含甲基砷的农药残留或土壤中微生物的砷甲基化作用,除了无机砷,水稻籽粒中也可以检测到相当含量的不同形态的甲基砷.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砷在水稻幼苗中的吸收、转运、转化和外排.结果表明,水稻中各形态砷的含量排序为:亚砷酸盐(As(Ⅲ))>单甲基砷盐(MMA(Ⅴ))>砷酸盐(As(Ⅴ))>二甲基砷盐(DMA(Ⅴ)),但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系数排序为:DMA(Ⅴ)>As(Ⅲ)>As(Ⅴ)>MMA(Ⅴ).实验中未发现水稻体内无机砷向甲基砷的转化,甲基砷向无机砷的转化比例也较低,但观察到MMA(Ⅴ)部分被还原为MMA(Ⅲ).相比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吸收量,DMA(Ⅴ)在水稻中通过木质部(向上)和韧皮部(向下)的转运比例在4种形态砷中最高.甲基砷(MMA(Ⅴ)和DMA(Ⅴ))通过根系外排的速率和比例明显的高于无机砷(As(Ⅲ)和As(Ⅴ)).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砷的累积与其在水稻体内的吸收、运移及砷的根系外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物料对水稻根表铁膜及砷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叶  赵婷婷  陈佳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21,42(4):2047-205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油菜秸秆、蚕豆秸秆、泥炭、猪粪堆肥和生物炭这5种有机物料对贵州石灰岩黄壤区某砷(As)和镉(Cd)复合污染稻田土壤As/Cd有效性、水稻根表铁膜及As/Cd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和水稻生物量;除油菜秸秆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外,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土壤pH值,使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34.77%~82.69%;猪粪堆肥和生物炭使土壤有效As含量显著提高,油菜秸秆和泥炭处理使土壤有效As含量显著降低;施用有机物料有助于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并使其中Cd、As含量分别提高17.73%~151.03%和28.49%~94.86%,使水稻糙米Cd含量降低15.87%~79.45%,As含量降低27.04%~82.51%,降幅以生物炭处理最大;有机物料还显著降低Cd在根-茎-叶-籽粒的转运系数及As从茎向籽粒转运系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有效Cd和铁膜Cd含量是影响籽粒Cd累积的主要因素,土壤pH、有机质和铁膜As含量是影响籽粒As累积的主要因素.有机物料通过改变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铁膜中As和Cd含量,影响水稻对As和Cd的吸收和转运.  相似文献   

14.
组配改良剂对土壤-蔬菜系统铅镉转运调控的场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组配改良剂LS(石灰石∶海泡石=2∶1)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湘南某矿区附近铅镉复合污染旱地土壤进行现场改良钝化,研究施加不同量的LS(0、2、4、8 g·kg-1)对茄子和苋菜植株吸收累积Pb和Cd的影响以及对Pb和Cd在2种蔬菜植株各部位间转运的调控.结果表明:1施加LS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和Cd的含量.2施加LS能显著降低2种蔬菜植株各部位中Pb和Cd的含量.LS施加量为2~8 g·kg-1时,茄子果实中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44.7%~78.6%和36.0%~78.7%;苋菜植株茎叶中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45.8%~59.1%和40.0%~87.2%.3LS的施加降低了2种蔬菜植株各部位间Pb和Cd的转运系数.2种蔬菜植株在根-茎-果实间或根-茎叶间转运Cd的能力大于Pb,且施加LS各处理下,同种蔬菜相同部位对Pb和Cd的转运能力大小关系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在典型镉(Cd)污染稻田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双氢胺(DCD)与尿素同步基施对土壤氯化钙提取态Cd(CaCl2-Cd)、根表胶膜Cd和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BPT、DCD和NBPT+DCD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CaCl2-Cd含量,NBPT+DCD处理CaCl2-Cd含量显著降低15.0%.NBPT与NBPT+DCD处理提高了水稻根表胶膜量.NBPT+DCD处理稻米Cd含量显著降低18.4%,Cd由根向稻米的转运系数(TF米/根)、茎向叶的转运系数(TF叶/茎)和茎向稻米的转运系数(TF米/茎)分别降低20.0%、40.6%和38.1%.Cd的TF米/根和TF米/茎降低是NBPT和DCD配施降低稻米Cd含量的主要原因.NBPT和DCD与尿素同基施是一种降低稻米Cd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溢油回收能力、临时储存能力和转运能力是溢油应急反应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我国现有标准规范仅对三者分别提出了定量或定性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现有溢油应急船舶装备的性能和历史事故经验,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效率角度分析了三者的关系,提出了三者之间的定量数值模型,对我国水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提高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表铁膜作为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的门户,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起着重要作用.有机物降解消耗DO导致的底泥厌氧环境会显著影响根表铁膜的形成,并改变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从而影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植物修复效果.为了探讨底泥厌氧环境中植物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采用向底泥中投加蔗糖模拟底泥厌氧条件的方法,测定不同底泥厌氧水平下挺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的生物量、根表铁膜和植物组织内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底泥厌氧环境不利于美人蕉对Cd、Cr、Cu、Ni、Pb和Zn的吸收,随着厌氧程度的增加,美人蕉对重金属的吸收量逐渐减少.②底泥厌氧环境能促进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Cr和Ni的富集,重度厌氧环境中根表铁膜的含量为(10.40±0.30)g/kg(以根干质量计),但厌氧环境抑制了铁膜对Cd、Pb和Zn的富集.③底泥厌氧环境不利于Ni从根表铁膜转运至植物组织,但轻度厌氧环境能促进Cr和Zn从根表铁膜转运至根系,且底泥厌氧环境对Cd、Pb和Cu的迁移转运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底泥厌氧环境促进了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因底泥厌氧水平和重金属元素种类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水稻磷盈亏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磷(P)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Cd污染耕地中P盈亏对水稻Cd吸收转运的影响和效应还不清晰.通过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水平的P(NaH2PO4),研究Cd胁迫下,缺P(1.5~6.0 mg·L-1,以P元素计,同下)和富P(12.0~48.0 mg·L-1)对水稻Cd吸收、转运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 Cd胁迫下,ρ(P)的增加(1.5~48.0 mg·L-1),水稻生物量无明显变化,叶片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浓度的P抑制光合色素的合成;(2)在缺P和富P条件下,随着P浓度的提高,水稻各部位Cd的含量增加,尤其是糙米中C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2.1%和191.2%;(3)糙米的P/Cd比值在缺P和富P下呈现分段减少规律,同时糙米中Cd含量与P/Cd呈显著(P<0.01)负相关. Cd胁迫下,水稻缺P和富P时提高P浓度均会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与转运,提高Cd在地上部位的累积,增加稻米Cd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盐城海岸带的原生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检测了Hg、As、Cu、Zn、Pb、Ni、Cd、Cr共8种重金属在其茎叶和根系部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芦苇植物体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能力各异,其根系对Hg和Cr的富集能力较大,其茎叶则表现为对Hg的富集能力较大;芦苇植物体对于8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其中转运系数最大的是Cd,达到0.88。基于国家药用植物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评价了该湿地植物芦苇的入药情况。结果表明,该湿地芦苇不符合药用植物入药标准。芦苇滩土壤中,Cd和Cu含量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Cd和Cu污染。因此,就目前芦苇开发利用状况而言,收割芦苇的行为有利于高效、经济地从湿地中转移出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芦苇可以作为受污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植被,利用其高生产力,通过秸秆收割来达到净化湿地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聚磷菌生物除磷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水中过量磷酸盐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除磷是一项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聚磷菌生物在多聚磷酸盐的合成和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目前聚磷菌生物除磷的生化机理,聚磷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酶类及磷酸盐转运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