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新闻媒体向世人披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史实——澳大利亚核污染。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南端一个叫马拉灵加的地方,1955年,英国将此作为核武器试验基地,在长达8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多次各种类型的核试验,使这里成为核污染的重灾区。马拉灵加地区的核污染并非直接产生于核爆炸,而是来自于那些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Ge(Li)γ谱仪,研究快速测定环境样品中γ放射性核素的方法。由大面积沉降物的γ能谱判断其受核污染的情况;制备标准源γ射线能量与探测效率曲线,计算环境样品中γ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正> 放射性污染是当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1950年代后期,由于高空核试验造成了世界广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而且还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新的辐射带,称作“人工辐射带”。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工业和核试验。它不仅发生在核试验场和核反应堆附近,而且在核加工过程中,核原料的开采和提炼,核废物的排放,核动力中的废气和废水等也会大量排放核污染,核动力工厂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近年,我国工业核污染所造成的后果也很值得注意,某些地区背景辐射也值得重视。下面就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危害的几个主要方面及其防治途径作些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污染去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放射性核污染的机制,去污方法和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核污染事故处理时提供精细化预警,以辽宁省某核电站周边部分重要目标(大衣屯、大周屯、红沿河镇、驼山乡、西杨乡、复大线应急撤离线路)为研究对象,将环境保护指挥自动化系统C4ISRE(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与HYSPLIT 4.9模型相耦合,采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FNL全球气象数据对核污染扩散轨迹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自模拟初始时间2014-04-01T00:00:00.00开始,进、出大衣屯边界时间分别为00:06:16.560、00:06:49.000,历时31.340 s;由西向东横穿过大周屯,进、出时间分别为于00:06:16.56到达大衣屯北部边界,于00:06:46.90扩散出大衣屯边界,经过大衣屯区域耗时共计29.00 s;核污染气团于00:15:30.85到达大周屯上空500 m处,由西向东横穿过大周屯,于00:15:46.05离开大周屯上空,过程耗时15.20 s;核污染气团于00:32:14.25经过重要应急撤离线路2(复大线),全程耗时32 min 14.25 s.核污染气团与从2014-04-01T00:00:00.000进入红沿河镇上空500 m区域,于00:24:27.00扩散出,全程历时24 min 27.00 s;进、出驼山乡上空500 m区域的时间分别为00:24:28、00:51:00,历时26 min 32.00 s;进、出西杨乡上空的时间分别为00:51:01、01:05:4.70,历时14 min 37.00 s;重点区域大衣屯和大周屯行政区的预警时间分别为376.56、930.85 s,重点撤离线路2区域预警时间为1934.25 s.   相似文献   

6.
以核电站核污染扩散预警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环保指挥自动化系统C4ISRE,通过整合WRF、HYSPLIT、Unidata IDV、AGI STK、Arc GIS系统等构建核污染扩散单一合成图SIP(Single Integrated Picture),并通过SIP对核污染扩散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实现对核污染应急处置的制信息权。研究表明:当研究区实际的天气系统具备了本例模拟的气象特征时,即主体风向为局部区域东北风3~4级,局部区域西北风6~7级,发生与日本福岛核事故同样等级的事故,12个小时后,受影响的居民区主要为谢屯镇、炮台镇、李店镇、普兰店市、无名区1。其中,炮台镇的大部分区域浓度为10 Pbq,面积为2.66 km 2,东北方向部分区域浓度为100 Pbq,面积为0.03 km~2;普兰店市西南部区域浓度为10 Pbq,面积为8.00 km~2,东北部区域浓度为100 Pbq,面积为0.033 km 2;李店镇东北区域浓度为1 Pbq,面积为0.93km~2;无名区1南部区域浓度为1 Pbq,面积为4.50 km~2。  相似文献   

7.
1986年,苏联再次强调环境保护(包括大气);但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失火,成为二次大战后最严重的大气核污染事件。反映了苏联对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视及其失误。苏联环境保护的政策基础是列宁奠定的。1917年11月8日通过的关于土地的法令和以后陆续通过的法令文件,为保护自然和  相似文献   

8.
对大气降水中~3H,~(14)C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量分析,是了解环境放射性质量及污染,特别是对大气层核污染进行监测的有效手段和项目。同时,它也是水环境尤其是对地下水污染来源、转移和污染趋势预测的一种有用的参考指标。除环境科学外,还对气象,水文、地质,水  相似文献   

9.
X591 200502775 放射性核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及核污染土地的利用/刘国华(南京林业大学)…∥生态  相似文献   

10.
8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长盖茨在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意见听证会上作证,前苏联和东欧核污染和公害严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几十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他还指出,由于上述各国的产业设备陈旧,存在着发生环境惨案的危险。最危险的是化学、能源部分、铁路、民航、核电站都有发生事故的例子,特别是15台切尔诺贝利式的核电站和前苏联潜艇舰只。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为保护地球的绿色环境,掀起了一场绿色运动,多种绿色组织和产品应运而生。 绿色和平组织 是国际性环境保护组织,1971年成立于加拿大。发起人是加拿大工程师戴维·麦格塔格特。该组织的宗旨是反对核污染,反对捕鲸,反对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自成立20多年以来,成员已发展到约70万人。现在总部设在英国,在法、德等国有常设机构。  相似文献   

12.
据记者从11月11日挪威海德鲁公司在长城饭店举办的“创造更好的环境——工业、研究机构与政府的合作”研讨会上获悉,全国人大将新制定四部法律:(环境评价法)、(清洁生产法》、(核污染防治法》和(荒漠防治法)。这是被邀请到会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坤民在发言中透露的。张坤民说,(环境评价法)将不仅开对建设项民,还针对国民经济规划和重大经济对策,先评价后行动。这是一项充分体现“预防为主”方针的法律。《清洁生产法)要求从原料、工艺、产品、使用,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要善行环境。这也是一部符合时代…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0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及由此引起的131I和137Cs在全球大气环流传输已引起了重视.理论上也对这种输送路径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2011年3月17日—4月28日在贵阳观风山对气溶胶中天然核素(210Pb、7Be)和人为核素(131I、137Cs)近地面空气浓度逐周采样的系统对比观测,并结合该时段贵阳离地面500m高度逐周315h的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福岛核泄漏污染物通过两条显著的途径输送到贵阳地区.第一条是首波核污染通过全球大气环流传输,由西向东,几乎环绕地球一周,历经约10d至两周,最终在3月24日—31日从我国的西北地区入侵抵至贵阳;第二条途径则是福岛地区上空的核污染气团受东北天气系统的挤压南移并在低纬度地区再次先后受到东北和东南气流的影响,于4月7日—14日抵达贵阳.核污染的第一条输送路径是全球尺度,第二条是东亚区域尺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核能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核安全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与核安全的保障。目前已有的核安全国际条约对确保世界核安全、控制核污染、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福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与环境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滨海核电站/核设施事故泄漏、跨界输入的外源性核污染、海上移动/航空飞行器核设施的事故等三大核污染源的威胁,深入剖析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某些看法或建议,以期待为完善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评价及应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世纪以来生态问题就备受关注,“伦敦烟雾”“日本核污染”“美国多诺拉”等生态环境事件为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人们逐渐开始思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对自然生态造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其资本逻辑下以片面追求“现代性”,牺牲大多数阶层利益和第三世界的利益,换取党派、利益群体的黑暗勾当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7.
温度、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吸收放射性核素的重要因子.研究温度盐度的不同组合对海洋藻类吸收放射性核素的影响,对探讨核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累积、转移以及评价核废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对象,在核污染监测中的主要核素~(60)Co、~(137)Cs同时示踪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温度、三种盐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吸收这两种  相似文献   

18.
刘庆 《世界环境》2014,(3):38-39
<正>一、美国核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1、军事管制模式(1945年)美国最初并没有专门的核安全管理机构,只存在一些涉核军事机构。1942年,根据"曼哈顿计划"组建的"曼哈顿工程军区"在美军总司令罗斯福的领导下,以作战状态在全国开展制造原子弹并防治核污染的工作,是美国第一个核管理机构。该机构的支出不需要审批,按照军事管理的模式对核事务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高度保密,权力集中,高效率的特点,但是同时伴有目的论证不科学,专业涵盖不全面的弱点,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军事管制下的核工业有着巨大的潜在  相似文献   

19.
多措并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金冬霞 《环境保护》2011,(22):26-28
随着环境保护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强环境管理,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成为服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实需求。推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支撑、救援三支队伍建设是未来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水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核辐射受害退伍军人协会的罗森斯博士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透露,美国50年代举行的数百次核试验使大约100多万名士兵受到核辐射的污染。这一数字是在有关部门专门调查后得出的。据美国政府公布的资料,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地投下原子弹后,又连续进行了235次大气层内的核试验,大约有20万名士兵参加了核试验,另有20万名士兵参加了清除核污染的作业。据此,罗森斯博士结合有关专门调查的结果指出,美军核辐射受害者达100万之众,其中包括潜水艇的船员、核武器的操作维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