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发理 《环境保护》2006,(18):45-47
编者按 陕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北山和秦岭把陕西自然分成三大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生态又相对脆弱;中部是关中平原,经济相对发达,但历史形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南部是秦巴山地,经济发展滞后,环境容量较大,但生态敏感区域较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热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工程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地热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清洁能源,然而,50年来的地热开发利用表明,地热开发过程也会带来诸多工程环境问题.了解地热开发中的主要工程环境问题对地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地质环境扰动、环境污染、生态影响三方面分析探讨了地热开发过程中的工程环境问题.地面沉降、水污染和热污染是地热开发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工程环境问题,相比于中低温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而言,高温地热资源的发电利用产生工程环境问题的可能性更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何发理 《环境保护》2006,(9B):45-47
陕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北山和秦岭把陕西自然分成三大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生态又相对脆弱;中部是关中平原,经济相对发达,但历史形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南部是秦巴山地,经济发展滞后,环境容量较大,但生态敏感区域较多。同时,以秦岭为界,又分为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三大区域,两大水系,各有发展优势,又各有制约“瓶颈”。因此,陕西推进“历史性转变”中,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发展全局中考虑,既统筹规划,又分类指导,既突出重点,又全面推进,在环境保护中优化经济发展,着力构建生态陕西、和谐陕西。本刊刊发陕西省在推进“历史性转变”中的具体做法,供其他省市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生态保育、环境治理、生态经济和资源节约4个方面选取了20个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表现参数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2008~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些年来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应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夏顺忠  杨贵珍 《环境》1999,(11):16-17
伴随着生产手段的根本变化,人类经济文明经过劳力经济时代、自然资源经济时代,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走出自身发展和生态发展两难选择的困境,为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曙光。发展方式的创新在自然资源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偏重开发自然资源,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结果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全球气候变暖,土地退化沙化,物种灭绝加剧,环境不断恶化……相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大西北自然资源的开发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开发我国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对具有全国经济意义的4大类自然资源开发的态势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区自然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旨在尽早加快开发大西北的自然资源,平衡布局全国的生产力,为大西北资源产区的核心地位奠定基础,发挥地区优势,积极促进西部经济增长点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作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自贸区的省份,其承载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使命。而陕西自贸区获批成功也标志着陕西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将进入新的格局,但是陕西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且生态环境脆弱,而经济发展面临脱贫和保持环境良性发展的双重使命。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本文将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构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环境规制对GDP的影响,并找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其开发战略目标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有限的空间资源中,寻求一条具有较强可持续性、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在经济与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而且,林业资源在国土资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无论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既能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保证,又能推动经济发展。为此,本文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五大连池市自然资源的相对优势和环境质量高的特点,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阐述五大连池市发展有机农业前景及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区域发展,对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并进入。  相似文献   

13.
洪峰 《环境保护》2007,(3A):29-30
陕西南北狭长,从南到北纵跨八个纬度。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各异,但生态环境形势相对严峻,环境保护是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陕北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水资源总量低,生态又相对脆弱;关中经济相对发达,但历史形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巳成为影响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陕南经济发展不足,环境容量较大,但生态敏感区域较多,既要保护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取水的主要水源地,也要在保护中寻求突破发展。三大区域今后的发展,都要受到环境容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因此,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把生态省建设作为构建生态和谐新陕西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经济地带,也是我国开发历史最为悠久、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复杂巨系统,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和人类活动变迁深刻影响着区域城乡发展,充分研究流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实现流域人地和谐、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实际上是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这种浪费是同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是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劳动、生活的基本条件。关于环境自然资源的价值至今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一般不计算自然资源的价值,况且对回  相似文献   

16.
陕西是全国生态极度脆弱的七个省份之一.纵观陕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环境压力,理智地选择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从生态立省、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生态农业和生态消费五个方面保证生态经济注意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应是陕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任何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与社会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需要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因而逐渐产生了自然资源数量耗减、质量退化和环境生态失调等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讨论。资源经济学就是人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经济课题。资源经济的考察研究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资  相似文献   

18.
将社会库存、水资源足迹和污染足迹纳入生态足迹需求计算模型,改进和完善了生态足迹需求理论与方法. 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的生态足迹,揭示了海南省52年来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状况和特征.结果表明:①海南省可再生资源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二者呈同步增长态势,但距离在加大;②海南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海洋、耕地和能源用地,对草地、林地、淡水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相对较小,对水资源的利用强度明显减少;③海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海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海南省生态足迹的变化是海南省经济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经济和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生态足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②海南省经济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农业,农业问题是海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③海南省对耕地、林地和水资源的利用逐步下降,近几年对水域特别是海洋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是居民收入水平上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已威为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那它具有怎样的涵义呢?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目标,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发环境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使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环境优美,物种和谐,自然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步人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规划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城乡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应将生态经济观念引入社会经济发展中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同时,由于城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进行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规划,才能保证生态的良性循环。规划要考虑到:①打破行政区划,疏通物流渠道。②建设绿地中的城市,确保城市中的绿地。③有秩序分步骤发展生态经济。④为全球环境保护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