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电厂燃煤锅炉系统湿量平衡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煤的有效热能降低、烟气管道和烟囱腐蚀严重,以及向环境中排放湿量过多等问题,对燃煤锅炉系统湿量来源进行分析,建立了锅炉燃烧系统湿量计算的基本模型。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和物料守恒原理,给出了燃煤锅炉系统湿量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燃烧不同煤种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湿量计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的燃煤锅炉系统湿量与锅炉的实际运行时烟气湿量较吻合,所给出的燃煤锅炉系统湿量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锅炉燃烧系统的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在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燃煤工业锅炉(运行)列入"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减排指标之一。针对当前我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方面存在运行效益不高、自控化水平低,主机辅机不匹配以及燃料与炉型匹配性能差,锅炉水处理不够重视等问题,从选用清洁燃烧技术、优化锅炉燃烧系统和加强管理力度,加强锅炉水处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介绍密闭电石炉气净化技术的改进——废热锅炉替代干法净化工艺及废热锅炉燃烧后的尾气除尘装置 ,并指出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分析了海洋石油111号FPSO锅炉工艺改造及利用锅炉尾气实现惰气系统烟道气模式的可行性,应用这种节能减排技术,提高锅炉燃烧效果、实现锅炉尾气再利用,运行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经济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某企业通过对锅炉炉膛燃烧系统、二次风及三次风系统、锅炉进料系统及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原燃煤锅炉改造生物质燃料锅炉,降低了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并降低了锅炉运行成本,从节能环保角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某 6 0 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 ,采用顶部燃尽风系统并配合使用偏转二次风系统 ,炉膛下部二次风大角度正切 ,上部二次风和OFA风反切消旋 ,在炉膛截面水平方向和炉膛高度方向形成分级燃烧 .运行结果表明 ,该燃烧器布置方式能抑制炉内结渣 ,减轻炉膛出口扭转残余并能降低NOx 排放量 .通过工况试验 ,将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降低到国家标准限定值以下 .采用数值计算对该炉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和氮氧化物生成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烟气中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某热电厂燃煤锅炉采用低氮燃烧运行方式。通过试验研究,对SCR脱硝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超低排放改造脱硝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为热电厂燃煤锅炉优化运行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神经网络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的锅炉低NOx燃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600MW燃煤电站锅炉进行了多工况热态NOx排放特性测量,在利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对该锅炉的NOx排放特性进行建模的基础上,将神经网络模型与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相结合,实现了锅炉的低NOx燃烧的优化,计算得到可获得低NOx排放浓度的具体燃烧配风方案.文中对2种不同退火参数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采用T0=50K,α=0.6的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寻优效果.本文研究结果为实现大型电站锅炉低NOx燃烧控制的在线优化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城市锅炉燃烧监察的现状,指出了其中企业和职能部门存在的部分问题。为促进锅炉燃烧问题的改善,进一步地研究了影响锅炉燃烧状况的主要因素,围绕炉渣含碳量和燃煤含硫量等关键参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提升锅炉燃烧性能的主要技术和适用范围,以期帮助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合理的节能优化改造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燃烧优化前锅炉各台燃烧器一次风速不均、煤粉细度偏粗、出现炉内结焦、高温腐蚀等问题.通过对制粉和燃烧系统相关参数的优化,降低了一次风量,均衡了各管的一次风速、减小了煤粉细度、确定磨煤机最佳风煤比,确保了燃烧器出口煤粉的及时着火和充分燃尽,有效地降低了炉膛火焰中心及炉膛出口烟温,炉膛结焦和高温腐蚀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保证了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焚烧厂长期运行后热损失升高的问题,总结了垃圾储存与燃烧过程中的主要控制目标,结合某600 t/d处理量垃圾焚烧厂改造需要,通过垃圾储坑优化管理降低了入炉垃圾含水率,提高了热值并促进垃圾燃烧,通过焚烧炉设备改造和运行方式优化,有效降低了锅炉各项热损失,技改后锅炉反平衡效率提高了8.86%。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际运行条件下,国内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CO排放研究不足,排放现状不清晰等问题,在天津地区选择了6台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在测试中燃烧其常用燃料,采用烟气分析仪Testo350对锅炉展开了气态排放研究,重点研究了其中5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锅炉在不同燃烧负荷下,NO和CO的排放情况,以及另1台捆烧式锅炉在正常工况下的排放情况。测试结果表明:6台生物质锅炉的NO排放浓度均在180 mg/m~3以上,CO排放浓度均高于500 mg/m~3。其中,3台炉型的固体成型燃料锅炉随着燃烧负荷的增大,NO排放浓度降低CO浓度升高,燃烧负荷控制在75%~80%可相对减少气态污染物NO、CO的排放,其余2台炉型NO、CO排放浓度随燃烧负荷的增大变化趋势与前3台相反,且燃烧负荷控制在95%左右为优;捆烧式锅炉NO排放浓度最低为182.9 mg/m~3,但CO排放浓度却高达2 243.6 mg/m~3。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从而优化生物质固态燃料的燃烧和排放。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TLAB智能工具箱对某300 MW电站锅炉进行了燃烧优化建模,首先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建立了锅炉热效率和NO_x排放模型,用以预测锅炉热效率和NO_x排放特性,锅炉热效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14%,NO_x排放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9%,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基于该燃烧特性预测模型,借助于改进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模型,在锅炉热效率可接受的某一范围内寻求NO_x排放的最优解,实现锅炉低NO_x排放燃烧优化,对实际的电站锅炉燃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小聪  李茂东  黎华  张振顶 《环境工程》2012,(Z2):465-466,266
生物质颗粒层燃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取决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锅炉系统和燃烧技术。介绍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和燃烧技术特点,并结合一台DZW6-1.25型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能效测试说明生物质颗粒层燃技术在工业锅炉应用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的节能环保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应用广泛的链条锅炉在使用中存在的出力不足,热效率偏低,运行工况不够稳定等问量,采用复合燃烧技术,强化炉内燃烧过程对链条锅炉进行了改造。在不改变炉型结构、炉体基本不变,仅增加一套小型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向炉膛喷入少量煤粉,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环保信息     
气泡雾化油枪在锅炉燃油系统中的应用使用气泡雾化油枪改造锅炉燃油系统技术可用于电厂、陶瓷厂等 ,不仅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而且可节约重油消耗。使用该项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①取消点火用轻油 ,缩短起动时间 ;②减少二次加热系统 ,便于调节和实现自动控制 ;③燃油系统因降压运行 ,更加安全可靠 ;④减少系统的维修费用 ;⑤减少CO2 排放。广州某发电厂于 1998年对该厂的 4# 锅炉进行了燃油系统的改造 ,即用气泡雾化油枪取代原有的机械压力雾化油枪。改造后 ,由于气泡雾化油枪雾化效果好、锅炉受热更均匀 ,提高了燃烧效率和锅炉效率。经大修…  相似文献   

17.
从锅炉运行经济性的角度,对锅炉燃烧不同煤种并配套不同脱硫工艺的燃煤脱硫总成本进行了理论对比分析,找出最经济的煤种燃烧及脱硫方式,再通过具体实验来论证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锅炉燃烧煤种及脱硫工艺的配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加快热电锅炉的节能改造是当下热电企业为适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主要途径.根据我国热电锅炉潜在的节能空间,提出优化锅炉运行工况调节,改造系统落后的配套设备,以达到运行效率高,能耗消费低,促进热电企业节能、减排、降耗.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I0006-I0006
<正>本刊讯: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印发《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指出,未来相当长时期,能源需求仍将不断增长,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锅炉窑炉领域,重点突破煤炭高效清洁燃烧、锅炉自动控制技术、节能高效循环硫化床技术、主辅机匹配优化、锅炉智能燃烧控制技术、锅炉系统能效诊断与专家咨询系统、燃料品种适应、高效换热等关键技术。电机系统领域,集中突破高效电机新材料、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高效电机专用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直沿用以锅炉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来评价的方法.由于锅炉燃烧的方式,锅炉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低温连续供热的理念地提出,都给锅炉排放污染物的评价带来新的考验.本文主要探讨,锅炉大气污染物的评价指标以污染物排放量还是以浓度为标准,更能体现锅炉运行的实际状况,更准确地反映污染源源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