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主要任务、预案管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阐述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一案三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园区内企业集聚,导致环境风险隐患增加,加强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尤为重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工业园区内风险物质的识别、环境应急资源共享、环境应急监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闭环管理模式、环境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议福岛核事故后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后,日本及我国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及结果,分析了我国辐射应急监测中的问题,提出完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辐射自动监测站及开展针对性辐射监测能力建设,科学规范应急预案,提升快速监测技术,加强辐射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从环境应急监测制度建设和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两个方面就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问题进行了论述。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介绍了环境应急事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从环境主管部门、企业、人员、装备及应对的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方面主要介绍了应包含的内容、制订要求及演练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安庆市粗苯泄漏事件为例,分析了事件特点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环境应急救援资源储备体系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设、应急救援装备储备网络建设和环境应急救援信息库建设3个方面探索了不同层级应急救援资源储备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为环境应急救援资源储备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环境应急监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环境应急监测中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了环境应急监测中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建设内容,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系统、应急监测基础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应急监测信息交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现场指挥调度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价系统、环境污染事故预警系统等信息系统,以此来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疆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保民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49-250,F0004
阐述了新疆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对新疆环境应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核辐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体系是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江苏省核辐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体系和辐射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通过对国际辐射预警和监测技术的广泛调研,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分析应对核辐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州市近几年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分析,总结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十二五"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陆海统筹,逐步构建和完善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业务体系、人才体系、应急体系、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和合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县级行政区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状况,了解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属性、水质水量状况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分析研究影响石家庄市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并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情况、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新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逐步深入推进,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区域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通过对"十二五"新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十三五"新疆总量控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是为流域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协助管理者开展流域保护措施的重要技术支持。该文深入剖析了发达国家典型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归纳分析了其体系框架、构成特点、方法适用性和借鉴意义。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对评价体系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明确了参照点位的选择原则,补充了评价方法选择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增设和实施不同监测计划的方案,最终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已发生多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虽然环境监测部门在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公正、科学和规范的技术支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经验、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当前应急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预案不完善、设备配置偏低、信息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为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应完善具体的环境风险源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基于GIS平台的环境应急信息系统,增加现场及实验室仪器配置,并通过完善培训考核程序和系统化演练程序来加强应急监测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监督管理方法的几点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监督管理方法的几点考虑罗崇富SUGGESTIONOFIMPROVING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EIASYSTEM¥LuoChongfu(XinjiangEnvironmentMonitoringCent...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八五”环境质量声像报告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八五’环境质量声像报告书“是以江苏省”八五期间近500万个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集声,像图和文字为一体的环境质量计算机演示系统。该系统生动,直观地表征了江苏省“八五”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它的研制成功是环境质量表征技术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7.
陈忠梅  赵延昌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3):162-164,178
通过对昌吉州近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建设的概述,并对“八五”末期和“九五”末期生态环境现状的对比,说明昌吉州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州市近几年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分析,总结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十二五”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We enlarge on the viewpoint published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in 2012 — A viewpoint on the approval context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Additional alerts concerning the procedural in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process from the cost–benefit point of view are advanced. Th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long lasting, costly SEA processes, comes from ultraistic treatment of Natura 2000.The case study deals with a plan for constructing a traffic bypass around Škofljica, a town near Ljubljana. Based on their conclusions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he following elements of the SEA procedure should be improved and optimised:
  • –CBA for SEA should become a regular component when measuring its effectiveness.
  • –Concretisation of expected SEA inputs to the plan should clarify its role at the earliest stage of the process.
  • –SEA should contribute interactively to the optimisation of alternatives;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the SEA process could support this process.
  • –Nature protection interest should be confronted and balanced with wider development interests as formulated in the plan and should not be applied in absolute terms (e.g. Natura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