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O的排放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其溶解度低不易被液相吸收。芬顿法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性极强但寿命很短,超重力机具有混合速率快、液体停留时间短的特点,该文创新性地结合二者优势,对NO气体进行液相氧化吸收。分别研究了芬顿溶液pH值、浓度、H_2O_2与Fe~(2+)浓度比值、超重力机转速以及NO与芬顿溶液体积流量比等条件对NO脱除效果的影响。超重力机双进液口处即时混合H_2O_2与Fe~(2+)溶液,在1 400 r/min转速下使用pH=2,H_2O_2浓度0.2 mol/L,H_2O_2与Fe~(2+)浓度比为4的芬顿溶液对NO的脱除效果最优。当H_2O_2与Fe~(2+)液流量均为15 L/h,500×10-6 NO气流量为200 L/h时,NO的脱除效率可以达到75%。  相似文献   

2.
采用RPB反应器在超重力环境下强化吸收脱除NOx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处理废气并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采用自制的RPB反应器对NO_x进行研究。在超重力环境下,将模拟烟气通入旋转填充床,考察了烟气含氧量、RPB转速、气液比(以体积计)、不同种类吸收液及其浓度、气体流量对旋转填充床湿法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法氧化NO_x的方法效果显著。各因素对脱除效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含氧量>气体流量>转速>KOH+H_2O_2复合吸收液>气液比。当NO体积分数为0.05%、O_2体积分数为4%、转速为900 r/min、0.03 mol/L KOH+0.05 mol/L H_2O_2吸收液、气液比(V∶V)为3∶1、流量为0.3 L/min条件下,脱硝效率平均在85%以上。吸收产物为NO~-_3和NO~-_2。吸收产物为NO~-_3和NO~-_2,通过回收利用,可实现一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属离子介导活性氧引起DNA氧化损伤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技术 ,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 11种不同价态金属离子体外诱导核酸 (DNA)氧化损伤产生 8 羟基脱氧鸟苷和DNA链断裂的化学机制 .结果表明 ,能够氧化为高价态的金属离子如Fe2 + 、Cu2 + 、Cr3 + 等能够介导活性氧造成DNA的氧化损伤 ,介导能力呈现Fe2 + Cu2 + >Cr3 + 的顺序 .另外一些金属离子 ,如V3 + 、Ni2 + 、Cd2 + 、Zn2 + 、Co2 + 、Fe3 + 等 ,不能介导核酸氧化损伤形成 8 OH dG加合物及引发DNA断裂 ,但可能诱导核酸链交联的发生 .不同金属离子介导活性氧氧化DNA能力的差异是由其催化Fenton反应及与DNA结合能力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鼓泡吸收装置研究了KMnO_4/NaOH氧化吸收NO和SO_2过程,得出以下结论:同时脱硫脱硝时的脱硝效果要好于单独脱硝,但脱硫效果相差相当;KMnO_4和NaOH初始浓度的增加都能促进NO_x的脱除,但KMnO_4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较低浓度SO_2的加入可促进NO_x脱除,然而过高浓度的SO_2会抑制NO_x的脱除。KMnO_4/NaOH同时脱硫脱硝可使脱硝率达70%左右,且脱硫率达98%以上,总体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赵毅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2):104-107
概述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研究进展,探讨光催化脱硫脱硝的特性及机理,对光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催化剂的光量子产生率的途径、光吸收范围向可见光扩展的方法以及如何设计简单高效的光反应器等目前亟待决解决的几个问题,为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臭氧液相氧化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双忱  苏敏  马京香  金鑫  孙云雪  赵毅 《环境科学》2009,30(12):3461-3464
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上对臭氧(O_3)液相氧化分别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液相中O_3对NO能够有效氧化,SO_2的存在对NO的脱除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pH值对NO的脱除率影响较小.[O_3]/[NO]=1.1时,NO脱除率可达到89.6%.pH在3~11范围内,NO脱除率达80%以上.温度在20~65℃范围内,NO脱除率不发生明显变化.结合尾部洗涤装置后,可有效脱除SO_2和NOx,脱硫效率几乎达到100%,在[O_3]/[NO]=1.1时,可获得84.2%的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填料净化塔对烟气中NOx的液相催化氧化脱除新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液中Fe2+、Mn2+、Zn2+、A l3+四种金属离子按0.5%、0.2%、1.5%、1.0%的质量分数(以金属离子硫酸盐质量分数计)配合使用时,在进口气体浓度为2 500 mg/m3,气体流量为01.m3/h,循环液流量为8 L/h的条件下,对烟气中NOx的催化氧化去除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8.
气相臭氧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硝技术具有脱除效率高、设备简单、投资低、运行易控等优点,适用于钢铁烧结、焦炉和陶瓷等较低温度(<150℃)和较低NOx浓度(<400 mg/m3)烟气的深度净化。从理论上分析了臭氧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硝反应过程物理化学行为,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等方法,分别考察了气相臭氧氧化NO和气相臭氧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硝的氮产物分布,计算氮转化率。结果表明:n(O3):n(NO)和水溶性是影响NO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吸收脱除效率的关键因素。当n(O3):n(NO)>1.5时,NO的氧化产物是与SO2水溶性相当的N2O5和HNO3,均可实现在传统脱硫吸收塔中同步高效脱除,而且产物为稳定性良好的NO3-。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氮转化率接近99%,而不可检测的氮组分可以忽略不计或者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梅雪  苑鹏  卢凤菊  沈伯雄 《环境工程》2017,35(12):98-104
在自制反应器中,研究了烟气温度、Fenton试剂温度、初始p H值、NO初始浓度、烟气流量、n(Fe~(2+))/n(H_2O_2)和溶液中Cl~-等对Fenton法氧化脱除NO的影响。从单因素不同取值带来的NO氧化率的波动幅度来看,烟气流量对NO的氧化效率影响最为显著,试剂温度、NO初始浓度和n(Fe~(2+))/n(H_2O_2)的影响次之,而烟气温度和初始p H值影响较小。分别选取烟气温度为70℃,Fenton试剂温度为25℃,烟气流量为400~600 m L/min,NO初始浓度为982 mg/m~3,初始p H值为3,以及n(Fe~(2+))/n(H_2O_2)为0.05∶1时,对应的NO氧化效率较好。而溶液中Cl~-的存在,则会降低NO的氧化效率。此外,以原位滴加方式获得的Fenton体系,有效提高了寿命极短的(·OH)自由基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从而提高了NO的氧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烟气治理的发展需要,提出了直流电晕氧化联合石灰浆液吸收同时脱除烟气中硫硝汞工艺。并介绍了工艺流程与方法,探讨了工艺中反应器结构与吸收剂的选择。通过以国内典型的烟气量为3×105m3/h的100 MW发电机组采用该工艺为例,进行了小型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能耗约为总发电量的2.34%,运行成本在原脱硫的基础上增加了30%。从而分析了该工艺的可行性,为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自养型生物过滤器硝化氧化一氧化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一种新的工程材料多孔碳作为填料,在3个φ50.8mm填充着不同孔径多孔碳和驯化培养好的自养型亚硝酸盐硝化菌的生物过滤器中,进行了净化气体中NO的探索性研究.实验采用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在多孔碳的表面培养生物膜,采用超声波气溶胶发生器来维持过滤器内的湿度并保持多孔碳表面液膜的厚度较小.液相硝化试验用来比较3种不同孔径的多孔碳之间硝化性能的潜力和差异结果表明,在亚氮(NO2--N)进口负荷约200~800g/(L·min)的范围内.24孔/cm(Pores Per Centimeter,PPC)多孔碳过滤器的硝化速率最大,达到94%~98%;8PPC和18PPC多孔碳过滤器的硝化速率分别达到15%~21%和30%~40%.气相试验表明,在NO空床停留时间3.5min、进口浓度66.97~267.86mg/m3的范围内,24PPC多孔碳过滤器对NO的去除效率为41%~52%左右,表明了该自养硝化系统在NO废气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对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的抑制机制,采用荧光探针法和比色法研究了DBP对短裸甲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电子传递链抑制剂对DBP诱导ROS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BP诱导了短裸甲藻ROS的积累.随浓度的增大,DBP促进了.OH、H2O2的积累,如3 mg.L-1的DBP处理组,培养至48 h时.OH出现一个极大峰值33U.mL-1,约为对照组的2.4倍;H2 O2含量培养至72 h出现最大值,约为250 nmol.(107 cells)-1,约为对照组的5倍;但是DBP对O.2-产生速率的影响并没有显示出规律性.电子传递链选择性抑制实验表明DBP可能影响了藻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膜2个位点上电子传递,使.OH、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受到了不同的影响,最终诱导了短裸甲藻总ROS的积累.可见,DBP导致ROS的过量积累是其抑制藻细胞生长的主要机制.本研究结果对揭示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假单胞菌DN-1再生NO络合吸收液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Fe(EDTA)络合吸收脱除NO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但是存在吸收液再生方面的缺陷.实验用自行分离得到的假单胞菌DN-1,将吸收液中的Fe(EDTA)NO还原为N2而进行再生.考察了不同碳源种类、碳源量、菌种量、pH值、温度、络合物浓度等条件下该菌种对Fe(EDTA)NO的还原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比醋酸钠、柠檬酸三钠和乙醇等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外加碳源.当Fe(EDTA)NO浓度为6.50 mmol·L-1时,添加250 mg·L-1的葡萄糖就能满足微生物的反应需要;DN-1还原适宜温度范围为40~45℃,适宜pH值为6.9~7.2;还原速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多而加快;而Fe(EDTA)NO浓度小于11.8 mmol·L-1时,还原速率随着络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浓度,还原速率不再随络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速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钙基CO2吸收剂的锆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共沉淀法以Ca(Ac)2·H2O作为CaO前驱体,经NH3·H2O沉淀、静置、醇洗、烘干制备锆改性钙基高温二氧化碳吸收剂,并考察锆添加量、反应温度及时间、CO2分压等因素列其吸收性能的影响.经锆改性后,吸收剂中掺杂ZrO2形成了良好的介孔结构,可维持较高的碳酸化转化率,提高吸收剂的循环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当...  相似文献   

15.
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粉煤灰作为载体,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研究了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98mg·L^-1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40g·L^-1、30%的H2O2投加量3mL·L^-1、pH值4、处理时间10min的最佳处理条件下,非均相催化体系对活性艳红染料的脱色率达到98.21%。对比均相催化氧化法,非均相催化氧化技术提高了对活性艳红染料的脱色率,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H2O2利用效率,扩大了pH值范围,改进了Fe^2+流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工作场所空气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氮氧化物的测定是用吸收液采集空气样品后送达实验室检测,是采样与显色同时进行,方法的关键是采样前吸收液的配制与采样后样品的运输、保存及其测定。要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一定要从样品的采集、保存,实验室分析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Al2O3催化臭氧化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Al2O3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溶液臭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可以显著提高臭氧氧化的效果,反应120min后,TOC的去除率从单独臭氧氧化的23.9%提高到55.1%.实验中还考察了制备条件对Al2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实验考察的范围内:焙烧温度600℃,Al2O3粒径为0.5~1.0mm时催化活性最高;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20g/L,混和气体流速200mL/min,反应温度15℃.通过单独臭氧氧化,单独臭氧氧化后再进行催化剂吸附,催化臭氧化的对比实验证明了Al2O3催化剂对体系TOC的去除主要是基于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铝载体下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二氧化氯化学氧化体系和二氧化氯催化氧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单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为2700mg/L的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氧化剂经济用量为8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30min,COD去除率可达63%左右,氧化指数(COD削减量∶ClO2投加量)=2.18。当二氧化氯与自制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用于对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的处理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左右,氧化剂经济用量为10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90min,COD去除率可达83.4%,氧化指数=2.25。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冬梅  喻泽斌  孙蕾  黄俊  高丽红  李明洁 《环境科学》2015,36(11):4135-4140
兽类抗生素迪美唑是一种新兴的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以紫外光为光源,以TiO2为催化剂,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考察了溶液pH值、TiO2投加量、溶液的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对迪美唑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投加量为1 g·L-1,迪美唑初始浓度为40 mg·L-1,溶液pH为11的最优条件下反应90 min后,迪美唑的去除率为90%,反应速率为0.025 7 min-1.反应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光催化降解迪美唑有两个途径:一是·OH氧化过程,二是e-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