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为中心,就如何看待放射性,国内外核事故与辐射应急情况,如何开展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和如何做好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保障等问题,作了较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救援、技术支持、应急演习等多方面的已有能力,学习国外核电强国的核应急管理经验,总结福岛核事故应急的经验教训,发现我国现有核事故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核事故应急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和系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核电站必备的核安全应急响应行动计划只适用于针对小事故的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随着一系列严重影响环境的超大级别核事故的接连发生,许多政府和学者越来越重视启动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行动计划。本文针对核事故环境应急响应(EER)重要学术概念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数值模拟计算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了各国专家在数值模拟这一学术领域的分歧,以更清楚地明确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最后,以1999年日本Tokaimura核电站事故的数值模拟为例,对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存在的一个重要风险,即不同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出现分歧时的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4.
结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依据国务院全国核设施安全检查过程中,国家核安全局针对在建核电厂的安全审评对环境监测设施提出的要求,本研究对包括环境实验室、环境辐射水平及气象连续监测站、KRS中央站和环境监测车在内的环境监测设施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方案实施后可增强样品处理、监测能力,迅速监测出放射性烟云的扩散方向,有效加强核电厂事故后环境监测体系的有效性,增强环境监测设施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事故应急情况下环境监测设施失效导致不能对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风险,提高核电厂营运单位本身对事故放射性后果评估的能力,目前已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审评,符合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已在中广核在建机组实施。  相似文献   

5.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海洋放射性监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总结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同核素通过海洋途径排放的放射性总量;介绍多个国家开展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基于海洋放射性本底与各国制定的限值标准,对福岛核事故后海洋放射性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进行展望,从海洋环境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我国海洋放射性数据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邓佳 《环境工作通讯》2011,(5):F0003-F0003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起国际、国内各方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确保我国在运行核电站安全,日前,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的国家民用核设施综合检查团,对大亚湾核电基地、秦山核电站等核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此次由我国核安全领域50余名院士、  相似文献   

7.
正依照《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的规定,"核应急是为了控制核事故、缓解核事故、减轻核事故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行为,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各方协同、统一开展的应急行动。"核应急领域亟需基本法律我国核应急工作正式起步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1993年8月,《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  相似文献   

8.
(二)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必要性 1.救与不救大不一样 由于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有事故发展的自然性和事故即时的破坏性,所以实施事故应急响应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进行救援(救助),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首先,事故过程会按其发展的自然性继续进行下去,会造成更大的事故后果;其次,事故即时的破坏性会增大,如事故地区的人员所受辐射照射剂量会进一步增大,对人员造成的伤害也就随之增大;第三,事故所造成的放射性,根据事故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屡有发生。针对我国现行管理体制设计上的弊端,提出了在构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实践中,必须着力健全完善溢油事故宏观防控、溢油问题科技保障、溢油风险预测评估、溢油危机应急处置4个方面工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为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一种兼具辐射危害和化学毒性的中间产物,UF6的泄漏事故,特别是事故的环境评价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SAFUIT/UF6是专门针对此类事故的环境评价模型,目前已经开展了初步的验证工作.根据1987年法国UF6释放实验条件,对SAFUIT/UF6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与HG-SYSTEM/UF6模型进行了对比.初步认为SAFUIT/UF6模型可准确地模拟UF6扩散.此外,SAFUIT/UF6模型在某设施核事故应急评价系统中也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因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至今仍在严重影响着日本民众的生命安全与正常生活,且污染有进一步扩大的威胁。纵观事故发生后日本采用的应急处置手段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受污染控制与消除技术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在污染控制与消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致使蔬菜、牛奶和自来水受到了碘-131的污染,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与民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本文分析了日本在控制与消除核事故放射性污染方面的做法,并根据中国核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更有利于减轻核事故危害、控制与消除核污染的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文章集中阐述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类型以及具有的基础特性,分析了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论述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应急监测的要求,为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戈立新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28-431,438
为了能快速估算上海周围某核电站发生事故并伴有放射性物质泄漏时,上海地区可能受到的放射性污染情况,选用了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动态烟团模式的剂量估算方法,模拟计算表明,在某些天气和核电站事故等级的条件下,上海地区将出现500mSv以上的高剂量区,因此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备用。  相似文献   

14.
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对污染事故及时、正确地进行应急处理、减轻事故危害和制定恢复措施的根本依据。文章从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摸清污染源状况、加强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方面对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快速响应作了简要的阐述,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US NAS健康风险评价理论,构建包括危害鉴别、剂量效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4部分内容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充分考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对于人体健康“短时间、高剂量”的暴露特点,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应急参考浓度的计算方法,以健康危害商值定性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通过统计推断健康危害商值的概率分布定量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实现风险分级.以松花江硝基苯水污染事故为例,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风险评价技术进行验证,计算获取的以保护成人和儿童的应急参考浓度分别为0.175,0.05mg/L,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值分别为29%和62%,分别隶属于中级和高级风险水平.实例表明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能够有效表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环保部门如何打造一支管理有序、装备精良、业务精通的监测队伍。从而在突如其来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有效完成应急监测任务,为上级部门快速、准确处理污染事故,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质监测站对发生在江河中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中承担着前哨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起江河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多年来松花江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对环境水质监测部门开展重大污染事故应惠监测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应急监测工作必需的配置、预警监测断面在应急监测中的功能与作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应加大江河水环境监测的投入,切实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尽快建成主要江河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江河重大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气质联用在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内突发污染事故的不断增多而相应监测方法尚未完善的当前状况,为充分发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定性、定量中的优势,在讨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水体、大气、土壤三类有机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前处理方法、条件程序。通过一次污染事件为实例阐述了操作程序和监测内容。同时还讨论此监测方法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大量增加,这使得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日益成为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经肯面对的监测形式。由于污染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不同于一般的环境监测,对监测指挥者的现场组织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正确而迅速的现场组织是及时、准确地完成应急监测的前提。应急监测的现场组织包括现场勘查、监测项目确定、监测点住确定、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结果上报等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