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溢油后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响应值改变大小来评价溢油对海洋保护区的污染程度,首先构建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指标因子基准值,然后确立保护区溢油污染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快速确定溢油对海洋保护区污染程度大小。该评价模型为溢油保护区污染评价提供新方法,为决策部门采取应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筛选和分析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源,初步建立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和隶属度,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类设施溢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合SINTEF井喷/井涌数据库和DNV海上平台溢油概率模型,建立了渤海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概率模型。通过对渤西某一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平台评分为41.6,溢油风险等级中等偏低,溢油风险概率模型按平台数量和油处理量分别为F=5.7×10-5Q-0.3和F=4.0×10-4Q-0.988。该评价方法可判断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和溢油风险概率,可为海上石油平台溢油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被认为是对海洋环境危害较大污染物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与溢油污染程度有关的影响因素,首次构建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溢油量和油品特性持久性为例,分别建立了溢油量隶属度函数和油品特性的持久性隶属度子集表,最终完成了溢油污染程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为判断溢油污染等级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溢油应急决策部门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评价L-谷氨酸清洁生产潜力水平建立一套模型,并将模型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基于国家标准,综合多种方法研究,最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法确定清洁生产的水平等级归属,能够有效确定L-谷氨酸清洁生产潜力水平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可以解决L-谷氨酸清洁生产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单个指标评价很难客观反映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难题。实践证明,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谷氨酸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海域发生溢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影响,对其进行溢油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及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将溢油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极小,小,中等,大,极大)分别用(1分,2分,3分,4分,5分)代表。研究结果显示: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在1.59~3.06之间,平均值为2.28,总体风险等级为中等偏低。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1.59~2.00之间的概率11.37%;风险等级在2.00~2.50之间为69.92%;风险等级在2.50~3.00之间为18.74%;风险等级在3.00以上为0.06%。一级指标地质性溢油风险等级最高,二级指标中平台疲劳老化情况是影响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的最主要细分因素,敏感度达64.60%。该评价方法对海上平台的整体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期能够丰富我国的海上石油平台管理决策办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文章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优劣性。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而言不仅可以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且还可以用于综合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硝基胍是易燃、易爆、有毒性物质,其喷雾干燥过程中固有风险较高,因此开发硝基胍喷雾干燥系统运行的风险评价技术、规范监管系统安全作业条件、完善防护设施并提高该系统的安全性非常必要。首先通过研究硝基胍喷雾干燥系统的结构、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硝基胍喷雾干燥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指标间两两比较和方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后结合专业评价人员的分析结果,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权向量,并对硝基胍喷雾干燥系统运行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可靠,且由指标权重、灰色评价矩阵及赋值向量计算得到该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为74.77,根据定义的安全性等级,目标硝基胍喷雾干燥系统的现有运行安全等级为中等,应加强安全防护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降低港口航道通航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风险,将可拓优度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港口航道通航的风险评价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了港口航道通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基于该指标体系,构建了港口航道通航的可拓优度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了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结合某实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港口航道通航风险等级为较低危险度,评价结果可为管理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模式在指标筛选与不确定性处理方面的不足,构建了包括源项因子、过程因子和受体因子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并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基于模糊隶属度的指标风险水平确定方法,计算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值,判定风险等级.以上海某化工企业作为案例,验证了本评价模式的有效性;根据评估,若将该企业迁至人口密度较低的工业区(低于2000人/km2)并控制风险物质在容器设备中的充装率(低于80%),可使其风险综合评价值从0.75(Ⅳ级风险)降至0.5(Ⅲ级风险).  相似文献   

11.
科学准确的溢油应急评估是合理配置应急资源、迅速提高应急能力、有效降低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综合考虑海上溢油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法律法规,筛选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层复合运算,确定了适合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评价等级,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并在我国渤海海域和渤海油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随机和典型情景模拟法的优点,构建综合这两种方法的海洋溢油事故污染危害预测评估流程和主要评估指数。以渤海辽东湾为研究区域,选取一处海洋石油平台作为潜在溢油地点,7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作为污染受体,开展假设的海底输油管道溢油事故情景算例演示。在经验证的潮流场模拟数据和2012~2013年预报风场数据基础上,利用随机情景模拟来预测全年统计条件下溢油污染概率、危害后果等指数的空间分布,分析评估研究区域的整体污染危害风险;通过典型情景模拟来预测不利风向条件下溢油漂移轨迹与扩散范围、到达时间等指数,分析评估溢油对具体敏感目标的污染风险。应用表明,随机和典型情景模拟的结合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溢油污染预测评估结果,有利于提高风险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了南淝河丰水期和枯水期表层水及沉积物中As、Cd、Cr、Cu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表层水中Cd含量属于劣Ⅴ类地表水标准,沉积物中Cd含量超过合肥市土壤背景值,最高值达到背景值的7.5倍;单因子水质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未达到水体功能区目标,其余元素基本达到了水体功能区目标,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污染程度在无污染到轻度污染之间,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均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3种评价结果均显示Cd是主要污染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淝河沉积物中不同时期重金属污染来源存在一定差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海上溢油事故等级的综合评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综合分析影响溢油事故威胁程度有关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使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而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评定溢油事故的威胁程度及等级,为进一步的溢油事故应急决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频繁发生的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损害巨大,当溢油事故发生时,决策者往往同时面临多种不同的处置方案,此时,如何从这些备选方案中快速选择出相对最合理的处置方案对减小损失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联合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FTOPSIS),提出溢油应急处置方案综合评判筛选模型(FAHP-FTOSIS)。该方法首先从经济、技术、环境、溢油状况、作业环境和溢油位置这六个主要方面构建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方案评判指标体系,通过F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运用FTOPSIS对备选的应急方案进行排序,最终基于模型的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佳的处置方案。最后,本文将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应用展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累积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经济快速发展典型区昆山市为研究区,结合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和形态3方面指标建立了昆山市土壤重金属累积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山重金属总量累积指数空间变异较小,为42.57%,但重金属有效态和形态累积指数(特别是重金属活性形态)空间分异很大,分别达82.75%和77.83%.若以土壤剖面母质层各指标的含量为参比值,土壤重金属总量累积指数平均为1.01,为轻度累积水平,重金属有效态累积指数平均为2.46, 达中度累积水平,重金属形态累积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活性形态的累积,形态累积指数平均达4.32, 达重度累积水平.重金属综合累积指数的平均值2.56, 达中度累积水平,变异系数达70.03%,有21.54%的面积土壤重金属达轻度累积,54.70%的面积达中度累积,23.76%的面积达重度累积.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各项累积评价指数均以养殖区最低,冶金电镀区最高,但功能区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土壤类型的各项累积指数均达显著水平,且均以乌栅土的累积指数最高,显著高于黄泥土和青泥土的累积指数.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探索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的粒度特性及其空间效应,论文结合PSR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银川市的实证分析表明,2014年整个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488 2,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功能分化的双重特征。从宏观行政区划层面来看,3个中心辖区表现相对较为均衡,2个郊区县差异性较大,仅有贺兰县(0.557 7)高于全市均值;从微观格网尺度来看,北部和城市中心的综合指数较高且呈离散分布,城市边缘区较低且呈集聚分布;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角度来看,农业区、城市建城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综合指数较高,而功能边缘区与交叉区较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耦合关系。通过ESDA空间分析表明,格网尺度下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80 4,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效应。因此,从空间建构的视角来看,应充分利用“高高聚集”区的空间扩散和溢出效益,并通过逐步改善影响“低低聚集”区的限制性因子,实现区域内部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