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污泥是废水处理之后引入的二次污染.它已经成为目前环境方面急需解决的固废污染问题。从污泥的定义出发,介绍了污泥的特性、种类、产生量,结合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重点阐述了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污泥的农林利用是变废为宝,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石油开发作业和储运过程,石油化工储运与排放都会产生含油废物,也叫石油污染土壤,其中含油高的称为含油污泥。它们的渗透一是直接污染地表水体,还随雨水冲刷和水体流动携带而污染“经流区域”生态水体;二是污染土地。它们都构成对生命健康的威胁,所以进行无害化环保治理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污泥的组成及处置工艺。  相似文献   

3.
污泥焚烧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焚烧工艺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污泥处理中的最佳实用技术之一。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该工艺已日渐成熟,它以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能源再利用等突出特点而著称。并且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境条件均对废弃物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和所占的空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而污泥焚烧技术已逐步成为污泥处理的主流技术。我国在废物焚烧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特别是在污水厂剩余污泥焚烧这一领域更是缺乏基础性的研究,因此对污泥处理中焚烧这一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4.
蔡文金 《环境工程》1991,9(4):22-23
<正> 工业污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产生的污泥,是当代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点,上海石化总厂所属水质净化厂在净化工业用水过程中,每天排放含水率98%左右的污泥300t,每年为109.5kt,脱水后含水率为85%的污泥量,每年为14.6kt,此外,石洞口电厂日排放量也在80t以上,上海市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合理处置并利用污泥已成为当务之急。污水净化厂产生的污泥,发达国家一般  相似文献   

5.
一、污泥来源本文研究利用的污泥,来源于广州市郊猎德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由粪车收集到各公厕的粪便先卸入进粪井内,由粗筛(格栅)阻隔掉粪便内体积大的废物。随后粪便被均分,流入四个浓缩池内,粪便被浓缩至含固体重4%,经浓縮的粪便流入流量井。在流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目前常见剩余污泥处置方式及其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蚯蚓处理徐州市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纯生活废水的污泥处理效果最好,减量率高达79.99%;蚯蚓对不同类型污泥的有机质,N,P,Cu,Zn,Pb,Cd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污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日本下水污泥处理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90年代日本下水污泥处理工艺、设备及其它的综合利用的情况,可供我国炼油污水的“三泥”处理借鉴,以提高其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污泥是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产生的副产品,具有产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给城市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大中型城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上海污泥的主要来源、性质及其产生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管理体系及出路,指出采用合理的多元化路线无疑是解决上海污泥处置的理想路线;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应加速建立和完善各类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企业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并设立污泥处理与处置的专项规划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剩余污泥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剩余有机污泥处理新工艺,将剩作污泥进行酸化水解后回到废水处理系统一起代谢,基本达到无污泥排放。该工艺适合于染整废水、乳品厂废水处理站等有机污泥处置,特别适用于泥难以脱水的如锦纶厂废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10.
含硫气田在天然气开采、管道批处理、气田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高压气流携带井底岩屑、单质硫析出、工艺添加的化学药剂反应产生沉淀物等因素,会产生一些成分复杂、有恶臭气味的固态物质,统称为采气污泥,影响生产安全和工艺参数调配,需要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置。结合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原则,立足于企业自行处置的目的,本文就含硫气田采气污泥特性以及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废物综合利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今后含硫气田污泥处理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预处理方式污泥对MFC(microbial fuel cell,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影响,采用双室MFC反应器构型,以不同预处理方式的污泥作为MFC的底物基质,包括热处理污泥、废碱渣预处理污泥、未处理污泥,并设置静态试验组污泥(开路试验),考察MFC的产电性能(电压、电功率密度)、pH、CODCr、总悬浮物(TSS)、挥发性悬浮物(VSS)、EPS(胞外聚合物)以及三维荧光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所设外电阻条件下(1 000 Ω),MFC的最大启动电压可达0.3 V;②废碱渣预处理污泥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70.1 mW/m2,热处理污泥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60.1 mW/m2,预处理后污泥的性能优于未处理污泥;③热处理污泥、废碱渣预处理污泥、未处理污泥以及静态试验组污泥的pH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废碱渣预处理污泥及热处理污泥总悬浮物和挥发性悬浮物的去除率均高于未处理污泥,且CODCr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污泥EPS的组成成分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图的特性发现,污泥EPS中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并且腐殖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胞外电子基团的转移,三维荧光光谱图也证实了不同预处理方式污泥随厌氧消化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显示,将废碱渣预处理的污泥作为MFC的底物,不仅降低了资源能耗而且提高了MFC的产电性能,实现了综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郗青旗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205+207-205,207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污泥处理现状和生活污泥处置发展趋势着手,针对目前焚烧生活污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已成熟运行的垃圾焚烧炉的特点,分析了焚烧生活污泥对垃圾焚烧炉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的成本测算,对垃圾焚烧炉焚烧生活污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废水污泥的农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定 《环境科技》1990,3(3):43-45
随着工业及城市的发展,“三废”量大幅度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了使工业生产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控制环境危害程度,相继建起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排放的废水污水对湖泊、江河、地下水的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二次污染问题—污泥。对于污泥的处理曾  相似文献   

14.
市政污泥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时污泥处理处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与传统污泥处理技术相比,污泥炭化技术作为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处置方式,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中介绍了污泥炭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污泥炭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污泥炭化技术根据温度控制范围以及是否加压可分为高温炭化、中温炭化和低温炭化,分别介绍了三种炭化技术的技术特点,从设备运行条件和产品方面对三种炭化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炭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含油污泥热化学反应机理及焚烧、低温热解、直接液化、焦化和熔融等处理技术,对各种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做了介绍,并对我国含油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污泥辐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辐射技术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的研究在国内是首次。本研究确定了辐射最佳杀菌剂量,并定量测定了辐射污泥沉降速度和过滤速度的提高率,同时发现了辐射能够提高污泥中的速效性氮、磷的含量,获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说明辐射技术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7.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必然产物,污泥中除含有灰分外,还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重金属及氮、磷、钾等有机质,含水量高达97%,并伴有恶臭气味,易引发环境污染。如能对污泥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与处置,便可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实现对处理后污泥的二次利用,因此寻找新型处理和利用污泥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油田污泥固化制作生态建材是近年来含油污泥处理的研究方向.根据大港油田含油污泥的特性,在经泥浆二期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固化剂以及填料等将其固化制成免烧砖,不仅可以解决固废物堆放难题,保护油田生态环境,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迟大明 《陕西环境》2002,9(5):48-48
该文简要地描述了VT污水处理和VD污泥处置的巨大优势。它是一种投资者、运行费用低、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烟气低温废热干燥处理印染污泥的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利用烟气低温废热日处理印染污泥36t的中试系统,可一次将含水<80%的印染污泥直接干燥成含水10%~40%的干污泥,干污泥呈小颗粒状,全部可送入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以利用其热能。干燥系统内贫氧,避免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爆燃现象;干燥系统设备及管道壁面附着1层约4mm左右的干硬保护层,阻止了烟气对设备及管道的腐蚀,运行安全。该系统也可适用于生化污泥、城市污泥及造纸污泥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