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锐劲特在菜地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青菜、土壤中锐劲特及其代谢物的气相色谱毛细管柱残留分析的方法。对锐劲特及其降解产物在菜地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锐劲特在青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情况,锐劲特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7.88d,在青菜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58d。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联苯菊酯的微生物降解试验研究龚明福张利莉贺江舟(新疆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联苯菊酯是新疆棉花产区应用较为广泛的杀虫剂,在土壤中残留的联苯菊酯对环境造成污染。应用从联苯菊酯残留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联苯菊酯降解菌,在模拟大田条件下对联苯菊酯进行降解试验,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试验土壤中联苯菊酯的含量。结果表明,联苯菊酯残留土壤中存在天然降解细菌,分离得到的联苯菊酯降解细菌比土著细菌具有更高的降解能力。关键词生物降解联苯菊酯修复污染天然中草药甲醛消除剂的研究谢洪柱1谢红艳2袁晓奕2(1.武汉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3.
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常用兽药抗生素--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如微生物和光照,土壤含水量、药物起始浓度等).结果表明,SMM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SMM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光降解和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只占较小比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明显加快了SMM的降解速率,因而可以通过降低土壤中SMM残留浓度或提高土壤含水量等方法加速SMM的降解.以降低其对环境土壤和水体的风险;SMM的降解速率随土壤中SMM起始浓度增加而降低,表明土壤中降解微生物对SMM的浓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啶虫脒属于一种新型的氯化烟碱类杀虫剂,被认为是替代有机磷农药的重要品种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备受关注,利用微生物修复异源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降解菌D-2(噬染料菌属,Pigmentiphagasp.)对被啶虫脒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解菌株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效果要略好于灭菌土壤,在土壤外源添加降解菌2×10^8cfu/g,温度20~40℃,弱碱性(pH7.5)的条件下,该菌株能有效降解土壤中1~200mg/kg的啶虫脒。啶虫脒施用对土壤种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刺激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而降解菌的施用可缓解啶虫脒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修复受污染土壤。因此,人工接种降解菌D-2可提高土壤中啶虫脒的降解率,有效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5.
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考察菌株的降解性能及降解机理,进行花盆模拟高效外源菌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实验,在降解后期添加激活剂H2O2以及木屑来试图改善微生物的修复环境,减缓微生物的衰亡,并考察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1的降解效果较好,其对pH和温度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能分泌较多的表面活性物质,细胞疏水性较强。将其应用于土壤修复中,经过50 d的修复,石油残留率达到50.6%左右,生物强化比自然修复残留率降低了8%左右。在第45天添加激活剂能有效改善修复效果,70 d时添加外源菌的土样最小石油残留率达到37.9%。  相似文献   

6.
啶虫脒属于一种新型的氯化烟碱类杀虫剂,被认为是替代有机磷农药的重要品种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备受关注,利用微生物修复异源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降解菌D-2(噬染料菌属,Pigmentiphaga sp.)对被啶虫脒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解菌株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效果要略好于灭菌土壤,在土壤外源添加降解菌2×108 cfu/g,温度20~40℃,弱碱性(pH 7.5)的条件下,该菌株能有效降解土壤中1~200 mg/kg的啶虫脒。啶虫脒施用对土壤种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刺激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而降解菌的施用可缓解啶虫脒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修复受污染土壤。因此,人工接种降解菌D-2可提高土壤中啶虫脒的降解率,有效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抗生素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利用黑麦草对土壤中残留抗生素进行降解,并探讨土壤微生物生态活性及根系体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黑麦草对土壤中四环素、金霉素、恩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降解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黑麦草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率为19.1%~27.7%,其中金霉素的降解率最高,为11.4%~27.7%;而磺胺类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降解率最低,仅为3.4%~8.3%;喹诺酮类的降解率为15.3%~28.8%,其中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的降解率分别为15.3%~28.8%、14.2%~28.0%。同时,种植黑麦草缓解了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在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氨化强度分别是未种植黑麦草土壤的4.5和1.9倍。另外,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土壤中抗生素的残留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麦草根系总表面积与土壤抗生素总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48,p0.05)。  相似文献   

8.
杀虫双是由我国自行开发的沙蚕毒系的一个农药新品种,本研究旨在提供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降解特性的资料,为杀虫双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合理使用和出口创汇注册提供科学依据,完成了下述各项内容的研究: 1.环境样品(土壤、水和生物)的测试方法研究,以建立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技术,解决杀虫双环境样品的痕量检测方法。 2.杀虫双在农作物(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水平和消解动态研究,并获得南北两地两年的残留数据和杀虫双在作物和土壤中消失动态资料。 3.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和淋溶动态研究,主要完成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特性(包括降解半衰期)、环境因素(温度等)对杀虫双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杀虫双在土壤中淋溶速率及对地下水可能影响的研究。 4.杀虫双在模拟水生和陆-水生态系统中的分配特性研究,主要完成~(36)S-杀虫双在模拟生态中的迁移,转化及归宿研究。 6.杀虫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完成杀虫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突变试验,以及蓄积水平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分析及归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具有较长的残留活性,研究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特性,评述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及该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迁移特性,并针对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室控制试验研究了甲基对硫磷降解菌在竹林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效果及其与土壤物理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邻单胞菌(DLL-1)具有高效性,甲基对硫磷初始浓度为15 mg/kg干土,第5 d竹林土壤上、中和下层的降解率分别为88.6%、85.9%和79.2%,相应的半衰期为2.5、2.84与3.79 d。甲基对硫磷在土壤中的不同粒径范围吸附情况是不同的,从而影响DLL-1菌的降解效果,表现为土壤中粘粒含量与降解率呈显著正相关。孔隙度也是影响降解效果的一个因素,上中下3层的降解率随着孔隙度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除草剂在我国将会得到普遍应用。本文仅就除草剂的降解、代谢、毒性、污染的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一、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除草剂使用后,一部分挥敞、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被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分解,而大部分被土壤粒子所吸附,呈水溶液、悬浊液或气态而扩散于土壤中。在此过程中,一部分被农作物、杂草根系吸收,一部分被溶脱到地下,而大部分残留干耕作层土壤中,逐渐分解而消失。 1、蒸发一般除草剂从土壤表面的蒸发量很少,但对于易于挥发或者土壤中难以分解的药剂,蒸发就成为消失的主要原因。例如,氯苯胺灵(CIPC)在高温条件下迅速失去活性,其原因在于其易挥发性;敌草腈(DBN)在室内试验半衰期平均为6个月,但在田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酸钠与0.2 mmol硫酸亚铁铵对水稻土壤中吡虫啉的降解率最佳,最高可达98.8%,且前120 min内降解速率较快。3种吡虫啉浓度的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中有机碳与pH越低,越有利于过硫酸钠与硫酸亚铁铵降解土壤中吡虫啉。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十氯酮的多介质环境行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QC模型模拟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是十氯酮最大的贮存库,在稳态平衡条件下,残留率达到95.0%;在稳态非平衡条件下,十氯酮单独排放到水体,有37.5%残留在于排放的水体中,其在大气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中的质量则来自于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迁移;十氯酮主要通过水体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的厌氧降解输出;十氯酮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大气向土壤的迁移,其次是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和大气向水体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实验,探究了低浓度过硫酸盐预氧化耦合生物强化或生物刺激技术处理下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和修复效应。结果表明,浓度为0.1 mmol·g~(-1)、温度为50℃热活化的过硫酸钠对土壤中菲7 d的降解率为22.7%。预氧化后,加入高效降解菌和营养物质,强化微生物对菲的降解,继续培育21 d,最终降解率较第7天可提高8.08%~18.59%。同时添加高效降解菌和营养物质N,对土壤中菲的降解促进作用最强,最终降解率可达41.29%,较仅进行化学氧化的对照组和仅进行微生物降解的对照组分别提高17.44%和22.86%,较预氧化后不进行微生物强化的对照组提高12.9%。降解期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pH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终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菲的降解率与氧化剂和营养物质N的添加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pH呈正相关,与氧化剂呈负相关,土壤pH与氧化剂及营养物质P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技术能有效促进微生物对菲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苯酚诱导获得厌氧菌群JAC1强化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对其在厌氧条件下的石油烃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5~8.5,土壤总石油烃(TPH)质量浓度50 mg/kg, NaCl质量分数0.3%,JAC1接菌量0.15 mL/g。厌氧菌群JAC1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芳香烃较直链烷烃更难降解,推测部分长链烷烃在降解过程中会分解为短链烷烃后再进行降解。基于土壤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TPH浓度呈负相关,投加JAC1后土壤中与石油烃降解有关的功能菌群相对丰度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高,说明JAC1有助于建立一个高效的微生物降解体系来强化石油烃降解。  相似文献   

16.
以腐植酸(HA)溶液为吸附剂、从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降解菌制成为生物修复剂,以多环芳烃(PAHs)萘、菲、芘、荧蒽、苯并蒽、苯并芘为土壤污染物,对PAHs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验。目的是筛选与分离吸附于HA的PAHs降解菌,研究HA与降解菌的协同效应对PAHs的降解效率的影响。用经过HA吸附的PAHs富集分离培养出1株高效降解菌株,命名为Tzyx3,鉴定其为解脂耶氏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15 d后,土壤中萘、菲、芘、荧蒽、苯并蒽、苯并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0.7%、91.0%、74.7%、86.9%、84.7%和74.7%,表明Tzyx3和HA在PAHs污染土壤中存在协作关系,Tzyx3能够直接利用HA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17.
土壤石油烃污染的植物毒性及植物-微生物联合降解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石油烃污染对玉米和水稻根伸长的影响,并在土壤中接种经过筛选得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研究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毒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浓度低于1 000 mg/kg时对玉米的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增加,刺激根长生长的作用逐渐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长受石油烃影响较小。通过对不同处理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种植水稻对石油烃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是不同处理下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不同,其中水稻微生物联合处理下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速率最快,培养期内的降解效率达到53.3%。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多环芳烃菲的自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降解是去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自然降解规律,选择陕北风沙滩地区风积砂为典型土壤,多环芳烃菲为典型污染质,探讨了菲在风积砂中的自然降解规律;建立了菲的降解动力学模型;进一步考察了污染浓度、温度、pH值、含氧量等环境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积砂中菲的自然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半衰期为17 d;菲的降解率与生物量呈正相关;污染浓度对菲的自然降解影响不显著;25~35℃、中性条件能够促进风积砂中菲的降解;好氧微生物是降解的关键,氧的存在对于土壤中菲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产生的农药残留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对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酶和降解机制及降解酶基因克隆和构建工程菌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和开发微生物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石油污染土壤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情况,在考察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择喹啉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从45份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55株降解喹啉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株,从中选择降解效率较高的2株喹啉降解菌命名为Q5和Q24,进行喹啉的降解性能研究,比较了单一优势菌株、人工复合菌群和土壤中的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效果好于单一的优势菌株和人工复合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