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电源线和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如空调机、电子计算机、电冰箱、彩电和电热毯等,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大量地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这种电磁充斥在居室空间,时刻干扰周围其他电器,造成各种事故,危害人身安全。一九九○年,前苏联国际象棋大师尼古拉·古德科夫与一台超级  相似文献   

2.
电磁波污染     
电磁波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但它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另一类污染物。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已为劳保部门所重视,但弱强度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至今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为此,笔者曾在1981年5月8日《上海科技报》上作了简介。为满足读者需要现将电磁波污染特点、生理效应和有关对策作些补充。一、电磁波污染的基本特点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重性,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明显。30-300,000兆赫的电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污染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日常生活中电磁污染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几种不同场合下电磁污染的防护对策,为提高人们日常的电磁辐射防护意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电磁理论,叙述了电磁波的产生以及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近年来,电磁辐射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无线电广播、微波通信、雷达探测等都会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射频辐射污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随其波长的缩短而递增。微波比中短波对人体有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微波已成为可危及人体健康的一种因素。微波这一新技术在国防、工农业生产、科研和通信等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微波通信的迅速发展、其涉及的范围比其他微波辐射装置更为广泛。人们对于在微波站的外环境是否可能受到微波辐射的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和在多大范围内危及人体健康,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在调查研究和一些必要论证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不断增加,过强的电磁辐射有损于人体健康。因此环境电磁污染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供在国内开展环境电磁波调研和电磁污染治理的监测手段,研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水平的Z-88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全球和我国化学污染的现状。目前化学污染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新化学污染物质不断涌现并对自然界和人体造成潜在的和深层次的危害、化学污染成为危害公共安全重要因素、危险化学废物越境转移频繁。当前化学污染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杌污染物和二(口恶)(口英)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化学污染的现状及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全球和我国化学污染的现状.目前化学污染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新化学污染物质不断涌现并对自然界和人体造成潜在的和深层次的危害、化学污染成为危害公共安全重要因素、危险化学废物越境转移频繁.当前化学污染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二[口恶][口英]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形状任意的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形状任意的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方法。方法基于坐标变换理论,通过对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先后进行压缩和扩张变换,设计出该装置不同区域的电磁参数张量。结果一方面,入射波经过该装置时,在其界面不产生散射,并且入射波穿过装置进入外部自由空间时又能恢复其初始传播状态;另一方面,该装置在特定区域改变了电磁波的波长。结论有限元软件的仿真结果显示波长变换器实现了预期的电磁功能,从而验证了该装置电磁参数张量表达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设施和电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编织了一张张无形的电磁波网.人们置身其中,深受其害,却浑然不觉.有关研究表明,现代人受到的电磁波损害是祖辈们的1.5亿倍.因此,很有必要提醒大家对电磁波污染及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多点认识,并以正确的态度加以防范. 什么是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相似文献   

11.
电磁污染及电磁辐射防护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辐射被称为是“隐形杀手”,简述了电磁污染的现状及电磁辐射的危害,详细论述了电磁波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护电磁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洋污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的特点是污染来源广,污染种类多,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潜在危害大。船舶污染只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方面。但是,最早引起人们关注并一直使人们重视的却是船舶污染。这一方面是因为船舶来往于世界各地的繁华的贸易港口,另一方面是因为船舶这个“庞然大物”所造成的污染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开不同形状孔的金属腔体的电磁耦合规律,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腔体模型和所需的电磁场环境.研究表明:腔体近源端附近电磁波分布呈现明显的反射;开正方孔腔体内电磁场强度剧变发生在频率为700 MHz时,电磁耦合的谐振频率为700 MHz,未发现开长方孔腔体的强电磁耦合现象;在波长与腔体尺寸可比拟时,电磁波在壳体远端有明显的绕射现象;腔体使电磁场的垂直远场分布发生畸变,主要取决于腔体的反射;腔体内的电磁场在z、y方向上相对于孔具有非对称性,腔体对外界电磁场的耦合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4.
次声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岭 《环境保护》1990,(5):25-25,31
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事。然而,次声——这个杀人顽凶,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却是鲜为人知的。声音是按人耳的可感范围来划分的。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为几十赫兹到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油厂原油外输泵房的噪声现状及噪声对职工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噪声的主要来源为电磁噪声、机械噪声、空气动力l陛噪声以及阀门噪声、摩擦噪声和管路噪声等,其声压级在90~104dB之间,频率主要集中在200~3000Hz范围,并制定了噪声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城市中心区域电磁辐射污染的调查,辐射源 ISM(工业、科研、医疗)射频设备和广播发射天线区的近场测量,探讨了电磁辐射的衰减规律:电磁漏泄强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弱场对空间环境的污染干扰。  相似文献   

17.
汞污染对人体有较大危害,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在汞污染环境中各个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然而自然现象和人类生产生活都会扩大土壤中土污染的范围,通过对土壤污染及其危害进行分析,探究土壤汞污染的修复技术,以期更好地治理土壤汞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环境中,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间保护动态平衡,污染物质破坏这一平衡,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期危害,而且这些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和情况复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 有害废物系指在生产过程中或环境污染腔制设施中排出的、没有现实利用价值的,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即时的或潜在的影响的遗弃或打算遗弃的物质。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质量控制的加强,工业生产中排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多以固体形式大量地向环境中倾卸。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然而,有害废物的危害,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1975年日本东京都铬渣污染事件和1978年美  相似文献   

20.
居室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进入现代代、信息化社会,电子计算机、微波炉、电磁灶、电热毯、电话、手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千家万户。当您与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欣赏节目,或驾驭计算机在世界信息互连网络上遨游时,您可能不会想到,这些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并辐射或泄露一定频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能。它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强,充斥整个空间,作用在人的机体上。当电磁波的能量强度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会侵蚀躯体,影响健康,引发各种社会文明病,令人防不胜防。一、手机辐射污染与危害手机之所以能够进行通讯联系,是由于手机在工作过程中向空间发射电波的结果。手机发话时,持机者的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化为高频率的电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手机的天线附近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由于手机的使用方法特殊,必须将天线与受话器紧贴人体头部的耳朵附近,距离太近,处于手机辐射的近场区范围,因此受到了超量的电磁辐射;当收话时,接受来自基站的微波信号,并转变为音频信号,此时,由于基站距离较远,人体所受的辐射强度较小,不会超量。通过对手机电磁辐射部位的分析及场强测试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