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苯酚泄漏污染事件发生后,经过挖沟、筑堤、回收、吸附、防渗、焚烧、清理、填埋、覆土、防雨覆膜等紧急处理,土壤中苯酚得到较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2.
土壤酚类污染物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及其机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小型实验研究并比较了土壤中苯酚和2,4-二氯酚在均匀和非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和机理,分析了利用电动力学技术修复酚类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动力学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苯酚及2,4-二氯酚的解吸附和迁移,电渗析和电迁移是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其迁移效果与电动力学形式、污染物类型、土壤酸碱性质和电极反应等密切相关,可以采用适当的电动力学工艺修复含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
电动力学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之一是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通过小型实验研究了土壤中苯酚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LAS对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动力学作用可有效地促使苯酚解吸附和迁移,其迁移效果与土壤酸碱性质、污染物类型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密切相关,不同通电时间,迁移方向有所不同;②添加LAS能提高苯酚的去除效率,当LAS浓度为0.046mol/L时,苯酚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91.16%。采用适当的电动力学工艺可修复受苯酚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木质素降解真菌转化和矿化许多有害有机物的能力已对用这些有机物质处理有害物质产生了影响。降解真菌恢复污染土壤技术的发展已得到了人们的观注。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选择的真菌往苯酚污染的土壤中接种,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各种类型的土壤中均导致了苯酚浓度的大大降低,并且这一技术对土壤中的多芳香族烃类污染物也有好的去除率。已有报导,在不同类型土壤和各种污染土壤中真菌处理都具有一定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清洗法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清洗法对土壤中芳烃类污染物的清除作用,并对常州市染化厂原址污染现场土壤样品进行了清洗研究.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芳烃类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对土壤中苯酚、硝基苯洗脱率分别达93.97% 和78.74% .对污染现场土壤样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洗脱率达90% 以上  相似文献   

6.
七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分离自同一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7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进行了比较,7株降解菌都能利用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生成中间代谢产物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经过一段延滞期,不同菌株降解对硝基苯酚的能力和延滞期有很大差异.降解菌株对多种有机磷类农药和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降解能力,其降解谱表现了一定的差异.用PCR方法从7株降解菌中克隆了有机磷农药水解酶基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以苯酚(Phe)或对羟基苯甲酸(4HB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建立硝酸根还原条件下的焦化土壤富集菌液,分析焦化污染土壤中苯酚或对羟基苯甲酸的生物降解与硝酸根还原过程,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硝酸根还原条件下降解苯酚或对羟基苯甲酸的厌氧反硝化菌群结构多样性。发现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降解与硝酸根还原的实际摩尔比分别为1:6.4和1:5.3,与理论计量学比率在合理程度上相近。经过90 d富集后,硝酸根还原条件下土壤富集菌液中降解苯酚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Armatimonadetes和Planctomycetes,而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Betaproteobacteria为优势纲,总相对丰度为46%,Azoarcus分别在降解2种基质的富集菌液中相对丰度最高将近30%,Armatimonadetes_gp5在苯酚为基质的土壤富集菌液中的相对丰度仅次于Azoarcus,推测其很可能是土壤中硝酸根还原条件下降解苯酚的另一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8.
选用西北地区砂土为供试土壤,苯酚作为实验模拟研究的有机污染物,在电动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波,联合降解土壤中的苯酚污染物。结果表明,电动技术修复苯酚污染土壤时,加入超声波有利于苯酚的迁移和富集。含水率的增加可以使苯酚的迁移距离增大,当土壤含水率为16%时,富集量可达到153%。超声波的声强可以使苯酚的迁移幅度增大,最大富集率可达到105%。因此,电动法联合超声波降解苯酚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未受苯酚污染的自然土壤中分离得到5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它们进行了初步鉴定,菌株PHD-2为Ralstonia sp.,菌株 PHD-4为Acinetobacter sp.,菌株PHD-5 为Microbacterium sp.,菌株PHD-1和PHD-3均为Pseudomonas sp.,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自然土壤中的苯酚降解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某炼油厂退役场地土壤与浅层地下水酚类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芳  罗泽娇  彭进进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12,33(12):4251-4255
通过对某炼油厂退役场地21个土壤监测点和8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样品分析,研究了该场地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分布.结果表明:该场地上层滞水酚污染严重,挥发酚含量远超过地下水质标准的要求.场地承压水水质良好,有轻微的酚污染.该场地近1/2面积的土地,酚类化合物污染严重;依据原厂区工艺布局图,场区浅层地下水和土壤的酚污染具有区域相似性,酚含量高的区域集中在原工厂生产车间以及储油罐和产品仓库;土壤中污染物水平扩散不强,垂直扩散深度不一,部分超过地表10 m以下的深度.通过GC/MS对典型土壤中2-氯苯酚、2-硝基苯酚、2,4-二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2,4-二硝基酚以及4,6-二硝基-2-甲酚7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种酚类化合物含量范围为0.01~232.96 mg.kg-1,其中2,4-二硝基酚和4,6-二硝基-2-甲酚含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实践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就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特别介绍了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对石油、PAH、氯酚、PCDDs等有机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的成功实践,阐明了生物修复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苯酚在土壤中吸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态法研究苯酚在不同土壤中的有吸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腐殖质含量,PH值,目数,含水率都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苯酚在饱水细砂土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苯酚在细砂土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包括静态吸附、降解及动态土柱实验三部分.实验结果用计算机进行线性拟合和参数估值.研究结果表明:细砂土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较差而降解能力较强;在好氧条件下,苯酚更易降解;水中存在的其它有机物在一定时间内会影响苯酚的降解,但随着微生物对苯酚逐渐适应,这种影响可被消除。  相似文献   

14.
添加液促进电动法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技术能有效地修复被苯酚污染的砂土。在电场强度为2V/cm的情况下,苯酚在污染砂土中向阳极迁移,富集发生在距离阳极8cm处。在阴极槽添加的LAs浓度为0.046mol·L^-1时,苯酚在砂土中迁移的富集浓度可以达到未添加LAS时的2.43倍。向阳极槽添加0.1mol·L^-1 NaOH溶液与向阴极槽添加0.1mol·L^-1柠檬酸溶液都有利于苯酚的富集,且向阳极槽添加NaOH溶液更有利于苯酚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针对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前后的4个典型年份,从工业污染源空间特征出发分析了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详细讨论了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哈大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以及辽宁省中部及沿海地区,且有不断集中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东北三省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CODCr,石油类及汞;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于无机污染物,其中挥发酚、石油类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很大,污染物排放区域转移趋势明显;CODCr和汞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不大,有新污染城市出现; 20年间东北三省废水排放量比例变化不大,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名却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尽管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存在一些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土污染防治法》,从而不能为中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地法律支撑和法律保障。本文在分析美国、日本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上,就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廊坊市土壤重金属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廊坊市区县土壤重金属监测数据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当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对当地土壤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