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对《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的第一次修订。本标准于199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综合评价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探讨城市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十三五”期间四川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以及《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分析了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及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趋于好转,交通噪声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突出。建议环境管理部门联合城市其他部门同时做好点位规划、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噪声源头管理工作,取得噪声污染防治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为完成北京市“十二五”城市区域的主要声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全面提高北京市声环境质量水平,科学预测区域内在“十二五”期间噪声污染水平和发展趋势,本文以北京市某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与实测历史噪声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平滑法与灰色模型GM(1,1)对所选定研究区域的噪声污染水平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指数平滑法与灰色模型对研究区域声环境噪声污染预测是可行的,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间声环境质量水平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一类区域标准。  相似文献   

4.
鉴于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关于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中所遇有碍监测质量的各种问题,按照总站《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所提"研究探讨噪声监测质量保证技术"的要求,就常规监测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控,并就质控细节和难点进行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11,(10):5-5
河北省加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力度,首次采取协调联动机制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加大交通、施工、工业、生活4个重点噪声污染防治力度,提出逐步建立民用建筑隔声质量验收制度,实施建筑声环境质量状况告知制度。城市环保部门应于2011年底完成重点噪声污染源确定工作,每年限期治理一批噪声超标的重点企业。  相似文献   

6.
住宅遭受交通噪声污染时开发商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四川环境》2010,29(5):127-129,138
从分析住宅遭受交通噪声污染时开发商民事责任的性质入手,探讨了现行声环境质量标准对开发商的适用性和合理性,阐明了开发商的责任范围,提出了完善住宅声环境质量标准的建议。主要结论:目前我国尚缺乏合理的约束开发商的住宅声环境质量标准;开发商的隔声减噪义务主要包括留出与道路之间的防噪距离和采取安装隔声窗、封闭阳台等隔声措施;应将门窗封闭状态下的室内噪声限值颁布为住宅声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保产业》2011,(2):16-18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国务院十一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以下简称《意见》)。多部门将首次采取协调联动机制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为广大居民建设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2,22(3):77-78
<正>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对《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的第一次修订。  相似文献   

9.
环境噪声监测是环境要素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描写声环境质量特征参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向监督检查噪声污染情况、各种环境法规、标准的实施和正确评价声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噪声监测工作与其它环境监测要素相比,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即环境噪声是非稳态噪声,噪声峰值起伏性较大,声环境辅助因子多等。因此,若获取科学的,严谨的噪声监测数据,必须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给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着重以2011~2015年南充市城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噪声等效声级均值的数学统计,从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3个指标分析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充市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呈缓慢改善趋势;区域声环境质量呈缓慢加重趋势;道路交通噪声中有16.6%的路段等效声级超过70d B(A),呈缓慢加重趋势;环境噪声污染仍存在污染投诉率高等问题,改善声环境质量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开封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封市近年来对环境噪声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声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许晶  肖金  廖岳华 《四川环境》2010,29(5):54-57
本文以2000~2009年湖南省主要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10年来湖南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湖南省城市声环境质量虽然得到逐年改善,但是2009年监测的城市主次干道中,有25.96%的路段等效声级超过70dB(A);所监测的约2880个城市区域噪声测点中,有36.42%的测点等效声级超过55dB(A)的标准限值;长沙、株洲、湘潭和岳阳等城市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现象较为普遍,湖南省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城市老的噪声污染源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新的噪声污染源又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与纠纷与日俱增。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声环境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强烈呼声和迫切需要。我们衡阳市为了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认真履行《环保法》赋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这一重要职责,把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的划分(以下简称“噪声区划”)作为突破口。早在1985年底,我市就开展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襄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城区面积、人口、功能区划分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代表性明显不足,“十四五”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的优化、调整是必然趋势。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等标准,以襄阳市2008~2020年声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等各类因素,从技术角度、科学性、合理性对监测点位优化调整进行了分析研究。优化调整后,监测点位覆盖襄阳市所有行政区域和功能区划,全面、客观、准确的反应声环境质量状况,建立的声环境监测网络更加系统合理。  相似文献   

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贯彻《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地表水环境管理,防治水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4月26日批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编号为GB3838-2002,并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标准全文如下。1范围1.1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1.2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  相似文献   

16.
以秦皇岛市2011—2015年的噪声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区域声环境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较好,功能区声环境昼夜全部达标;影响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源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等。提出了合理城区布局、使用新型隔声材料、加大宣传教育、严格环境执法等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四川省自贡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监督性抽测工作,进行了历史监测数据核查、仪器设备检查、日常质控情况检查、现场比对监测与监测点位核查,抽测结果显示自贡市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在监测数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监测点位有效性及监测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声环境监测技术贮备和人员培养,及时调整监测点位,加强质量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灰色模型GM(1,1),选取近5~10年的监测数据,对大连市“十四五”期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和声环境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污染指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市区臭氧浓度、复州河三台子断面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0类区昼间及夜间等效声级等指标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及区域协同治理、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优化调整等更加精准的管控措施,持续改善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目标 ,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 ,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的控制所做的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 ,适用于全国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20.
以中原城市群强市-新乡市为例,介绍城市环境噪声的声源构成主要以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为主。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近年来的噪声监测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道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有增高趋势。结合声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合理规划功能区布局、加强声环境管理、利用城市绿地降低噪声、提高单体建筑规划设计水平等改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