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三同时”保证金制度.强化“三同时”项目审批管理.3年来,我们采取“滚动式”进行项目管理方式的实施,为我们“三同时”执行率的提高提供了保证。1管理抓重点。县级市的特点是乡镇企业多、企业小而分散,较难控制和管理。为此,我们从1990年起试行“三同时”保证金制度,1992年报请市政府批准向全市推开。凡新、改、扩建有污染项目,收取占总投资5~10%的“三同时”保证金。从而为我们“三同时”项目的监督管理.“三同时”保证金制度的顺利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我们将前来申报的项目按1989年乡镇污染源调查时污染程度分类方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以来,滁州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各部门协同配合,环保部门认真执法,加强环境污染源头管理。对新、改、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领导重视是做好环评工作的基础。缪学刚市长多次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他还多次深入有关企业检查环评和“三同时”落实情况。市人大积极开展执法检查,督促市环保  相似文献   

3.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是“三同时”管理的最后阶段,它对于落实环保设计要求,监督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具有关键作用。但在竣工验收具体管理措施双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不能适应实际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果、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作出改进和补充规定。一、试生产阶段的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觎定:’‘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必须说明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情况,治理的政果,达到的标准,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后,方可正式…  相似文献   

4.
对建设项目进行认真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保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我国自实行这项制度以来,在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着松、乱、假等不良现象,导致这项制度在一些地方不能很好实施,“预防为主”方针失灵、“三同时”落空,从而使环保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正如全国人大环委会主任曲格平在总结环保执法大检查时所说:“在检查中发现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在新建项目时,没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盲目上马,违章建设,致使老污染…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两项主要法律制度,它们对防止经济建设中新污染的产生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是从宏观看,全国不少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非但没有明显改善,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漏网问题,它直接影响了“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党中央提出的改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一、目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制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6.
罗永平 《四川环境》2009,28(5):124-126
建设项目环保工作“三同时”制度是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环保档案是项目建设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资料,把握工作重点环节,坚持环保工作“三同时”与环保档案同步管理对建设优质工程项目和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创新,它对强化环境管理起过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进行改革。作者建议将“三同时”制度修改为:“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远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经环保部门确定现阶段必须治理的污染和公害,其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相似文献   

8.
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明确规定,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环保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即基建“三同时”)。近年来中央又提出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基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建设项目实施“三同时”管理的基本规章和依据。但从执法实践看,《管理办法》存在一定问题和局限性。这已经影响到“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因此,对路理办法》进行修改和补充是十分必要的。一、关于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制度,是针对其环保设施而言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既是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建设的3个基本要求和阶段,也是一系列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这3个阶段,对于防治产生新的污染,具有同等作用,是不可偏废的。但…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环保法规定,建设项目必须有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而且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项规定对防止新污染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三同时”规定的认识和执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新建、改建、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未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已经投入生产的环境违法行为如何适用环保法律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作出解释 ,全文如下 :一、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行为 ,应当依法受到处罚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行为 ,均应依法予以处罚。对既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也未执行“三同时”制度 ,并已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的法律适用问题 ,我局曾于 1999年在《关于建设项目环保设施验收等问题的复函》(环法 [1999]95号 )和《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07,(1)
继2005年和2006年的两次“环保风暴”之后,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年初掀起了第三次“环保风暴”。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并表示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七大项目实施“区域限批”据介绍,此次“风暴”涉及的82个项目,是在环保总局刚刚结束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核查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专项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其中,23个严重违反“三同…  相似文献   

13.
“预防为主”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方针之一。根据这一方针而形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助年来环保事业的成功经验,对保护环境,控制污染起了重要的“前正管理”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些制度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环保需要。加强建设项目的环保“前正管理”,仍是各级政府及其环保部门必须重视并正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新形势下建设项目环保“前置管理”面临的困难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受到严格的行政管理,其审批程序高度集中和统一。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  相似文献   

14.
“七·五”期间,我局全面实现了铁道部下达的各项环境指标:建设项目应执行环保”三同时”的24项,执行率达到100%,控制了新污染;老污染治理项目19项,全部通过了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的验收,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15.
“三同时”是国家以防为主,控制新污染源的关键措施,而“同时施工”则是关键的关键。这是我在基层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最近,我们对本地区10个县市中的5个县市进行了“三同时”执行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4个新建、扩建或改建的项目中,认真执行“三同时”,并达到预期效果的只有4个,约占12%;没有执行“三同时”的有5个,约占15%;其余25个项  相似文献   

16.
自《非污染生态评价导则》颁布以来,水利、水电、矿业、交通等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逐步纳入生态评价内容,在项目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到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安排相应的环保“三同时”内容,工程验收时,要求同时检查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这类非污染生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而且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还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污染。如何控制新污染,是当前环保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通过几年来的“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实践,逐步认识到,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体制是控制工业新污染的重要保证。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环保局强化环境管理,采取“四抓”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这“四抓”是: 一抓“三同时”原则。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执行“三同时”,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引进项目实行环境监督管理,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新污染的控制与管理,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明确要求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和执行“三同时”的规定,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建设之前和建设过程之中。看来,我国控制新污染的成效一年好似一年,但还不甚理想,新的污染时有发生。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长输管道具有线路长、沿线环境复杂、涉及环境敏感区多的特点,加之在项目前期及建设过程中,受建设周期、地方规划及城镇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给长输管道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长输管道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功能不全、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优化和完善现有信息系统的文件管理、措施落实等优化方案,使企业环保“三同时”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可为国内长输管道项目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