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十分重视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监测和处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实时在线监测重金属污染事件的漂浮阴极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传感器(漂浮阴极SMFC传感器).该传感器阳极埋设在淹水土壤中,阴极漂浮在水面作为污染响应元件,并向阴极分别加入Zn2+、Cd2+、Co2+、Ni2+、Pb2+、Cu2+、Cr6+溶液以模拟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以探究该传感器电信号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的响应特征及机制.结果显示,Cu2+和Cr6+污染引起传感器出现明显的电压峰,而其他5种重金属污染则未引起明显的电信号响应.该传感器电压信号对Cu2+污染的最低检测限为5 mg·L-1,灵敏度为1.06 mV·L·mg-1,线性范围为5~40 mg·L-1;Cr6+污染的最低检测限为40 mg·L-1,灵...  相似文献   

2.
选择闽江福州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淡水河段(A、B)、城市河段(C、D)和河口区(E、F)6个样点的沉积物柱样,探讨了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酸沉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河段湿地沉积物吸附4种重金属(Ni2+、Cu2+、Zn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R2≥0.71).不同样点对Ni2+、Cu2+、Zn2+和Cd2+的吸附能力整体以河口区最高,城市河段次之,淡水河段最低,解吸能力则与之相反,这主要与沉积物颗粒组成(黏粒)及pH值的差异有关.从淡水河段至河口区(A~F),不同样点0~40 cm土层对Ni2+、Cu2+、Zn2+和Cd2+的解吸量均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pH值的增加,Ni2+、Cu2+、...  相似文献   

3.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湿地土壤痕量元素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pH值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湿地土壤对Cr6+、Ni2+和Cd2+的吸附能力及其对Cr6+和Ni2+的最大缓冲容量均表现为短叶茳芏湿地低于交错带湿地和芦苇湿地;对Cu2+和Zn2+的吸附能力和最大缓冲容量在0~30 cm土层均以芦苇湿地较高,而在30~60 cm土层以短叶茳芏湿地较高.导致3种湿地土壤对痕量元素吸附能力差异的原因主要与土壤颗粒组成和pH值的差异有关.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较好地拟合湿地土壤吸附Cr6+、Ni2+、Cu2+、Zn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R2≥0.82).3种湿地土壤中Cr6+、Ni2+、Cu2+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生物炭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以水葫芦为原料,热解得到水葫芦生物炭,并对水葫芦生物炭吸附Cu2+、Pb2+、Cd2+和Zn2+的动力学、等温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水葫芦生物炭对Cu2+、Pb2+、Cd2+和Zn2+的吸附过程;结合颗粒内扩散模型,水葫芦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吸附初期,而在接近吸附平衡时,才开始由颗粒内扩散对吸附速率进行控制;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水葫芦生物炭吸附Pb2+、Cd2+和Zn2+的过程,而水葫芦生物炭对Cu2+的吸附过程则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由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得到水葫芦生物炭对Cu2+、Pb2+、Cd2+和Zn2...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硝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部分亚硝化及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探究ZBAF部分亚硝化特性以及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碳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游离氨(FA)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选择性抑制ZBAF可以实现老龄垃圾渗滤液稳定高效部分亚硝化,平均亚硝氮积累率(NAR)为93.8%亚硝氮产率(NPR)最高达1.659 kg·(m3·d-1;在进水中投加葡萄糖700mg·L-1后,当回流比为2.0 HRT为2.2 d时,由于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的协同作用,组合工艺脱氮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去除率(ARE)、总氮去除率(NRE)和总氮去除负荷(NRR)分别达97.2%、90.0%和0.585 kg·(m3·d)-1,平均COD去除率为45.3%其中厌氧氨氧化平均NRRANA为1.060 kg·(m3·d)-1最高达1.268 kg·(m3·d)-1.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柠檬酸、甘氨酸、麦芽糖3种根系分泌物,采用活化试验,研究单一及复合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Cu2+、Cd2+的活化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探究紫花苜蓿、白三叶草修复Cu2+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单一污染条件下,随着3种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Cu2+、Cd2+的活化率逐渐增加,但其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3种根系分泌物对Cu2+、Cd2+活化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柠檬酸>甘氨酸>麦芽糖;复合污染条件下,Cu2+、Cd2+活化率均显著降低;柠檬酸对Cd2+的活化效果优于Cu2+。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分别依靠茎部、茎-叶富集Cu2+,其生物量随土壤中Cu2+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或整体下降;白三叶草对土壤中Cu2+的去除率高于紫花苜蓿,但其去除能力随Cu2+  相似文献   

7.
采用150 L的移动床生物膜(MBBR)反应器,控制温度为28℃,以无机高氨氮(平均浓度350 mg·L-1)废水为原水,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同时,取其中絮状污泥至5L的SBR反应器中,维持进水NH+4-N浓度为90~200 mg·L-1,共同进行短程硝化恢复研究.结果表明,MBBR反应器中,HRT平均为12 h时,短程硝化与TN去除率互相制约,TN去除率平均为38.2%,δNO-3-N/TN值平均为0.274,当HRT降至6h后,δNO-3-N/TN值由0.347下降至0.146; 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分别维持曝气与停曝时间为30 min与20 min,好氧过程中DO浓度为0.5~0.6 mg·L-1,且每周期末FNA浓度高于0.18 mg·L-1时, 12 d后系统内NAR由0增长至99.2%,NUR从24.8 mg·(g·h)-1<...  相似文献   

8.
研究HRT(水力停留时间)对改良式A2/O-BAF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脱氮的影响.进水COD、NH+4-N和TP分别为189.6、 60.4和5.1mg·L-1,HRT分别为9、 8、 7和6 h时,COD出水平均浓度均小于42mg·L-1,NH+4-N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4、 2.8、 3.3和6.5mg·L-1,T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3、 0.4、 0.7和0.8mg·L-1;系统缺氧段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DPAOs/PAOs)从76.8%递减到48.8%;HRT为8 h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得出反硝化除磷脱氮比(ΔPO3-4/ΔNO-3-N)的概率密度高达37.5%,缺氧段ΔPO3-4/ΔNO-3-N...  相似文献   

9.
以高炉水淬渣(WBFS)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对硝基苯酚(p-NP)和重金属进行单一吸附和竞争吸附的研究,从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分析其吸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p-NP,重金属离子在竞争条件下居优势地位,重金属离子对p-NP的竞争吸附作用依次为Cu2+ >Cd2+ >Zn2+.高炉水淬渣对p-NP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与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较好,D-R模型计算的p-NP在各系统中吸附能量分别为-7.53、-7.07、-7.96以及-7.86kJ/mol,表明高炉水淬渣吸附p-NP的过程中以物理吸附为主,而重金属离子则以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为主.动力学曲线显示在二元体系下p-NP的吸附速率下降,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而竞争组分的存在对Cu2+、Cd2+、Zn2+达到平衡的时间基本无影响.高炉水淬渣对Cu2+、Cd2+、Zn2+表现出更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无论是单一吸附还是竞争吸附,p-NP和Cu2+、Cd2+、Zn2+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G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说明高炉水淬渣对p-NP和Cu2+、Cd2+、Zn2+吸附的自发性与温度成正比,属于吸热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经过高盐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筛选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Y3-2,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得出HY3-2为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 subsp.quasipneumoniae.研究了HY3-2对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良好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功能,对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63.57%、88.11%和98.38%.对菌株脱氮性能研究表明:HY3-2以甘油为碳源,C/N为25,温度为20℃或30℃,转速为150r/min,盐度低于50g/L时,对100mg/L的NH4+-N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达90.7%;以柠檬酸钠为碳源,C/N为25,温度为30℃,转速为150r/min,盐度低于15g/L时能进行良好的好氧反硝化作用,NO3--N去除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装置施工和检修中法兰、垫片的更换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法兰、垫片泄漏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造成的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设计中合理选用管道器材是保证管道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编制了计算某地理位置、某一天月亮的出升下降时刻和方位、月亮最高高度和某一时刻月亮高度和方位的计算程序 ,并对程序进行了检验。以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三楼实训室的地理坐标 (116°4 7 6 31′E ,39°5 7 0 90′N)为例 ,计算了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 0 0 2年 12月 30日 9点 5 4分 30秒的各参数值。  相似文献   

14.
普光气田高含H2S(13%~18%)和CO2(8%~10%),输送介质对站场及管道的腐蚀问题需从设计、选材、内外防腐、腐蚀监测、控制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确保气田的安全平稳可控进行。  相似文献   

15.
铅镉胁迫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云南会泽铅锌矿区Cd超累积植物-圆叶无心菜的根际细菌和真菌,对圆叶无心菜的生长和铅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根际真菌(YQ2F-5和YG2F-6)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地上部分的生长,1株根际真菌(YQF-5)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的生物量.根际细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菜的生长和生物量没有影响.接种根际细菌和真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菜Pb和Cd的吸收累积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当今社会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竞争力的关键。文中分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实验教学及工程设计环节、实习环节到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MBR与SMBR脱氮除磷特性及膜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小马  赵焱  王开演  赵阳国 《环境科学》2015,36(3):1013-1020
为提高污水深度处理效能和工艺运行的稳定性,研究以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为对象,对比研究其脱氮除磷特性、缺氧时间对工艺效率的影响及膜污染控制策略,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能强化系统脱氮,使SMBR工艺去除总氮效果优于MBR,而在氨氮、总磷、COD、浊度去除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去除率分别为94%、78%、80%、97%.延长SMBR工艺缺氧时间对COD、氨氮去除无显著影响,降低了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总氮去除率由61%下降到46%,总磷由74%下降到52%.采用间歇曝气和投加一定浓度的粉末活性炭(PAC)均有利于减缓膜污染.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无显著差异,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为系统中的高丰度功能菌群,为工艺高效运行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砷的污染、检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砷是最常见、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砷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更好地评价砷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标准的检测方法和目前砷污染治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体系中环境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是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为完善地分析评价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的关系,在输入端、输出端物质流规模和结构分析中侧重于物质隐藏流的综合计算,并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区域出口与出口物质隐藏流呈逐步上升趋势;南沙区的区内生产过程排放呈现"先降后增、总体递增"的趋势,今后南沙区应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固废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新“轻柴油”产品标准将轻柴油的闪点指标由原来的≥65℃改为≥55℃,由此导致轻柴油的火灾危险类别发生变化,并进而引发原有轻柴油储罐能否安全储存新标准轻柴油的问题。本文就此对国内外有关“轻柴油”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能对我国轻柴油的安全储存提供一些资料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